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身份構建的和諧-挑戰(zhàn)語用取向
本文關鍵詞: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身份構建的和諧-挑戰(zhàn)語用取向
更多相關文章: 有意不禮貌 語用策略 身份構建 和諧-挑戰(zhàn)取向
【摘要】:有意不禮貌是源于人際目的而采取的一種語用策略,于是基于相關語料,本研究通過探討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的身份構建,旨在揭示有意不禮貌和身份構建之間的密切聯系。作者首先討論了有意不禮貌的語用特征及其語言實現方式,然后分析了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強勢身份、突顯身份和情感身份的構建過程。研究發(fā)現,受制于人際互動中和諧-挑戰(zhàn)的語用取向,說話人在構建以上身份時會蓄意采用有意不禮貌的語用策略,并可能威脅聽話人的面子及其平等社交權。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有意不禮貌 語用策略 身份構建 和諧-挑戰(zhàn)取向
【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話語和諧-不和諧取向的社交語用研究”(項目編號:GD12CWW08)的階段性成果 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崗位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122-GK120002)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身份不僅反映在語篇中,而且通過各種語言及非語言方式來實施和體現(De Fina,2006:3)。禮貌話語中的身份構建受禮貌原則制約,交際雙方會盡量謙遜、盡量尊重對方,互相維持與協商身份,意在順利推動交際,促進人際關系和諧,但禮貌原則卻不能解釋有意不禮貌環(huán)境下的身份構建。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夏丹;廖美珍;;民事審判話語中人稱指示語的變異與身份建構[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2 袁周敏;;社會心理學與語用學視角下的身份研究[J];外語學刊;2011年04期
3 李家玉;;人際修辭中的話語禮貌與身份協商研究[J];學術界;2010年12期
4 冉永平;;語用學傳統議題的深入研究 新興議題的不斷拓展——第十屆國際語用學研討會述評[J];外語教學;2007年06期
5 李成團;;指示語選擇的視點定位與身份構建[J];外語教學;2010年05期
6 冉永平;;人際交往中的和諧管理模式及其違反[J];外語教學;2012年04期
7 冉永平;楊巍;;人際沖突中有意冒犯性話語的語用分析[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3期
8 涂有明;;社會身份理論概述[J];延邊黨校學報;2009年05期
9 王璐;徐春霞;;情感和非禮貌互作關系的認知及社會學詮釋[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2年05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桂霞;冗余現象與聽力理解[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2 許靜;;從順應論角度分析語用失誤的根本原因[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3 許慶美;劉進;;口譯中講話人意圖的傳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4 連芳;;語用學中的社會用語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5 權循蓮;語用視角下的翻譯——論言外行為的翻譯[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6 黃興國;白延平;;距離象似性與話語禮貌的順應性研究[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唐定芬;;淺析手機短信的修辭手法和語用原則[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呂常福;;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與學生語用能力提高研究[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9 呂俞輝;“合作準則”的違反與“會話含意”的產生——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會話含意”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6期
10 石秀文;語境理論的歷史回顧與系統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海云;;沉默的法律語用對比研究[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姚文勇;;格賴斯會話含義理論批判——合作原則不必是原則(英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3 劉穎晴;;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遷移與語用失誤以及對外語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4 郝彥;;淺析消極言語現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葉寧;警察訊問話語[D];浙江大學;2010年
5 劉潔璇;小學品德課程價值生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樊小玲;漢語指令言語行為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夏丹;中國民事審判話語敘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8 Zhang Xinhong;[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0年
9 王道英;“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10 侯國金;語用標記等效原則[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Z,
本文編號:9693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6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