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語言相關性思想解讀
本文關鍵詞:沃爾夫語言相關性思想解讀
更多相關文章: 沃爾夫 語言相關性 理論視角和方法 認知功能 語言學意義
【摘要】:沃爾夫的語言相關性思想認為,語言型式在語言者思維活動中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對它進行正確解讀,有助于消除人們對語言相關性思想的誤解和誤讀,有助于對語言與思維關系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語言相關性思想的合理應用。根據(jù)沃爾夫本人的思想、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的一些理論和觀點,本文認為,語言相關性相對獨立和完善的思想,是研究語言與思維關系的一種重要理論視角和方法,它揭示了語言的認知功能,蘊涵著豐富的語言學意義。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外語分社;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沃爾夫 語言相關性 理論視角和方法 認知功能 語言學意義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1.0引言針對語言與思維關系這一古老話題,美國人類語言學家本杰明·李·沃爾夫(Benjamin LeeWhorf)在對英語和印第安土著語言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的基礎上,首次在《科學與語言學》(1940)一文中提出了“語言相關性原則”(principle of relativity):……同樣的物質(zhì)現(xiàn)象并不能使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國文,丁建新;沃爾夫論隱性范疇[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劍影;淺談沃爾夫的“隱性范疇”思想[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2 陳保亞;語言哲學的文本解釋與結構解釋——從虛擬語態(tài)看中西方哲學思維取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陳保亞;;寬式語形:漢詩意境形成的詩學根源[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丁崇明;語言演變的過程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5 李明會;;英漢對比下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探索[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6 周曉風;;有根的詩學——葉維廉詩學與道家美學[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7 秦程程;;民族文化影響下的漢語語法特點[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23期
8 李艷紅;;論沃爾夫“語言相對論”的核心思想[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9 吳春相;金基石;;略論心理距離與書面語、口語的關系[J];漢語學習;2008年04期
10 周清艷;;“V個N”結構的語義分化與“量”的表達[J];漢語學習;2011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唐嘉榮;;左腦型教育導致道德危機[A];云南省思維科學學會、云南省邏輯學會2007年聯(lián)合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C];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海淑英;吉爾吉斯語中的俄語借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張旺喜;漢語句法的認知結構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3 丁崇明;昆明方言語法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楊東宇;《突厥語大詞典》中的醫(yī)學及相關詞匯[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張軍平;翻譯中的語段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5年
6 崔紅花;漢韓日體詞修飾詞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周清艷;現(xiàn)代漢語中“V個N/VP”結構與隱性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8 謝延龍;在通往語言途中的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金菊花;朝鮮后期漢譯諺語集《耳談續(xù)纂》語言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10 牛樂;高海拔的力量[D];西安美術學院;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韋琴;外來語對老撾語及老撾社會發(fā)展的作用和影響[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2 張歡;現(xiàn)代漢語名詞的復數(shù)表達形式及其標記問題[D];南昌大學;2010年
3 王進軍;關于英語詞匯文化意義教學的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1年
4 李振中;單項定語的性質(zhì)與“的”字的隱現(xiàn)[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5 薛源;語文教育的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欣雙;詞匯與文化:語言相對性的跨語言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7 朱文文;漢語三種關聯(lián)格式的量范疇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8 劉燕君;“使”字句與“把”字句的動力意象圖式比較[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9 鐘樺;單項定語的性質(zhì)與“的”字的隱現(xiàn)[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10 黃興軍;大學英語課文教學中的詞匯文化內(nèi)涵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申小龍;人類文化的語言視界——論“薩丕爾—沃爾夫假說”[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2 劉丹丹;;代詞回指功能研究綜述[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申小龍;文化的語言限度——美洲語言人文主義評要[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4 徐國珍;仿擬行為的認知功能及認知策略[J];修辭學習;2005年05期
5 聶焱;;比喻的認知功能[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6 肖建華;;方言歇后語的隱喻闡釋[J];長治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7 韓艷;;會話中的隱喻性語言(英文)[J];語文學刊;2006年S1期
8 謝之君;;西方思想家對隱喻認知功能的思考[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蘇健;;“饣”部的來源和認知功能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9期
10 曾臻;;淺談隱喻的雙重功能[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一虹;;“實證性假設”與“啟發(fā)性假說”——語言相對論的雙重解讀[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2 朱軼;;《說文解字》“田”部字小議[A];海峽兩岸辭書學研討會暨福建省辭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賈成祥;;論詮釋中醫(yī)文獻語言的途徑與方法(之一)[A];全國第十八次醫(yī)古文研究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胡鷺凌;鄭新夷;鄭小龍;;語言相對論:方言群體對中性詞匯內(nèi)隱態(tài)度的差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孫銳欣;;語音心理屬性略論[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谷化琳;;同類比較的字面話語與隱喻話語[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王景丹;;談中西文化對話中的民族文化立場[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希杰;秦旭卿;何偉棠;鐘玖英;;修辭學學與顯和潛的對話[A];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暨王希杰和三一語言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勇;;論語言類型學研究中的解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10 劉友強;李斌;奚寧;陳家駿;;基于雙語平行語料的中文縮略語提取方法[A];中國計算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9-2011)[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天津大學文法學院 李淑清;隱喻的修辭和認知功能分析[N];山西黨校報;2011年
2 潮白;粵語遠未到辯論存廢之時[N];南方日報;2010年
3 繆迅;何來“標準的上海話”[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羅思明;英漢動結式的認知功能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梁魯晉;語篇中回指的功能[D];廈門大學;2007年
3 孫銳欣;元音的實驗和計算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周楊;計算機漢語方言辨識的理論與方法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5 賈媛;普通話焦點的語音實現(xiàn)及音系分析[D];南開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月華;試構領屬小句的認知功能模式[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高霞;英漢概念隱喻的對比研究[D];遼寧大學;2006年
3 任婷;轉(zhuǎn)喻的認知功能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4 李艷;現(xiàn)代漢語名量詞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化雪;時空隱喻的認知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6年
6 林春靜;隱喻及其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許謙;廣告中通感隱喻的認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8 周偉;隱喻在詩歌建構和解讀中的認知功能[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9 李剛;從認知角度研究英漢語中的身體隱喻[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韓丹;重新審視沃爾夫理論——關于沃爾夫文化取向的探討[D];吉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780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78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