論當代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21-07-25 18:17
中國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歷史悠久,歷史上名畫家不斷的創(chuàng)新求索,譜寫了寫意花鳥畫的輝煌成就,他們流傳下的畫作從一定程度上也相應反映了中國文化歷史形態(tài),記載著中國的發(fā)展與文明。當今時代經濟一體化帶動文化大融合,而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悄然產生變異,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表現出了緩慢的態(tài)勢。為避免其走向衰落,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刻不容緩。因此,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可從幾個方面來尋找突破口:取材內容上的拓寬,不能僅限于傳統(tǒng)的花鳥題材,要深入生活,表現生活,生活是藝術的載體;另外,畫面顏色上可借鑒現代色彩理論,用豐富的色彩表現當代多彩的生活;筆墨的用法也要推陳出新,探求多種多樣的筆墨用法;這樣時代精神也隨之表現出來了。因此說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對于整個中國畫來說意義重大,首先能為其他國畫種類提供創(chuàng)新的的重要參考,更能在技法及意識上對整個中國畫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它的創(chuàng)新對于整個本土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都起到非同尋常的意義。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按照畫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花鳥畫會由寫實的“似”走向抒情的“不似”,但在這一時
馮今松所畫的這副《水清魚讀月》(圖2.5),在畫面結構上同樣是點線面的穿插組合關系,畫中的小魚作為點的形式出現,而掩映于水中的竹葉作為線的形式存在,線的密集在畫面中組成了錯落有致的面,與作為小魚的點形成了一個有疏有密的對比,而倒影在水中的月影則是以面的形式存在的,一個不完全封閉的圓形把作為線而存在的竹葉和作為點而存在的小魚完美的聯系在一起,使月中游魚,水中映竹。整幅畫的內容占畫面的三分之二,留白處任由作為點的游魚向上分散開去,從而避免空白與內容的脫離,進而更增強了畫面的流動感。(圖 2.5)這些意趣橫生的圖畫在畫者有意無意的點染中帶給我們無盡的審美體會。使我們感受到自始至終貫穿于中國上下五千年“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們把作品的生氣視為一切藝術的至終追求,傳載著宏大的民族精神!霸谥袊丝磥 ,生為萬物之性,生為藝術之性。藝術是人的藝術,表現的是人對宇宙的認識、感覺和體驗,所以表現生命是中國
方法和意圖來決定用色的多少濃淡。用濃墨和重彩做對比,突出了墨與顏色的關系,強化了色麗的紅色所繪的荷花濃重而不匠氣,熱烈而不媚俗?戳俗屢餐袊湃藢t色偏愛有關,“古人在造物過程中對色彩的信仰及文化理念有著內在的關系。楚人堅信自己是日神,也由此而產生了用色的風尚。由于認為日中有火,火為赤愛。《墨子·公孟篇》說道: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的絳衣即紅色的衣服,并且楚人在許多重要的建筑和器物華美!盵9]繁榮的社會里,人們更樂于表達對吉祥美好的祈望,所以現零,對社會不滿的描畫,而傳達的是畫者本身對生活熾烈的荷花圖》恰恰就流露著這樣的情感,荷花熱烈的盛開,蜻蜓的蜻蜓為一紅一黑,正好呼應大面積紅的荷花,而黑色的蜻色比重和諧勻稱,墨色相生,好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象!他的成為新時代重彩和寫意花鳥畫并用的典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然本天成 內美靜中參——淺談寫意花鳥畫的主題觀念和形態(tài)[J]. 熊廣琴. 美術. 2006(06)
本文編號:3302527
【文章來源】:東北師范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3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按照畫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花鳥畫會由寫實的“似”走向抒情的“不似”,但在這一時
馮今松所畫的這副《水清魚讀月》(圖2.5),在畫面結構上同樣是點線面的穿插組合關系,畫中的小魚作為點的形式出現,而掩映于水中的竹葉作為線的形式存在,線的密集在畫面中組成了錯落有致的面,與作為小魚的點形成了一個有疏有密的對比,而倒影在水中的月影則是以面的形式存在的,一個不完全封閉的圓形把作為線而存在的竹葉和作為點而存在的小魚完美的聯系在一起,使月中游魚,水中映竹。整幅畫的內容占畫面的三分之二,留白處任由作為點的游魚向上分散開去,從而避免空白與內容的脫離,進而更增強了畫面的流動感。(圖 2.5)這些意趣橫生的圖畫在畫者有意無意的點染中帶給我們無盡的審美體會。使我們感受到自始至終貫穿于中國上下五千年“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們把作品的生氣視為一切藝術的至終追求,傳載著宏大的民族精神!霸谥袊丝磥 ,生為萬物之性,生為藝術之性。藝術是人的藝術,表現的是人對宇宙的認識、感覺和體驗,所以表現生命是中國
方法和意圖來決定用色的多少濃淡。用濃墨和重彩做對比,突出了墨與顏色的關系,強化了色麗的紅色所繪的荷花濃重而不匠氣,熱烈而不媚俗?戳俗屢餐袊湃藢t色偏愛有關,“古人在造物過程中對色彩的信仰及文化理念有著內在的關系。楚人堅信自己是日神,也由此而產生了用色的風尚。由于認為日中有火,火為赤愛。《墨子·公孟篇》說道: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的絳衣即紅色的衣服,并且楚人在許多重要的建筑和器物華美!盵9]繁榮的社會里,人們更樂于表達對吉祥美好的祈望,所以現零,對社會不滿的描畫,而傳達的是畫者本身對生活熾烈的荷花圖》恰恰就流露著這樣的情感,荷花熱烈的盛開,蜻蜓的蜻蜓為一紅一黑,正好呼應大面積紅的荷花,而黑色的蜻色比重和諧勻稱,墨色相生,好一幅悠然自得的景象!他的成為新時代重彩和寫意花鳥畫并用的典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自然本天成 內美靜中參——淺談寫意花鳥畫的主題觀念和形態(tài)[J]. 熊廣琴. 美術. 2006(06)
本文編號:33025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30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