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瀝粉技法在當代工筆重彩畫中的延承與創(chuàng)新
發(fā)布時間:2021-02-28 05:13
瀝粉技法作為我國傳統(tǒng)工藝技法,已有千年歷史。近些年來,隨著工筆重彩畫的振興,關于瀝粉技藝的拓展應用廣泛的出現(xiàn)在當代工筆畫創(chuàng)作中,從一定意義上來說,瀝粉技法的創(chuàng)新現(xiàn)象意味著當代工筆重彩畫繪畫語言正處于由傳統(tǒng)向當代邁進的關鍵時期。此時,如何對傳統(tǒng)資源進行有效的挖掘和提取,并轉換成當代工筆重彩繪畫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成為每個創(chuàng)作者和研究者亟待解決的問題。對以往相關文獻資料和最新發(fā)表成果進行仔細分析后,筆者發(fā)現(xiàn),對于傳統(tǒng)瀝粉技法以及當代個案研究的文獻資料較為豐富,但對于當代瀝粉技法的拓展創(chuàng)新狀況,特別是工筆重彩畫種方面缺乏縱向梳理,更未涉及到現(xiàn)象下的本質問題,即如何通過傳統(tǒng)瀝粉技藝在當代的沿革現(xiàn)象,思考傳統(tǒng)資源轉化機制的構建問題。本論文主要針對以下三個部分進行論述:第一部分,中國古代傳統(tǒng)瀝粉技法概述,主要涉及概念的相關界定,瀝粉技法在古畫中的應用以及其審美價值。第三部分,瀝粉技法延承與創(chuàng)新的意義。即從拓展當代工筆重彩畫藝術語言、獨特個人風格的形成和建立傳統(tǒng)藝術資源轉換機制三方面闡述其意義。第二部分,當代工筆重彩中瀝粉技法的拓展與創(chuàng)新現(xiàn)狀。此部分為重點章節(jié),主要從繪畫表現(xiàn)手段方面,將瀝粉技法的當...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2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法海寺壁畫《帝釋梵天圖》
3大體量的藝術規(guī)模。特別是與貼金工藝的結合,使它成為了宗教繪畫中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手段。瀝粉技法常用于描繪車馬儀仗,人物衣冠配飾,各種兵器法器等,運用面積占總畫面比重不大,卻將精致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同時,在線條凸起處覆蓋金箔,呈現(xiàn)出華美精致畫面效果。修建于山西芮城的元代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傳統(tǒng)瀝粉工藝運用的代表作品。瀝圖1-1永樂宮壁畫局部圖1-2永樂宮壁畫香爐局部粉部分主要分布在人物的頭飾,瓔珞,香爐等物件上(圖1-1)(圖1-2)。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圖》繪制最為精妙,人物形象多達三百余,幾乎每位人物身上的細節(jié)裝飾都施以瀝粉貼金工藝。整面墻壁氣勢磅礴,極為壯觀。圖1-3法海寺壁畫《帝釋梵天圖》
3大體量的藝術規(guī)模。特別是與貼金工藝的結合,使它成為了宗教繪畫中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手段。瀝粉技法常用于描繪車馬儀仗,人物衣冠配飾,各種兵器法器等,運用面積占總畫面比重不大,卻將精致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同時,在線條凸起處覆蓋金箔,呈現(xiàn)出華美精致畫面效果。修建于山西芮城的元代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傳統(tǒng)瀝粉工藝運用的代表作品。瀝圖1-1永樂宮壁畫局部圖1-2永樂宮壁畫香爐局部粉部分主要分布在人物的頭飾,瓔珞,香爐等物件上(圖1-1)(圖1-2)。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圖》繪制最為精妙,人物形象多達三百余,幾乎每位人物身上的細節(jié)裝飾都施以瀝粉貼金工藝。整面墻壁氣勢磅礴,極為壯觀。圖1-3法海寺壁畫《帝釋梵天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符造化功 得非常體——關于陳孟昕的工筆畫語言轉型實驗[J]. 陳子豐,劉柒否. 藝術評論. 2017(03)
[2]淺談藝術創(chuàng)作材料的創(chuàng)新與趣味性表達[J]. 易嵐嵐,顧宗蛟. 藝術科技. 2016(01)
[3]學院30年——教學·創(chuàng)作·研究[J]. 唐勇力. 美術觀察. 2012(09)
[4]試析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多元化發(fā)展[J]. 李傳真. 中國藝術. 2012(02)
[5]變換不居的表白——論唐勇力的藝術語言[J]. 子仁. 美術觀察. 2005(07)
[6]談王穎生的工筆人物畫[J]. 胡勃. 美術觀察. 1997(09)
本文編號:3055376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2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法海寺壁畫《帝釋梵天圖》
3大體量的藝術規(guī)模。特別是與貼金工藝的結合,使它成為了宗教繪畫中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手段。瀝粉技法常用于描繪車馬儀仗,人物衣冠配飾,各種兵器法器等,運用面積占總畫面比重不大,卻將精致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同時,在線條凸起處覆蓋金箔,呈現(xiàn)出華美精致畫面效果。修建于山西芮城的元代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傳統(tǒng)瀝粉工藝運用的代表作品。瀝圖1-1永樂宮壁畫局部圖1-2永樂宮壁畫香爐局部粉部分主要分布在人物的頭飾,瓔珞,香爐等物件上(圖1-1)(圖1-2)。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圖》繪制最為精妙,人物形象多達三百余,幾乎每位人物身上的細節(jié)裝飾都施以瀝粉貼金工藝。整面墻壁氣勢磅礴,極為壯觀。圖1-3法海寺壁畫《帝釋梵天圖》
3大體量的藝術規(guī)模。特別是與貼金工藝的結合,使它成為了宗教繪畫中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手段。瀝粉技法常用于描繪車馬儀仗,人物衣冠配飾,各種兵器法器等,運用面積占總畫面比重不大,卻將精致表現(xiàn)的恰到好處。同時,在線條凸起處覆蓋金箔,呈現(xiàn)出華美精致畫面效果。修建于山西芮城的元代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傳統(tǒng)瀝粉工藝運用的代表作品。瀝圖1-1永樂宮壁畫局部圖1-2永樂宮壁畫香爐局部粉部分主要分布在人物的頭飾,瓔珞,香爐等物件上(圖1-1)(圖1-2)。其中三清殿的《朝元圖》繪制最為精妙,人物形象多達三百余,幾乎每位人物身上的細節(jié)裝飾都施以瀝粉貼金工藝。整面墻壁氣勢磅礴,極為壯觀。圖1-3法海寺壁畫《帝釋梵天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符造化功 得非常體——關于陳孟昕的工筆畫語言轉型實驗[J]. 陳子豐,劉柒否. 藝術評論. 2017(03)
[2]淺談藝術創(chuàng)作材料的創(chuàng)新與趣味性表達[J]. 易嵐嵐,顧宗蛟. 藝術科技. 2016(01)
[3]學院30年——教學·創(chuàng)作·研究[J]. 唐勇力. 美術觀察. 2012(09)
[4]試析當代工筆人物畫的多元化發(fā)展[J]. 李傳真. 中國藝術. 2012(02)
[5]變換不居的表白——論唐勇力的藝術語言[J]. 子仁. 美術觀察. 2005(07)
[6]談王穎生的工筆人物畫[J]. 胡勃. 美術觀察. 1997(09)
本文編號:30553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305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