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三次重大歷史題材繪畫創(chuàng)作研究(1949-1966、2004-2009、2011-2016)
發(fā)布時間:2021-06-28 15:44
本文將1950年代至1960年代由革命歷史博物館組織征集創(chuàng)作的革命歷史題材繪畫作品、2004年至2009年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繪畫創(chuàng)作、2011年至2016年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繪畫創(chuàng)作為研究對象,擬以藝術社會學的視角切入對中國當代歷史畫的研究。試圖透過“革命”觀念、身份與文化認同意識來探討中國當代歷史畫的相關問題,試圖揭示歷史畫背后的當代文化屬性與審美指向。藝術既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又可以反過來對社會生活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這一相互作用的過程使藝術作品、藝術創(chuàng)作者、藝術的受眾以及社會生活這四個方面形成了一個聯(lián)結的整體。要全面考察中國歷史主題美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問題,就必須將其置于這一聯(lián)結的整體當中,必須同時關注這四個方面的問題。論文第一章梳理了歷史畫的概念,討論了歷史畫的功能、觀念、特質(zhì)及其現(xiàn)代性意義;第二章分為意識(思想觀念)與空間(展陳空間)兩個層面,對歷史畫的時空意識、展陳觀念、意識形態(tài)主導下的歷史畫創(chuàng)作,以及在現(xiàn)實主義界域下的歷史畫創(chuàng)作觀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第三章著重討論了革命歷史觀念與意識、革命與民族形式等問題,并從革命意識出發(fā)分析了革命歷史畫的繪畫觀念與繪畫語言;第四章分析了重大歷史題材美...
【文章來源】:西安美術學院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1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蒼頡造字”畫像石(拓本),東漢,山東沂南東漢畫像石墓?jié)h畫像石墓
閻立本《步輦圖》卷,絹本設色,38.5cm×129.6cm,唐,北京故宮博物院
徐悲鴻《愚公移山》國畫,1940作,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中國美術70年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J]. 鄧福星. 美術. 2019 (08)
[2]現(xiàn)實性的“兩副面孔”:略論20世紀上半葉留法中國藝術家的“寫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探索[J]. 楊肖.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3)
[3]天下觀與新天下體系[J]. 趙汀陽.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02)
[4]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現(xiàn)代性的兩種敘事——以“先驅(qū)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xiàn)代美術(1911-1949)展”為例[J]. 紅梅. 美術研究. 2019(02)
[5]“民族形式”問題與中國當代文學史(1940-70年代)的理論重構[J]. 賀桂梅.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6]《延安火炬》及其“變體”始末[J]. 答光明. 新美術. 2019(01)
[7]歷史與神學的象限——historia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畫”理論[J]. 高遠. 美術. 2018(09)
[8]作為思想對象的二十世紀中國(上)——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革命與二十世紀的誕生[J]. 汪暉. 開放時代. 2018 (05)
[9]從“悲慘”到“悲壯”——以油畫《前赴后繼》和《英勇不屈》為例[J]. 張冰. 藝術品. 2018(08)
[10]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當代性學術研討會綜述[J]. 趙成清. 美術. 2018(08)
博士論文
[1]國民與國家形象塑造—十七年(1949-1966)美術研究[D]. 薛亞軍.西安美術學院 2016
[2]建國十七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化政策及其演變研究(1949-1965)[D]. 王鐵鋼.湖南師范大學 2015
[3]藝術史的社會學視域[D]. 劉向娟.上海大學 2014
[4]紅色年代的經(jīng)典圖像[D]. 李冠燕.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3
[5]藝術,建構歷史與人自身[D]. 徐漣.中央美術學院 2010
[6]徐悲鴻的中國畫改良[D]. 華天雪.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6
[7]“油畫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周功華.中央美術學院 2005
碩士論文
[1]歷史主題性繪畫功能淺析[D]. 陳昌林.中國美術學院 2010
[2]晚清士大夫覺醒與嚴復天演哲學[D]. 彭世文.湖南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254598
【文章來源】:西安美術學院陜西省
【文章頁數(shù)】:13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蒼頡造字”畫像石(拓本),東漢,山東沂南東漢畫像石墓?jié)h畫像石墓
閻立本《步輦圖》卷,絹本設色,38.5cm×129.6cm,唐,北京故宮博物院
徐悲鴻《愚公移山》國畫,1940作,北京徐悲鴻紀念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新中國美術70年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J]. 鄧福星. 美術. 2019 (08)
[2]現(xiàn)實性的“兩副面孔”:略論20世紀上半葉留法中國藝術家的“寫實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探索[J]. 楊肖.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3)
[3]天下觀與新天下體系[J]. 趙汀陽. 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19(02)
[4]20世紀上半葉中國美術現(xiàn)代性的兩種敘事——以“先驅(qū)之路:留法藝術家與中國現(xiàn)代美術(1911-1949)展”為例[J]. 紅梅. 美術研究. 2019(02)
[5]“民族形式”問題與中國當代文學史(1940-70年代)的理論重構[J]. 賀桂梅.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9(01)
[6]《延安火炬》及其“變體”始末[J]. 答光明. 新美術. 2019(01)
[7]歷史與神學的象限——historia與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畫”理論[J]. 高遠. 美術. 2018(09)
[8]作為思想對象的二十世紀中國(上)——薄弱環(huán)節(jié)的革命與二十世紀的誕生[J]. 汪暉. 開放時代. 2018 (05)
[9]從“悲慘”到“悲壯”——以油畫《前赴后繼》和《英勇不屈》為例[J]. 張冰. 藝術品. 2018(08)
[10]主題性美術創(chuàng)作的當代性學術研討會綜述[J]. 趙成清. 美術. 2018(08)
博士論文
[1]國民與國家形象塑造—十七年(1949-1966)美術研究[D]. 薛亞軍.西安美術學院 2016
[2]建國十七年中國共產(chǎn)黨的文化政策及其演變研究(1949-1965)[D]. 王鐵鋼.湖南師范大學 2015
[3]藝術史的社會學視域[D]. 劉向娟.上海大學 2014
[4]紅色年代的經(jīng)典圖像[D]. 李冠燕.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3
[5]藝術,建構歷史與人自身[D]. 徐漣.中央美術學院 2010
[6]徐悲鴻的中國畫改良[D]. 華天雪.中國藝術研究院 2006
[7]“油畫民族化”:董希文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 周功華.中央美術學院 2005
碩士論文
[1]歷史主題性繪畫功能淺析[D]. 陳昌林.中國美術學院 2010
[2]晚清士大夫覺醒與嚴復天演哲學[D]. 彭世文.湖南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2545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25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