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英漢時間的空間隱喻的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6 05:05

  本文關(guān)鍵詞:英漢時間的空間隱喻的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隱喻 時空隱喻 意象圖式 英漢對比


【摘要】:對于我們大多數(shù)人來說,隱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即把一種東西比擬成另一種東西。正如《大英百科全書》所言:“隱喻是一種修辭,暗指兩個不同實體之間的比較。它與明喻不同,明喻常用‘像’等詞將具有某種共同特征的兩種不同事物連接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然而,美國語言學家萊考夫和約翰遜1980年合著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打破了傳統(tǒng)的隱喻理論。他們的隱喻觀被稱為“認知語言學的隱喻”。該理論的提出完成了隱喻研究的“認知轉(zhuǎn)向”(Steen,1994:3)。該理論認為隱喻是我們認知世界并對其加以概念化的一個主要的而又必不可少的方法(Lakoff,1993:204)。當前的隱喻研究涉及到很多領(lǐng)域,其中空間隱喻的研究是近年來隱喻研究的重點?臻g隱喻是一種意象圖式隱喻,它將空間域的意象圖式結(jié)構(gòu)映射到非空間的抽象的目標域上(LakoffJohnson,1980)。而時間是極其抽象的概念,借助空間概念及其范疇來認知時間,完成了時間的空間隱喻化。 本文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系統(tǒng)地對比分析了英漢時間空間隱喻。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一方面,英漢時間空間隱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主要表現(xiàn)在: 1)盡管在語言層面上英語和漢語存在很多不同的表達,但是他們在概念層面上卻有著相同的概念映射,即從具體的空間概念到抽象的時間概念的映射; 2)英漢語中都存在著三種基本的空間認知模式來構(gòu)建時間的概念!皶r間在動”和“自我在動”型及“時間和自我同時在動”型。 另一方面,英漢時間空間隱喻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于時間取向而言,中國人既面向?qū),又面向過去,,而英美人只面向?qū)。這是英漢文化中關(guān)于概念隱喻的一個重要而又顯著的差異。 英漢民族在時間空間隱喻上的共性不是偶然產(chǎn)生的,而是由于其相同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經(jīng)驗;而兩者之前的差異性也可以從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文化模式等方面得到合理的解釋。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就廣度和深度而言,本研究還顯得遠遠不夠,需要大量的語料證明本研究結(jié)論的正確性和合理性,使其更具說服力。
【關(guān)鍵詞】:隱喻 時空隱喻 意象圖式 英漢對比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5;H315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7-8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Theoretical Motivation for the Study11-12
  • 1.2 Objectives of the Study12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2-13
  • 1.4 Outline of the Thesis13-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5
  • 2.1 Studies of Metaphor15-20
  • 2.1.1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Metaphor15-16
  • 2.1.2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16-18
  • 2.1.3 Image Schema18-20
  • 2.1.4 Spatial Metaphor20
  • 2.2 Studies of Time-As-Space Metaphor20-25
  • 2.2.1 Relationship Between Time and Space21-22
  • 2.2.2 Previous Studies of Time-As-Space Metaphor22-25
  • Chapter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ime-As-Space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 Schema25-47
  • 3.1 Horizontal Level: Front-Back Schema27-39
  • 3.1.1 Time-Reference-Point Metaphor28-32
  • 3.1.2 Ego-Reference-Point Metaphor32-37
  • 3.1.2.1 Time-Moving Metaphor32-34
  • 3.1.2.2 Ego-Moving Metaphor34-37
  • 3.1.3 A Special Case: Time and Observer Moving in the Same Direction37-39
  • 3.2 Vertical Level: Up-Down Schema39-44
  • 3.2.1 Time-Moving Metaphor39-42
  • 3.2.2 Ego-Moving Metaphor42-44
  • 3.3 In-Out Schema44-47
  • Chapter 4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ime-As-Space Metaphor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47-53
  • 4.1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48-50
  • 4.1.1 Common Embodied Experience48-49
  • 4.1.2 Common Embodied Imaginative Thought49-50
  • 4.2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50-53
  • 4.2.1 Different Ways of Spatial-Temporal Thinking51
  • 4.2.2 Different Cultural Models51-53
  • Chapter 5 Conclusion53-57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Study53-55
  •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55-57
  • Bibliography57-60
  • Publications During the Postgraduate Program60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牟穎;王艷琴;;英漢空間隱喻的相似性[J];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2 皮德敏;;英語空間隱喻的認知研究[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3 史厚敏;何蕓;陸彥;;英漢“上下”空間隱喻的認知對比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4 韓玉強;劉賓;;漢語空間隱喻時間中的“前”、“后”認知[J];修辭學習;2007年04期

5 彭艷;;從認知角度看空間隱喻的構(gòu)建[J];外語教育;2007年00期

6 龔萍;;關(guān)于時間的空間隱喻表征心理處理模式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7 何向妮;魏曉斌;;英漢空間隱喻的認知透視[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古麗米拉·阿不來提;付亮;;從認知角度看英漢空間隱喻[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9 羅小英;;英漢“前—后”空間隱喻對比研究[J];瓊州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10 秦妮;;英漢空間隱喻的對比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鐘小佩;;情感三維空間隱喻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黃潔;;空間隱喻的本質(zhì)特征[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3 蔡有恒;;英漢垂直性空間隱喻對比[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4 李艷;吳念陽;徐凝婷;;垂直性空間隱喻的心理基礎(chǔ)——上-下意象圖式對理解空間隱喻句影響的實驗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呂軍梅;魯忠義;;語篇閱讀理解中情緒的垂直空間隱喻[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6 邵玉蘭;陸愛桃;張美超;;親屬詞的三維空間隱喻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7 許曉迪;;社會地位垂直空間隱喻的心理發(fā)展性實驗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楊艷芳;;關(guān)于空間-時間隱喻的研究述評[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瑞明;張昆;呂歡;謝久書;;情緒概念加工的空間隱喻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朱曉軍;空間范疇的認知語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營;漢英“前后”空間隱喻對比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史林書;從認知角度看英語中的空間隱喻[D];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韓勇強;致使結(jié)構(gòu)的認知研究:致使連續(xù)體、原型和空間隱喻模型[D];青島科技大學;2007年

4 王晶;“遠/近”的空間隱喻[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王琳;俄語空間隱喻模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6 劉濤;俄漢語空間隱喻對比[D];延邊大學;2006年

7 師璐;從認知角度看空間隱喻[D];河南大學;2002年

8 伯冶;俄漢語中價值評判的空間隱喻對比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呂軍梅;語篇閱讀理解中情緒的垂直空間隱喻[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10 張虹然;空間隱喻的英漢對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98086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8086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94be***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