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龍歸瓶:石濤《十六羅漢圖》卷的核心與寄托
發(fā)布時間:2021-04-20 20:20
十六羅漢是中國人物畫中最古老而流行的題材之一,歷代畫作的母題和構圖有大致模式,其中的降龍羅漢慣例持缽。石濤的《十六羅漢圖》卷卻在中段用約略三分之一的幅面描繪一羅漢持瓶降龍,此段云水澎湃,龍顏驚憤,迥異他段的清和閑散。降龍歸瓶的圖像晚明時出現(xiàn)于吳彬和丁云鵬的畫作,應與當時的心學思潮及詮釋收心理論的通俗小說《西游記》有關。石濤作此圖時因夢想重挫而引發(fā)了退身心境,故在畫中沿用呼應禪修的降龍歸瓶典故,并以此作為全畫的核心,寄托自己從此潛心修道、不務名位的意向。此圖是石濤以宗教畫兼為自傳言志之作。
【文章來源】: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石濤與松江[J]. 陶喻之. 中華書畫家. 2017(08)
[2]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解難與理想的化身[J]. 常青. 美成在久. 2015(02)
[3]元代陸學士人的日?臻g與社會關系網(wǎng)絡——以李存《俟庵集》為中心的考察[J]. 周茶仙. 江西社會科學. 2011(05)
[4]李存的道德教化與道德修養(yǎng)思想探析[J]. 胡青,張東海.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3(01)
[5]《嘉興藏》與有關丁云鵬的史料[J]. 金申. 美術研究. 1986(02)
本文編號:3150336
【文章來源】:故宮博物院院刊. 2020,(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9 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石濤與松江[J]. 陶喻之. 中華書畫家. 2017(08)
[2]降龍羅漢和伏虎羅漢:解難與理想的化身[J]. 常青. 美成在久. 2015(02)
[3]元代陸學士人的日?臻g與社會關系網(wǎng)絡——以李存《俟庵集》為中心的考察[J]. 周茶仙. 江西社會科學. 2011(05)
[4]李存的道德教化與道德修養(yǎng)思想探析[J]. 胡青,張東海. 江西師范大學學報. 2003(01)
[5]《嘉興藏》與有關丁云鵬的史料[J]. 金申. 美術研究. 1986(02)
本文編號:3150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150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