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框架下的課堂語用教學對學習者二語語用能力發(fā)展的作用
本文關鍵詞:認知框架下的課堂語用教學對學習者二語語用能力發(fā)展的作用
【摘要】:本研究以Schmidt的注意假設和Bialystok的雙維模式為指導,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課堂語用教學方案,并在此框架下考察語用教學是如何影響中國英語學習者二語語用能力發(fā)展的。結果表明,語用教學對學習者總體語用能力發(fā)展和語用知識、語用意識與語用表現(xiàn)3項分指標都有積極的作用,但影響的程度不盡相同。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河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語用能力 語用教學 注意假設 雙維模式
【基金】:教育部規(guī)劃基金項目“我國英語學習者語用能力對比研究”(12YJA740040)
【分類號】:H09
【正文快照】: 0.引言二語語用能力的發(fā)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語法能力、語用遷移、學習環(huán)境、語用教學、個體因素等。其中,課堂教學對二語學習者語用能力發(fā)展的作用受到語言研究者和外語教師的關注。研究表明,一定的二語語用特征教學能提高學習效率。并且,接受顯性教學的學習者比沒有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年04期
2 戴煒棟,楊仙菊;第二語言語用習得的課堂教學模式[J];外語界;2005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明;稱呼語的語用特征及其語用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周方珠;論社交指示的翻譯[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3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徐宏亮;稱呼語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5 王惠敏;;大學英語交際性聽力測試中的語用預設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6 陳宏;;文化導向型外語教學模式探索[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7 秦冬梅;;論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介入[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韓穎;;歧義結構的翻譯及其教學[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9 魏月紅;會話含義的語用闡釋[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牛小玲;;解讀語用學中合作原則的違反現(xiàn)象[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欒育青;;邀請語及應答語的跨文化比較[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2 徐芳;;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ous Utterance[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3 邱林林;;委婉語功能的語用學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游淑芬;;值得推薦的一本工具書——1995年新版《漢英詞典》[A];第二屆全國雙語詞典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1996年
5 向朝紅;;英漢詞典語用信息處理現(xiàn)狀的調查及分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6 于偉昌;;漢譯外來語言學術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其原則[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7 李明;;詞典中的語用義及其局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8 楊文秀;;英語學習詞典中的語用信息——從LDOCE2到LDOCE4[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9 楊文秀;;學習詞典中的模糊限制語[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吳瓊;;翻譯教學與中學英語教學[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騰;民族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語際語語用能力及其培養(yǎng)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石喬;基于語料庫的漢語醫(yī)患會話修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張俊英;大學英語多維互動教學模式行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7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龔娜;湘方言程度范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陳靜;語用認知視角下的指稱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10 謝元春;女性修辭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丹;語言學術語漢譯規(guī)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0年
2 王明亮;人稱指示映射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許丹;英語廣告語中語用預設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4 趙才華;會話含義及其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應用的實證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5 宋文平;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劉瑩;語用對等理論視角下漢語商標詞英譯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陳建林;基于語料庫的國際英語學習者書面語中使用模糊限制語的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吳斯嵐;俄語笑話的語言學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自然;什么是語際語用學[J];國外語言學;1996年01期
2 劉國政;大學英語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哈爾濱學院學報(教育);2001年05期
3 張小梅;大學英語教學與語用能力培養(yǎng)[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4 洪崗;語際語語用學研究[J];杭州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5 辜同清;非英語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年01期
6 司聯(lián)合;過渡語、語用能力與文化教學[J];外語學刊;2001年02期
7 何自然,張巨文;外語教學中的語用路向探索[J];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04期
8 何自然,閻莊;中國學生在英語交際中的語用失誤——漢英語用差異調查[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6年03期
9 洪崗;英語語用能力調查及其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1年04期
10 高月琴;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英語口語能力的提高[J];外語電化教學;2002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丹,邵文佳;漢英人名的文化內涵及語用能力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4年12期
2 杭寶桐;郁啟標;;外語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04期
3 孟梅,劉秦亮;大學生英語語用能力研究報告[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4 余祥越;語用學對外語教學的啟示[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S3期
5 霍巍;漢語口語教學與語用能力培養(yǎng)[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6 王丹,王崢;跨文化語用失誤分析及對策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02期
7 黃汝干;二語語用能力發(fā)展的研究:現(xiàn)狀與思考[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5期
8 王鳳蘭;語用能力、語境與對外漢語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5年06期
9 何幸君;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J];福建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03期
10 王艷,惠兆陽;加強外語教學中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軍;薛秋寧;;語際語用學對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啟示[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湯亞平;;第二語言習得與教材語料的關系[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陳光磊;像敬愛母親那樣,,敬愛我們的母語[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2 潘涌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拯救母語表達力[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江燕;南昌話和普通話接觸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琳;試論漢語兒童語用能力的發(fā)展[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2年
2 李懷奎;語用能力與禮貌原則[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龔貽;語用失誤的成因及對語用能力的再思考[D];西北師范大學;2003年
4 孫秀芳;語用失誤與文化導入[D];安徽大學;2005年
5 陳瑩瑩;中英交際中語用失誤現(xiàn)象分析[D];遼寧大學;2007年
6 侯闐;語用失誤:跨文化交際觀[D];福建師范大學;2001年
7 高俊麗;言語交際中語境的動態(tài)性[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8 薛秋寧;留學生實施漢語請求言語行為調查及習得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9 李娜;語用失誤的認知圖式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10 楊永和;語用學視角下的廣告語言研究[D];湘潭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9121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912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