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說新語》、“三言二拍”看中古到近代重言詞的發(fā)展
本文關鍵詞:從《世說新語》、“三言二拍”看中古到近代重言詞的發(fā)展
【摘要】:重疊是出現(xiàn)較早的漢語構詞方式之一,在漢語雙音化的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由它構成的重言詞是漢語詞匯類型中的特殊的一種。同其他構詞法構成的詞語一樣,重疊構成的重言詞在漢語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有不小的變化。 《世說新語》和“三言二拍”分別可以看成是中古漢語和近代漢語的代表文本。通過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世說新語》中重言詞有些在“三言二拍”中保留了下來,,也有一部分消失了,但更多的重言詞是發(fā)展變化了。這種發(fā)展表現(xiàn)在音節(jié)上是增加了三音節(jié)重言詞的類型;在意義上,“三言二拍”的重言詞相較于《世說新語》更為系統(tǒng)和豐富;詞性上,“三言二拍”比《世說新語》多了名詞性的重言詞,并且副詞性的重言詞也大大增加了。 重言詞發(fā)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既有語言自身的,也有語言外部的。語言自身的原因主要與漢語雙音化的趨勢、語法化的推進、語義的泛化和融合、語用表達的需要等有關;語言外部的原因主要與社會的發(fā)展與人們認知能力的提高、文體的影響、白話語體的流行、文化心理與審美習慣等因素有關。
【關鍵詞】:《世說新語》 “三言二拍” 重言詞
【學位授予單位】:渤海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46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緒論8-16
- (一)選題緣由8
- (二)研究述評8-15
- 1.對重言詞的研究8-12
- 2.對《世說新語》的語言學研究12-13
- 3.對“三言二拍”的語言學研究13-15
- (三)研究步驟及方法15
- (四)本論題的研究價值15-16
- 一、重言詞的概念與分類16-24
- (一)重言詞的概念16-17
- 1.前人對重言詞的定義16
- 2.本文對重言詞的定義16-17
- (二)重言詞的分類17-24
- 1.對重言詞分類標準論爭的看法17-19
- 2.本文對重言詞的分類19-24
- 二、《世說新語》與“三言二拍”中重言詞的比較24-32
- (一)《世說新語》到“三言二拍”消失的重言詞24
- (二)“三言二拍”中重言詞對《世說新語》中重言詞的繼承24-27
- 1.從微觀層面看24-26
- 2.從宏觀方面看26-27
- (三)“三言二拍”中重言詞的發(fā)展27-32
- 1.形式增加27
- 2.意義豐富27-30
- 3.詞性多樣30-32
- 三、重言詞演變的原因32-40
- (一)重言詞的主要特征得以繼承的原因32-33
- 1.重言詞分為單純詞和合成詞的原因32
- 2.形容詞性占優(yōu)勢的原因32-33
- 3.雙音節(jié)重言詞數(shù)量大的原因33
- (二)重言詞發(fā)展的原因33-40
- 1.語言內(nèi)部原因33-37
- 2.語言外部原因37-40
- 結語40-41
- 參考文獻41-45
- 附錄一、《世說新語》重言詞輯錄45-46
- 附錄二、“三言二拍”重言詞輯錄(雙音詞)46-48
- 附錄三、“三言二拍”重言詞輯錄(多音詞)48-49
- 后記49-50
- 作者攻讀學位期間的學術成果50-5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秦無衣;;群英會[J];長江文藝;2007年02期
2 程國賦;論三言二拍嬗變作品所體現(xiàn)的時事化創(chuàng)作傾向[J];暨南學報(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秦軍榮;;論《三言二拍》中“三言”題目的設置及編排[J];文學教育(上);2007年07期
4 郝彤彤;;“三言二拍”夢境描寫與人物塑造[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8年02期
5 郝彤彤;;“三言二拍”夢境描寫與情節(jié)構思淺析[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6 張永平;;日本對“中國白話小說”的接受——以《三言二拍》為例[J];青年記者;2008年23期
7 肖金;;三言二拍[J];雜文選刊(下旬版);2010年03期
8 嚴明;沈美紅;;閨閣內(nèi)的愛情導師——“三言二拍”中婆子、丫環(huán)、尼姑的角色分析[J];明清小說研究;2006年01期
9 劉珂;;“三言二拍”的悲劇性評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10 王福葉;;“三言二拍”對唐傳奇夢意象的借鑒與發(fā)展[J];淄博師專學報;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洪年;;人恒而天亦恒:晚明小說中的天道觀與人道觀[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林鐵山;編織文學之夢[N];吉林農(nóng)村報;2008年
2 本報記者 葛春濤;圖書為何忙降價[N];中國質(zhì)量報;2001年
3 袁良駿;讀朱自清《論嚴肅》[N];文藝報;2004年
4 李彥英;驚世之作《礬樓夜市》[N];北京日報;2001年
5 本報記者 薛易 孫聞;時尚展辦成“雜貨鋪”[N];華夏時報;2004年
6 劉潔;大散文里的北京風月[N];中國郵政報;2004年
7 張清華;網(wǎng)絡·倫理·美學[N];文藝報;2009年
8 張清華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網(wǎng)絡如何改變文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9 吳墨池 苗金海;500年滄桑話鈔關[N];中國稅務報;2010年
10 李亞楠;浸潤靈魂成長的精神食糧[N];中國改革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姜良存;三言二拍與佛道關系之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麗偉;從《世說新語》、“三言二拍”看中古到近代重言詞的發(fā)展[D];渤海大學;2014年
2 曹貴山;“三言二拍”法律詞語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3 何佳;三言二拍中的明代公案小說[D];湘潭大學;2007年
4 裴香玉;三言二拍中的商人發(fā)家故事及其文化意蘊[D];湘潭大學;2006年
5 鄔全俊;“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兩難境遇及創(chuàng)作矛盾[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6 程麗群;論“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D];南昌大學;2005年
7 宋東映;明代商業(yè)文化與通俗小說[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邢文;論明代商業(yè)文化對小說的影響[D];西北大學;2010年
9 馮瑞蘭;明代白話短篇對文言小說的改編研究[D];集美大學;2013年
10 呂春暉;“三言”研究述論[D];渤海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8350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835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