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旅游紀念品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
本文選題:南京 + 城市旅游紀念品。 參考:《東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摘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居民收入的顯著提高,旅游業(yè)迎來了高速發(fā)展時期。旅游紀念品作為旅游消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調(diào)整社會產(chǎn)業(yè)結構,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增加居民收入,構建城市形象,保護地域文化等方面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從世界范圍看,我國旅游紀念品市場發(fā)展依然處于較低水平與歐美旅游業(yè)發(fā)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提高旅游紀念品設計水平以滿足旅客不斷增長的物質(zhì)、精神需求就顯得迫在眉睫。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歷史文化名城,地域文化歷史悠久、遺產(chǎn)豐富。一方面,南京旅游市場逐漸走出單一發(fā)展局面,向著多元化、地域化、市場化、民族化、特色化方向發(fā)展。但另一方面,南京旅游紀念品市場發(fā)展依然緩慢,紀念品創(chuàng)意水平低,同質(zhì)化嚴重,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現(xiàn)象阻礙著南京旅游紀念品市場的發(fā)展。因此,以南京地域文化為依托,運用現(xiàn)代設計方法提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號應用于南京旅游紀念品創(chuàng)新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針對南京地域文化、歷史文化遺產(chǎn)及旅游紀念品現(xiàn)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從地域文化視角對南京旅游紀念品創(chuàng)新設計提出概念,借鑒國外旅游紀念品設計的經(jīng)典案例,為南京旅游紀念品創(chuàng)新設計提供具有建設性的策略意見及可操作性思路,目的在于,凸顯南京旅游紀念品地域文化特色,提高旅游紀念品設計含量,打造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旅游紀念品品牌,從而為提高南京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水平,保護、傳承南京地域文化、構建南京城市形象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在研究過程中得到的實證性理論及設計方法對于其他地區(qū)旅游紀念品創(chuàng)新設計及文化的傳承與保護都具有借鑒意義。
[Abstract]:Since 1990's, along with the remarkable increase of residents' income, tourism has ushered in a period of rapid development. As an important link of tourism consumption, tourist souveni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djusting social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reasing residents' income, constructing city image and protecting regional culture. However, from a worldwide perspectiv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ouvenir market in China is still in a relatively low level, and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ourism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the design level of tourist souvenirs to meet the increasing material of tourists. Nanjing as the six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 long history of regional culture, rich heritage. On the one hand, Nanjing tourism market has gradually stepped out of a single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ed towards diversification, regionalization, marketization, nationaliz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tourist souvenirs market is still slow, the creative level of souvenirs is low, the homogeneity is serious, and the lack of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s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Nanjing tourist souvenirs market. Therefore, based on Nanjing regional cultu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se modern design method to extract the representative regional cultural symbols and apply them to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Nanjing tourist souveni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Nanjing regional culture, historic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t souvenirs,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design of Nanjing tourist souveni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draws lessons from the classic cases of foreign tourism souvenirs design. This paper provides constructive strategic suggestions and operable ideas for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Nanjing tourist souveni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highlight the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Nanjing tourist souvenirs and to improve the design content of tourist souveni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Nanjing tourism industry, to protect and inherit Nanjing regional culture, and to build the image of Nanjing city, the brand of tourist souvenirs with regional culture representation is establish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mpirical theory and design method obtained in the course of the research hav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tourism souvenirs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in other regions.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F592.6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羅萍;;南京政府初期的工商政策與民營企業(yè)的發(fā)展[J];江西社會科學;2012年03期
2 仇華飛;南京政府與整理中美債務[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00年02期
3 黃建華;《新蘇臨時通商協(xié)議》金樹仁抄送南京政府公布了嗎?[J];新疆地方志;2002年04期
4 李必樟;美國學者探討國民黨和上海資本家的關系[J];上海經(jīng)濟研究;1986年02期
5 康金莉;姚會元;;南京政府時期北四行有價證券投資研究[J];石家莊經(jīng)濟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宋志勇;;1935年“中日親善”評析[J];日本研究論集;1996年00期
7 魏水軍;加入WTO對南京工業(yè)的影響與對策[J];科技與經(jīng)濟;2001年05期
8 曹大貴;;南京民營經(jīng)濟政府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J];南京社會科學;2005年S1期
9 王剛;;南京政府購買服務試驗[J];決策;2013年10期
10 高秀萍;舊社會的商業(yè)與商標[J];商業(yè)研究;1990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郭天玲;;七十年前的《中醫(yī)條例》出臺前后[A];2006年上海市科學技術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孔繁嶺;;南京政府前期的留美教育[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3 李義彬;;南京政府的聯(lián)蘇制日方針[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4 劉萍;;“開發(fā)”與“救濟”——抗戰(zhàn)前關于開發(fā)西北的討論[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2年卷[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薛慶元邋通訊員 司艷;南京高雅藝術演出日漸紅火[N];中國消費者報;2007年
2 本報記者 左朝勝;決定的因素[N];科技日報;2007年
3 王浩宇;己身不正則難以正人[N];吉林日報;2004年
4 記者 劉惠;南京確定發(fā)展的重點區(qū)域和產(chǎn)業(yè)[N];中國經(jīng)濟導報;2004年
5 左朝勝;忌[N];科技日報;2012年
6 周英才;南京、北京建部之爭[N];中國檔案報;2004年
7 張濤邋謝士杰 馬建東;民國時期的南京[N];中國測繪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仇子明;南京換“季”[N];經(jīng)濟觀察報;2013年
9 本報記者 尹永生;看英雄捷達奪路南京[N];中國機電日報;2000年
10 ;名城會,700萬南京人民準備好了[N];新華日報;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雅婧;存廢的兩難[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王詩曉;南京城市旅游紀念品創(chuàng)新設計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3 李劍利;留學生與南京政府兵工事業(yè)發(fā)展研究[D];山西大學;2008年
4 張斌;1928-1937年南京城市居民生活透析[D];吉林大學;2004年
5 王美娜;論南京政府憲政時期政治體制[D];吉林大學;2007年
6 楊洋;一九二八年南京市“廢娼運動”論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4年
7 邢向前;1927年-1937年南京住宅建設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8 文燁;清代南京城市發(fā)展歷程探析(1644-1911)[D];四川大學;2007年
9 史博;南京政府行憲后第一屆監(jiān)察委員選舉述論[D];吉林大學;2014年
10 裴麗麗;淺析1930年代南京政府的“新政”運動[D];河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8184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818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