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城市紀實
本文選題:紀實 + 行動 ; 參考:《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人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近萬張圖片,圖片的內(nèi)容記錄著當下的農(nóng)村、城鎮(zhèn)和城市,這些圖像是一次對城市的紀實考察行動。本論文試圖以城市的考察為線索,圍繞著“鋼筋混凝土”、“玻璃”、“工業(yè)文明”等城市元素并結合本人的油畫創(chuàng)作,展現(xiàn)當代的城市的視覺藝術圖像。本文是我在大學學習期間對當代城市化進程的反思,我對城市化進程的關注與我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息息相關,本人的生活環(huán)境由“鄉(xiāng)村”到“城鎮(zhèn)”再到“城市”的變遷,使我所關注的社會現(xiàn)象也隨之改變。2008年,本人開始考察自身所在的城市長春。所用記錄的工具:數(shù)碼照相機與油畫。路線:從東北師范大學凈月校區(qū)出發(fā)途經(jīng)長春市區(qū)各處地點,歷經(jīng)30天左右的紀實行動。然而城市紀實行動并未就此停止,在這期間,本人對自己熟悉的城鎮(zhèn)、鄉(xiāng)村還有本人去過的其他城市都進行紀實考察行動。2013年24月,我沿著08年的路線再一次的長春市區(qū)進行紀實拍攝,至此城市紀實行動歷時整整5年時間。本文通過對我的“圖片日記”的梳理,,列舉不同類型的圖片來展現(xiàn)工業(yè)文明,城市的崛起和城市化進程,進而反思藝術,反思“人”,并指出“人”與機器的關系。本文是筆者對城市從思考、行動到反思的認識過程。這次的論文是針對我五間年對城市紀實的一次梳理,而對城市的紀實會一直延續(xù),時間可能是一輩子。城市紀實行動“本身”就是思考,藝術是用“行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
[Abstract]:I use my digital camera to take nearly ten thousand pictures, the contents of which record the current rural areas, towns and cities, these images are a documentary investigation of the c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how the visual art images of contemporary cities by taking the city investigation as the clue, focusing on the urban elements such as "reinforced concrete", "glass"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and combining with my oil painting. This paper is my reflection o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during my college study. My attention to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my living environment. My living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from "village" to "town" to "city". In 2008, I began to investigate my own city Changchun. Recording tools used: digital cameras and oil paintings. Route: starting from the Jingyue Campu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through various locations in Changchun, after about 30 days of documentary action. However, the urban documentary operation did not stop here. During this period, I conducted a documentary tour of the towns, villages and other cities I had visited. I followed the route of 2008 again Changchun District documentary shooting, so that the city documentary action lasted a full 5 years. By combing my "picture diary", this paper enumerates different types of pictures to show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the rise of cities and urbanization, and then reflect on art, reflect on "man", and point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machine. This paper is the cognitive process of the city from thinking, action to reflection. This paper is for my five years to the city record a comb, and the city of the documentary will continue, the time may be a lifetime. Urban documentary action "itself" is thinking, art is created by "action".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J213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旭;探析杰姆遜后現(xiàn)代美學理論[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2 劉力永;馬克思與海德格爾批判形而上學的根本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3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4 孟彥文;語言從存在論向倫理學的轉換[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5 袁文彬;;馬克思主義語言哲學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李明;;晚期資本主義文化邏輯與大眾文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7 趙光旭;;詮釋學與華滋華斯的“化身”詩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趙衛(wèi)國;;海德格爾視野中現(xiàn)代性的時間根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9 王穎斌;;海德格爾的“無”所隱含的多重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徐朝友;;斯坦納譯學的海德格爾淵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茜;劉欣葵;;“國家視角”下的北京城市意象及其元素表達[A];2011城市國際化論壇——全球化進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論文集)[C];2011年
2 陳燁;;動態(tài)漸進規(guī)劃體系中的總體規(guī)劃評估機制解析[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陳永明;魏鵬;;論新背景下城市規(guī)劃學科核心領域的構建[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董曉峰;;西方城市規(guī)劃方法的基本類型與演變方向分析[A];轉型與重構——2011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C];2011年
5 李倍雷;徐立偉;;大眾傳媒背景下的審美教育研究[A];中華美學學會第七屆全國美學大會會議論文集[C];2009年
6 邱愛軍;許鋒;紀熠;;加拿大城市發(fā)展中的公眾參與及啟示[A];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礎——2010城市國際化論壇論文集[C];2010年
7 王帥;;比較孔子的“憂”與海德格爾的“憂”及在教育上的現(xiàn)實意義[A];2009年首屆首都高校教育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呂尚彬;;后現(xiàn)代廣告:人本觀廣告的新形態(tài)[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4年
9 朱軍;;讓紀錄道說——當代中國新紀錄運動的語言本體論觀照[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10 吳虹;;技術創(chuàng)新的社會政治引領與控制問題研究[A];“青年科學家創(chuàng)新與社會條件支持系統(tǒng)”課題研究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哲;平面化:后現(xiàn)代文化表征的多維闡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靳寶;批判哲學的現(xiàn)象學批判[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4 伍學進;城市社區(qū)公共空間宜居性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自學;論政治哲學范式的演進[D];南開大學;2010年
6 蔡勇慶;生態(tài)神學視野下的?思{小說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劉波;“第三代”詩歌論[D];南開大學;2010年
8 何東;論自覺誤讀[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9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審美本質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10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場[D];云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聞婧;古代青銅器紋飾與傳統(tǒng)建筑彩畫紋飾的語義探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2 連青;后現(xiàn)代廣告設計語言的風格及其操縱性[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王穎;談水彩畫的裝飾性語言[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孟玲玲;由“如畫”觀念的衍變談英國早期水彩風景畫[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小橫;女性身體的丑怪書寫[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李湘;論虹影小說的河流意象[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7 蘇紅;論繪畫中的“兒童畫”情結[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8 王傳君;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9 王海娜;法蘭克福學派與費斯克大眾文化理論之比較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李柏春;試析后現(xiàn)代藝術與文化底蘊的分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803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880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