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嗜物系列》談重構在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本文關鍵詞:從《嗜物系列》談重構在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
【摘要】:重構繪畫是現(xiàn)代繪畫表現(xiàn)形式中的一種,在分解與重建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新主體。我的創(chuàng)作當中運用到了重構的手法去表現(xiàn)來源于生活中平淡無奇的靜物。將原本沉穩(wěn)、靜置的物體通過主觀重構性創(chuàng)造去形成全新的節(jié)奏感與韻律感。創(chuàng)作主要圍繞造形重構與空間重構兩個方面進行,重構的過程就像構建一個屬于自己的“游戲”,去尋找形式上的規(guī)則與表現(xiàn)上的秩序。
【關鍵詞】:重構 立體主義 秩序
【學位授予單位】:上海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J205
【目錄】:
- 摘要2-3
- Abstract3-5
- 一、創(chuàng)作前期對藝術中重構的思考及認識5-9
- 1.重構的含義5
- 2.造形重構與時空重構的認識5-6
- 3.重構性繪畫中的借鑒與啟發(fā)6-7
- 附圖7-9
- 二、創(chuàng)作緣起與準備9-12
- 1.靈感來源于生活9
- 2.“流淌”的鄉(xiāng)愁與“游戲”的規(guī)則——個人符號語言9-11
- 附圖11-12
- 三、創(chuàng)作過程及思考12-25
- 1.最初的分解與重構——靜物花卉創(chuàng)作嘗試12-14
- 2.元素重組帶來畫面中的節(jié)奏與韻律——靜物組畫創(chuàng)作嘗試14-17
- 3.新的秩序與觀看方式——組合靜物創(chuàng)作嘗試17-21
- 4.創(chuàng)作中形式感與符號語言的延伸21-23
- 附圖23-25
- 四、創(chuàng)作的總結與感悟25-27
- 結語27-28
- 參考文獻28-29
- 攻讀碩士期間取得的成果29-30
- 致謝30-3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江永亭;;立體主義的再認識[J];美術;2011年06期
2 黃茜嵐;戚永曄;湯菁;;立體主義:字母構成的建筑元素[J];風景名勝;2009年12期
3 顏榴;;立體主義的吉光片羽——觀西班牙“立體主義時代”[J];上海采風;2011年02期
4 唐軍;徐州漢畫像石立體主義之創(chuàng)造[J];美苑;2000年05期
5 沈家華;淺談立體主義在平面設計中的當下意義[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6 彭虹,程偉;略談立體主義對視覺傳達藝術的影響[J];理論月刊;2003年12期
7 蔡天新;第四維、立體主義和相對論[J];讀書;2004年09期
8 董洲;;構造新的現(xiàn)實——關于立體主義繪畫[J];設計藝術;2006年02期
9 胡志雄;;立體主義美術[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6年11期
10 王曉玲;;論立體主義的藝術反叛[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周舒;立體主義后,凡事無雷同[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10年
2 南京師范大學 梁麗君;永遠的立體主義者 胡安·格里斯[N];美術報;2007年
3 郭奕華;萊歇的機械立體主義[N];美術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段澤林;“立體主義”與它的“買方文化”一起進入中國[N];中國藝術報;2010年
5 顏榴;立體主義的“青春期”[N];北京日報;2011年
6 網(wǎng)齋;立體主義非寫實 更現(xiàn)實[N];中國商報;2001年
7 郭奕華;嚴謹之下的自由者 費寧格[N];美術報;2008年
8 李嶠;摩登記[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8年
9 聯(lián)文;法國三館聯(lián)辦畢加索立體主義回顧展[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詹琰 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莫斯科國立工藝美術大學博士;用童稚的視角觀察世界[N];科技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思宇;立體主義在服裝結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6年
2 秦曉楠;立體主義對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啟示性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6年
3 陳肖燁;從《嗜物系列》談重構在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4 何琳;女性心靈感受的造型藝術探索—在立體主義與線描之間[D];上海師范大學;2016年
5 李曉楠;雕塑本質語言的回歸—立體主義雕塑淺談[D];魯迅美術學院;2013年
6 賁忠磊;立體主義叛逆中的優(yōu)雅[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7 劉小魯;從平面構成角度解讀立體主義繪畫——反觀立體主義繪畫對現(xiàn)代設計的影響[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陸R,
本文編號:10473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ihuayishu/104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