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裕爾河-雙陽河流域濕地景觀格局演變及其驅動機制
【文章頁數(shù)】:12 頁
【部分圖文】:
圖1 烏雙流域位置與水系分布圖
烏雙流域位于黑龍江省西部,東經(jīng)123°47′—127°27′,北緯46°23′—48°25′,范圍涉及齊齊哈爾市、大慶市、黑河市和綏化市共20個區(qū)縣,流域總面積約2.49萬km2,地形特征為東北高、西南低(圖1)。烏裕爾河全長587km,是黑龍江省最大的內陸河,是嫩江左岸較大....
圖2 1980—2015年烏雙流域濕地面積變化率
表11980—2015年烏雙流域濕地結構組成Table1StructuralcompositionofwetlandinWu-ShuangRiverBasinfrom1980to2015年份Year濕地Wetland總面積TotalArea/k....
圖3 1980—2015年烏雙流域濕地類型水平景觀指數(shù)變化
面積加權平均形狀因子反映了斑塊類型的形狀特征,值越小說明斑塊形狀越穩(wěn)定,值越大說明斑塊形狀變得更復雜,更不規(guī)則。由圖3可見,沼澤地的聚集度指數(shù)在1990年后持續(xù)減少,說明沼澤地的空間分布模式在1990年后趨于離散,斑塊間關聯(lián)性持續(xù)降低;沼澤地的面積加權平均形狀因子在1980—19....
圖4 1980—2015年烏雙流域濕地景觀水平景觀指數(shù)變化
聚集度指數(shù)在1990年后持續(xù)降低,說明濕地的空間分布愈發(fā)趨于離散。斑塊結合度指數(shù)反映了景觀類型的自然連通性。1980—1990年間斑塊結合度指數(shù)增加,濕地斑塊的連通性增強;1990年后隨著斑塊結合度指數(shù)持續(xù)降低,濕地斑塊的連通性逐漸減弱。3.3濕地空間變化分析
本文編號:40338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033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