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之內(nèi),本法之外:《唐朝名畫錄》中“逸品”繪畫的本體內(nèi)涵
本文關鍵詞:古法之內(nèi),本法之外:《唐朝名畫錄》中“逸品”繪畫的本體內(nèi)涵 出處:《藝術探索》2016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唐朝名畫錄》 古法 本法 逸品 本體內(nèi)涵
【摘要】:《唐朝名畫錄》是現(xiàn)存畫史中明確記載"逸品之畫"的著作。該書將"本法"之畫與"逸品"之畫對舉而論,這就意味著對"本法"之畫內(nèi)涵的研究是理解"逸品"繪畫的關鍵所在。夏朝直至唐朝"本法"之畫的基本內(nèi)涵,可以具體落實為儒家教化的思想觀念,敬事的行為態(tài)度,圣賢烈士、忠誠孝子的題材內(nèi)容,以及寫實的表現(xiàn)形式四個方面。因此,"逸品"之畫的基本內(nèi)涵則表現(xiàn)為:道與禪的精神境界、放縱與不羈的行為特征、怡情自然山水的題材內(nèi)容,以及不求形似的表現(xiàn)形式。"逸品"之畫完全逸出了當時主流的繪畫審美之外,屬于一種新興的繪畫現(xiàn)象。
[Abstract]:......
【作者單位】: 四川傳媒學院藝術設計與動畫系;
【基金】: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西部和邊疆地區(qū)項目“唐宋逸品(格)研究補遺”(14XJC760001)
【分類號】:J212
【正文快照】: “逸品”作為我國古典繪畫品鑒的經(jīng)典用語,在宋元明清的文人繪畫中影響巨大。北宋黃休復在《益州名畫記》中,就將“逸格”(即逸品)置于“神品”之上,并從本體上對其作出了“拙規(guī)矩于方圓,鄙精研于彩繪”的解釋。南宋鄧椿在《畫繼》中,也將“逸之高”與“文之極”并舉而論。元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寧;;《逸品》[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2 周宇峰;謝萌;鄒昌鋒;;早期的逸品畫理論初探[J];大家;2010年23期
3 劉墨;逸品唐昌虎[J];美術之友;2005年02期
4 于志強;;從“逸品”畫探源“神韻”說[J];電影評介;2006年13期
5 施建中;;隱逸與逸品[J];藝術百家;2006年01期
6 孔耘;;逸品說[J];文藝研究;2006年11期
7 范迪安;;現(xiàn)代逸品——讀武藝近作[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6年02期
8 唐人亦;;極等逸品[J];藝術與投資;2006年08期
9 徐浩;;說“逸品”[J];中國書畫;2007年07期
10 王海軍;;論“逸”的精神與書法的“逸品”[J];晉中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陳昌友;“逸品”解讀[N];美術報;2012年
2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教授 著名水墨畫家 潘公凱;從神品到逸品[N];上海證券報;2011年
3 范茂震;書畫逸品的三種境界[N];中國商報;2002年
4 薛永年;當代逸品[N];文藝報;2006年
5 薛永年;當代逸品[N];美術報;2012年
6 近僧;逸人逸品[N];美術報;2012年
7 王魯湘 霍春陽;當代逸品——感受霍春陽的花鳥畫境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8 金維久;山水畫,,逸品為上[N];中國文化報;2007年
9 黃中;丹青風骨出逸品[N];人民日報;2007年
10 陳池瑜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神妙能逸:中國書畫品評理論的演變[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新群;唐宋繪畫“逸品說”嬗變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2 杜覺民;隱逸與超越[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謝萌;“逸”辯——唐宋時期“逸品”畫問題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常瀟;元代山水畫逸品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3 黃斌;逸品地位的確立與宋代文人畫的興起[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3年
4 冀萍萍;元代園林題材“逸品”山水畫的審美取向及后世影響[D];西安美術學院;2012年
5 初冬;逸之“情逸”[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6 陳海濤;中國山水畫審美理想演變研究[D];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11年
本文編號:13494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34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