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量詞加綴重疊式“AXA”與主觀量
本文關鍵詞:漢語方言量詞加綴重疊式“AXA”與主觀量
【摘要】:量詞"AXA"帶綴重疊式是漢語方言中的量詞特殊重疊形態(tài),它主要分布于西南官話、江淮官話黃孝片、客家話、贛語、湘語及少數吳語地區(qū)。與量詞的其他重疊式相比,其語義特點集中表現(xiàn)為具有強烈的主觀性,能顯示出說話人對量的主觀評價,這種"主觀量"義甚至可以說是"AXA"式的主導語義。
【作者單位】: 南昌大學客贛方言與語言應用研究中心;南昌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
【關鍵詞】: 漢語方言 量詞 帶綴重疊式 主觀量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2YJC40020) 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11WX36)“類型學視角下的漢語方言重疊形式研究”
【分類號】:H17
【正文快照】: 關于漢語中重疊式所能表達的語義,學界已有很多討論。比如戴浩一曾指出,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會將兩個或多個相同的物體歸在一起,會在一段時間內重復相同的動作,這些意義在語言中即表現(xiàn)為詞法和句法構造上重疊或重復的形式[1]。此后,張敏、李宇明、石毓智等也對重疊式與“量”之間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月蓉;重慶方言量詞的語法特點[J];渝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2 張敏;從類型學和認知語法的角度看漢語重疊現(xiàn)象[J];國外語言學;1997年02期
3 李康澄;;湖南綏寧方言的量詞重疊式及歷史層次[J];河池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阮緒和;陳建華;;武寧話的重疊式[J];九江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李啟群;吉首方言的重疊式[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6 朱習文;遂寧話量詞的“A是A”重疊式[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3期
7 王霞;;湖南慈利話的重疊兒化量詞、量詞結構及主觀量[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8 曹保平;都昌方言重疊式的構成形式及特征[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9 黃拾全;;安徽岳西贛語“AXA”式量詞重疊及其主觀性[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10 李宇明;;論詞語重疊的意義[J];世界漢語教學;1996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善熙;漢語“主觀量”的表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彭春芳;湖南漣源楊家灘話重疊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山婭蘭;沾益方言語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劉漢銀;南康客家方言語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姚麗娟;綏陽方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4 劉卓彤;新化方言重疊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張興良;湖南寧鄉(xiāng)方言個體量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何清順;漢英詞匯重疊式附加意義對比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2 鐘華;;“才”重讀與非重讀時語義、語用功能差異[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楊麗梅;;論被字句的主觀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4期
4 劉世余;趙秀莉;;“數+人”結構中“人”的詞性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5 路崴崴;;“V一下”結構語義分析[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6 周守晉;“主觀量”的語義信息特征與“就”、“才”的語義[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張潔;;溫州方言詞“顯”的語法·語義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8 汝淑媛;;對外漢語教學中相近表達式的用法研究——以形容詞AABB重疊式和“很+形容詞”為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9 胡利榮;;畢節(jié)方言中詞語重疊形式分析[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李湘;;“V+-量N”結構對量詞的選擇與限制[J];保山師專學報;200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史茜;;英語重疊詞的理據和認知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三輯)[C];2008年
2 緱瑞隆;;方位詞“上”“下”的語義認知基礎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蔡淑美;施春宏;;重疊形式的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以閻連科作品中重疊形式的使用為例[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安琛;;試論“V—V”結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王安琛;;重疊式動補短語的句法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方芳;李斌;;基于語料庫的數量名短語識別[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3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徐先玉;世界的語言概念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陳勇;漢語數量范疇及其非范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8 阮氏黎心;漢越人體名詞隱喻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續(xù)性語義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10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健;與“半”相關格式的量范疇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云付靜;同義副詞A式與AA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吳琴;從象似性角度談茶詩英譯中“音”與“形”的傳遞[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4 伍凌;“可是”的虛化及三個平面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雪麗;洪洞方言“X+人”式使感形容詞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湯丹;文學語篇中的象似性與連貫[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艷楠;副詞作狀語的移位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8 梅那;同素近義單雙音節(jié)語氣副詞習得偏誤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9 張歡;現(xiàn)代漢語名詞的復數表達形式及其標記問題[D];南昌大學;2010年
10 吳慧穎;“人人”與“每個人”的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高元石;說ABB式形容詞[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1984年Z1期
2 李先銀;漢語個體量詞的產生及其原因探討[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年01期
3 曾常年;動詞重疊式中動詞的語義虛化與發(fā)音輕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4 沈小仙;量詞與名詞的相互制約及其修辭色彩[J];畢節(ji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綜合版);2001年02期
5 屈正林;祈使句中動詞重疊式及其語用分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6 譚倫華;;四川方言動詞的重疊式[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7 鄭慶君;湖南常德方言的名詞重疊及其兒化[J];武陵學刊;1997年02期
8 吳啟主;漢語動詞重疊問題雜議[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9 李科鳳;重慶方言與普通話疑問句的異同[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10 楊月蓉;;談重慶方言中表示能愿的“得”類詞語[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劉澤民;客贛方言歷史層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zhí)?寧化客家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蕭麗燕;馬來西亞士乃客家話調查報告[D];暨南大學;2001年
2 元傳軍;現(xiàn)代漢語形容詞重疊式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劉潔;唐五代重疊的“調量”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張華;現(xiàn)代漢語AABB格式詞法研究[D];延邊大學;2003年
5 劉莉芳;山西晉語形容詞重疊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6 周麗穎;名詞與量詞關系考察[D];廣西大學;2004年
7 應蘭茴;VV式句的及物性特征及其篇章功能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8 鄭夢娟;ABB式形容詞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9 林楚云;試論現(xiàn)代漢語疊結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10 曾煒;形容詞重疊式狀語的語義類別及其語法形式[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輝;南陽方言的名詞重疊式[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11期
2 陳孝玲;鐘祥方言胡集土語詞匯的重疊式[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S2期
3 姚勤智;;平遙方言名詞重疊式[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4 李康澄;何山燕;;漢語數量重疊式的歷時考察及其類型[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5 張盛裕;;潮陽方言的象聲字重疊式[J];方言;1982年03期
6 劉丹青;;蘇州方言重疊式研究[J];語言研究;1986年01期
7 戴慶廈;景頗語重疊式的特點及其成因[J];語言研究;2000年01期
8 蘇俊波;;丹江話中的“X得Y得Y”重疊式[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9 李媚樂;副詞重疊與重疊式副詞[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10 陸勤;;揚州方言重疊式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金yN;;重疊式形容詞有必要變調嗎?[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周淑平;如何區(qū)分單純詞中的疊音詞和合成詞中的重疊式[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2 蕭琛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重疊式自由貿易區(qū)與新型區(qū)域經濟合作模式[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君;副詞重疊式的類型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
2 許維維;漢語重疊式狀態(tài)詞范疇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 趙晶;現(xiàn)代漢語重疊式副詞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4 付杰;《龍圖耳錄》中的重疊式副詞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5 崔美艷;漢韓重疊式副詞對比研究[D];延邊大學;2011年
6 陳穎;湘語邵東話重疊式問句研究[D];渤海大學;2013年
7 童曉玲;狀位一量重疊式的語義類別及其語法形式[D];廣西師范大學;2008年
8 周芳明;留學生重疊式副詞學習情況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9 劉靜;石門方言的重疊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10 趙于;元曲中的重疊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7848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784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