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民族生活的原生態(tài)再現
發(fā)布時間:2019-09-07 13:14
【摘要】:“鄂倫春”是鄂倫春民族自稱,意思是“使用馴鹿的人”。鄂倫春族人口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在內蒙古與鄂溫克族和達斡爾族被稱為“三少民族”。鄂倫春人主要生活在內蒙古東北部地區(qū)和黑龍江省的北部。自存在以來,鄂倫春人一直生活在北方的山林中,生存條件艱苦,生存環(huán)境寒冷,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民族形態(tài)與生活習俗賦予了他們頑強的生存能力。鄂倫春人自古以狩獵為生,在長期的社會實踐和歷史發(fā)展中,形成了他們特有的狩獵文化模式。鄂倫春人的地域文化特征與時代特征形成了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正是這些特征激發(fā)了我創(chuàng)作的靈感。在深入了解這個民族的同時,我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繪畫手法,將我對這個勇敢而強悍民族的崇敬之情用創(chuàng)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采用了人物與風景結合的方式,表現鄂倫春人的生活面貌;內容與題材的選擇上,以狩獵的男人、盼夫的女人和單純的孩童為主體,主要表現冬季鄂倫春人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創(chuàng)作語言方面,構圖采用了突出主題的形式,色調沉穩(wěn)而寧和,筆觸較為自由。
【圖文】:
我研究了很多畫家的作品,在現實主義畫家?guī)鞝枌嵣畹脑佻F。庫爾貝生活在法國革命運動時期,,社會的想與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用繪畫的方式將當時底層庫爾貝在作畫時,追求的不是美觀,而是真實,無論畫面呈現給我們的都是當時社會最真實的反映。如《石工》這現了被生活所壓迫的貧苦工人在艱苦勞動時的狀態(tài)。米勒與庫爾貝不同,米勒的作品主要描繪了農民的形象,他筆下過度夸張的修飾。兩位畫家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表現的都,然后將其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繪畫能否表現的深刻有關系的,是將生活中的經驗體會畫了出來。這正是我在明確了這一點,才能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更加自如的表現鄂倫
《出獵》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204
本文編號:2533042
【圖文】:
我研究了很多畫家的作品,在現實主義畫家?guī)鞝枌嵣畹脑佻F。庫爾貝生活在法國革命運動時期,,社會的想與心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用繪畫的方式將當時底層庫爾貝在作畫時,追求的不是美觀,而是真實,無論畫面呈現給我們的都是當時社會最真實的反映。如《石工》這現了被生活所壓迫的貧苦工人在艱苦勞動時的狀態(tài)。米勒與庫爾貝不同,米勒的作品主要描繪了農民的形象,他筆下過度夸張的修飾。兩位畫家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表現的都,然后將其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繪畫能否表現的深刻有關系的,是將生活中的經驗體會畫了出來。這正是我在明確了這一點,才能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更加自如的表現鄂倫
《出獵》
【學位授予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J2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耀中;;北方草原題材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精神[J];美術;2016年03期
本文編號:2533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253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