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符號學的視角“閱讀”繪畫中的視覺語境建構
本文關鍵詞:從符號學的視角“閱讀”繪畫中的視覺語境建構
【摘要】:繪畫作為藝術家主觀創(chuàng)作范疇極具明晰表現(xiàn)力的一支,它的符號性質也尤為明顯。一件繪畫作品既是一個獨立存在的符號載體,同時也是由不同個體的視覺符號元素串聯(lián)合并后得到的統(tǒng)一體、合成物。藝術理論家——克萊夫·貝爾在《藝術》中有過這樣的論點:“藝術作品的本質在于其是有意味的形式”[1]。其中的“意味”是一種綜合的產(chǎn)物,從繪畫角度論述,是由多元的視覺符號元素組合孕育出的一種精神性指向,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感受的傳遞。繪畫是藝術家傳遞自身意識形態(tài)的物質媒介,但鑒于繪畫這種形式的多元化與開放性,“意味”的營造過程中,給予人一種意猶未盡的獨特感受。本文以符號學的理論為出發(fā)點,著重研究如何“閱讀”繪畫文本中的“意境”,從而更好地感受繪畫作品中的“意味”。繪畫作品中的“意味”屬于精神層面的范疇,藝術家將自己的領悟、情感和生命活動過程,通過主觀的建構成視覺符號元素表現(xiàn)出相應的情境,傳達出一種觀念上的“被感受的生命”,接受者再通過自身的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將這些視覺符號元素轉換為自身的理解。這份“被感受的生命”在這一過程中被另一個生命個體理解了,即使觀者并未有過親身的體驗。無論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是出于對客觀的模寫抑或是主觀情感的表達,“意境”都不能脫離視覺符號而獨立存在。符號的本質在于意義的交流與傳遞,美國的符號學家皮爾斯認為符號的意指過程必須以三個層面作為依托,即:符號的采納形式、符號所指的事物、符號組成的感覺與意義,這三個層面闡釋了符號傳遞意義的基本過程。皮爾斯根據(jù)符號與其對象的關系,將符號劃分為三種類型,即:圖像符號、指示符號、象征符號。這三種類型既有獨自的特點,在實際應用時又呈現(xiàn)出交叉的部分。視覺符號元素的發(fā)展趨于多元與變化之中,我們對繪畫藝術語言的理解與把握需要建立在開放的視角之上,在同一個畫面中可能會存在著不同的視覺符號元素,“閱讀”繪畫作品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畫作產(chǎn)生的時間角度——時代背景與空間角度——地域文化元素及不同視覺符號元素間相互融合等視角綜合研究。
【關鍵詞】:繪畫 符號學 視覺符號 意味 意境
【學位授予單位】:云南藝術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205
【目錄】: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8
- 一、符號學理論與符號論美學8-13
- (一) 符號與符號學8-9
- 1. 符號的概念8
- 2. 符號學學科的建立8-9
- 3. 符號學主要理論9
- (二) 符號論美學9-11
- (三) 符號論美學范疇下的繪畫11-13
- 二、視覺符號的意指過程13-17
- (一) 視覺符號采納的形式14-15
- (二) 視覺符號所指的事物15-16
- (三) 視覺符號組成的感覺或意義16-17
- 三、繪畫作品中視覺符號的表達方式17-21
- (一) 圖像符號18-19
- (二) 指示符號19-20
- (三) 象征符號20-21
- 四、視覺符號的多層重疊效應21-24
- (一) 多種視覺符號的疊加反應21-22
- (二) 不同時代語境下視覺符號表達的差異22-23
- (三) 文化差異帶給視覺符號的不同釋意23-24
- 結語24-25
- 致謝25-26
- 參考文獻2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琛;視覺符號在廣告中的運用及創(chuàng)新[J];湘潭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2 楊弦;;在傳統(tǒng)中“考古”未來——傳統(tǒng)視覺符號與設計教育實踐[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3 孫蔚;;網(wǎng)絡視覺符號的表現(xiàn)特點及發(fā)展趨勢分析[J];裝飾;2009年10期
4 舒鵬飛;王安霞;;圣誕節(jié)與春節(jié)的視覺符號及傳播[J];包裝工程;2010年14期
5 王軍;;視覺符號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現(xiàn)狀及分析[J];藝術科技;2013年03期
6 張朝暉;論環(huán)境視覺符號的信息傳播機制[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7 李爽;視覺符號的抽象程度與意義表達[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8 張朝暉;論環(huán)境視覺符號的信息傳播機制[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9 黃元甫;論視覺符號與受眾的關系[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10 徐莉;;視覺符號的圖式建構[J];藝術百家;2006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艾翔;;換個符號,美在人間天堂——淺析空間環(huán)境藝術設計中的視覺符號[A];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2010年
2 周華斌;;原生態(tài)戲劇與視覺符號[A];2000年青海海峽兩岸昆侖文化考察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3 燕杰;;基于湘楚地域性藝術文化特征的視覺符號研究[A];2013國際工業(yè)設計研討會暨第十八屆全國工業(yè)設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4 李嵐;;博物館成為城市視覺符號的現(xiàn)實意義[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16以科學發(fā)展的新視野,努力創(chuàng)新科技教育內容論壇論文集[C];201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綠色的呵護[N];中國綠色時報;2010年
2 常震波;如花的圖像[N];中華新聞報;2004年
3 藏策;照片真能記錄真實嗎?[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軍;視覺符號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2 朱寧;從視覺符號談現(xiàn)代城市品牌形象設計[D];遼寧師范大學;2012年
3 牟文文;戈潤主題咖啡館視覺符號呈現(xiàn)方式的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4 于新寧;城市品牌形象中視覺符號的多樣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5 張梅;川西民俗藝術中金銀器視覺符號在絲網(wǎng)藝術衍生品中的應用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5年
6 王海鳳;平面公益廣告設計中視覺符號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7 喬杰;藝術為本,創(chuàng)意先行[D];湖北美術學院;2015年
8 鄭余;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視覺符號整理研究[D];安徽工程大學;2015年
9 易靖謹;鶴文化視覺符號在齊齊哈爾旅游產(chǎn)品包裝中的應用研究[D];齊齊哈爾大學;2015年
10 劉思彤;中國傳統(tǒng)視覺符號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0887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088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