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繪畫論文 >

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15:22
【摘要】:竹,禾本科植物,盛產(chǎn)于我國南方,其秀麗挺拔、風姿綽約,故頗受人們的喜愛。竹因其清雋的外形被文人賦予高潔的品格,成為畫家寄托情感的對象,竹題材繪畫在中國古代花鳥畫中獨占一隅,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本文首先縱向梳理竹題材繪畫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再橫向分析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類型、技法和意境。在縱向梳理竹題材繪畫的歷史發(fā)展進程時,把竹題材繪畫分為五個歷史時期,即先唐的萌芽期、唐代的發(fā)展期、五代的成熟期、宋代的鼎盛期和元明清的繁盛延續(xù)期,分別總結每一歷史時期竹畫創(chuàng)作概況、繪畫特點,并對其中涉及到的竹畫名家、名作和相關竹畫理論進行簡要分析。在論述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的類型時,主要論述了中國古代竹題材人物畫、竹題材植物畫、竹題材動物畫和其他一些題材,考察這類畫作出現(xiàn)的時間、創(chuàng)作概況,并對這些題材中竹的審美意蘊進行分析。在分析竹題材繪畫技法時,主要對竹的枝干、竹葉、墨色和構圖等方面的繪畫技法進行分析。最后探討了竹題材繪畫的意境,竹題材繪畫的意境美是通過“竹的人格化”和“詩畫意境”體現(xiàn)出來的。論文對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歷史發(fā)展進程的梳理,對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類型、技法和意境的探討,希望對現(xiàn)代人們研究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有啟發(fā)意義。
【學位授予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J212
【圖文】:

莫高窟


窟《五百強盜成佛圖》中出現(xiàn)的竹,與第 428 窟壁畫中出現(xiàn)的竹比較起來,更寫實一些。圖中的竹林,枝干分明,竹竿呈長尖形向上挺立,竹節(jié)顏色加加深,讓人一眼辨明,竹竿上的竹葉依稀可見。相比較而言,這里出現(xiàn)的兩竹林,更為生動。至隋朝時,莫高窟壁畫中的竹,出現(xiàn)較多,在第 3420、419 等窟中都有。在第 420 窟中,我們可見,同前相比,壁畫中的竹被描繪得更加形象。竹竿下面較粗大,越往上則越細。竹節(jié)勾勒得更為明顯,立體感常明顯,可見竹竿的畫法是非常寫實的,栩栩如生在刻畫竹尖和竹葉的時候,又采用了寫意的方法,竹大多尖細狹長,密密麻麻,這又似乎延續(xù)了第 428 窟竹的畫法。隋朝壁畫中出現(xiàn)的竹,給我們留下了寶貴資料,對后代的影響重大。唐以前出現(xiàn)的這些墓室或壁畫中的竹,都只是作

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研究


第住20窟局部竹圖

壁畫,竹子


根據(jù)現(xiàn)存資料考究,有圖像信息留存的1971 年,陜西考古發(fā)現(xiàn)的唐章懷太子李賢墓的中,有了竹的蹤跡(見《唐李賢墓壁畫》):墓后甬道東壁侍女圖圖片,另一幅是墓后室東壁畫,在侍女的旁邊,有兩三株竹子,竹竿筆勾勒出竹節(jié),竹葉一筆畫出。在這兩處墓室壁畫竹子是為了陪襯壁畫中人物而出現(xiàn)的,竹子形挺立,畫竹方法可見筆墨勾勒之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在唐初及唐以前零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蘊;孫越;;《宣和畫譜·人物門》史料探微[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3期

2 薛蘊;;《宣和畫譜·道釋門》史料探微[J];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3 劉瓊;;回歸與升華——羅瑩花鳥畫小議[J];美術觀察;2015年09期

4 伊沛霞;宮廷收藏對宮廷繪畫的影響:宋徽宗的個案研究[J];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03期

5 薛蘊;;《宣和畫譜·山水門》史料探微[J];蘭臺世界;2014年26期

6 潘百孝;;實具研究之氣的力作——讀李永強《〈宣和畫譜〉中的缺位——米芾繪畫藝術問題考》[J];中國美術研究;2014年03期

7 張震;陳星平;;戲[J];上海戲劇;2006年02期

8 徐忠平;;直造古人未到處[J];收藏界;2018年04期

9 ;卷首語[J];美術學報;2016年02期

10 周一;;黃家富貴 徐熙野逸[J];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2018年05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薛曄 上海美術館研究員 美術評論家;表現(xiàn)生命的蓬勃與生動[N];黑龍江日報;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珍;中國古代竹題材繪畫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8年

2 郭輝;李公麟與北宋文人畫產(chǎn)生之關系考評[D];中央美術學院;2015年



本文編號:27798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7798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53f2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