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的新定位
本文關鍵詞:翻譯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的新定位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文化 對外傳播 翻譯方法 中譯外 文化傳播 軟權力 文化交流 觀念更新 翻譯策略 社會轉(zhuǎn)型
【摘要】:正中國是世界歷史中唯一從古至今延續(xù)下來而文化從未間斷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古老文化不僅塑造了她的過去,也將影響她的未來。在目前市場開放、觀念更新、社會轉(zhuǎn)型和文化重塑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軟權力"的構建對中國具有尤為特殊的重要意義。軟權力的力量來自擴散性,只有當一種文化廣泛傳播時,軟權力才會產(chǎn)生強大的
【作者單位】: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關鍵詞】: 中國文化 對外傳播 翻譯方法 中譯外 文化傳播 軟權力 文化交流 觀念更新 翻譯策略 社會轉(zhuǎn)型
【基金】: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人才基金重點項目“中國文化在中譯外過程中的對外傳播”(項目編號:2010SQRW059ZD)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中國是世界歷史中唯一從古至今延續(xù)下來而文化從未間斷的文明古國,中國的古老文化不僅塑造了她的過去,也將影響她的未來。在目前市場開放、觀念更新、社會轉(zhuǎn)型和文化重塑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軟權力”的構建對中國具有尤為特殊的重要意義。軟權力的力量來自擴散性,只有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王岳川;新世紀中國身份與文化輸出[J];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2 魏耀川;;中譯外策略分析與文化彰顯[J];上海翻譯;2008年04期
3 潘文國;譯入與譯出——談中國譯者從事漢籍英譯的意義[J];中國翻譯;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童兆升;劉國忠;方英姿;陳海容;;散文翻譯中“韻味”再現(xiàn)的層次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2 張啟劍;;英漢互譯中的文化差異[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3 左慧;;從理解歷史性論詩歌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王昌玲;;意象扭曲的語用順應論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楊凡;;從《春江花月夜》三種譯文比較看文學翻譯標準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6 萬正發(fā);;評《醉翁亭記》英譯的譯者主體[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7 陳鵬;;從Equivalence到Equality——西方翻譯理論從語言內(nèi)部對等到文化身份平等[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荊素蓉;;自擬四字格與英漢文學翻譯[J];編輯之友;2011年10期
9 陳曦;張憲;;惠特曼詩歌翻譯中的文化誤譯[J];長城;2010年08期
10 蘇軼娜;;拉斯普京小說《活著,并要記住》的話語結構與翻譯[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于應機;;詞典翻譯與文學翻譯:本質(zhì)與特點淺析[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楊元剛;;描寫與解釋并重:中國英漢對比語言學的發(fā)展和追求[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胡文海;;詩歌的翻譯——以松尾芭蕉的俳句的中文翻譯為中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2年會論文集[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艷紅;美國黑人英語漢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氏貞英;漢語非文學文本越譯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8 向紅;互文翻譯的語境重構[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呂黎;中國現(xiàn)代小說早期英譯個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李海軍;從跨文化操縱到文化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寶丹;對比視角: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梁宗岱譯本風格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蔡雯;目的論下的兒童文學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楊倫;賽珍珠《水滸傳》翻譯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袁真;兔鴨之謎[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卞杰;論錢鐘書的“誘”“訛”“化”翻譯觀[D];江南大學;2010年
6 柳明明;文體學視角下的張培基散文風格翻譯探究[D];山東大學;2010年
7 林丹;顧執(zhí)中《封神演義》英譯本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明;辜鴻銘譯《論語》的生態(tài)翻譯學研究[D];大連外國語學院;2010年
9 劉雷;信息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徐黎;文化交流四要素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岳川;新世紀中國身份與文化輸出[J];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03期
2 何剛強;;簡談單位對外宣傳材料英譯之策略——以復旦大學百年校慶的幾篇文字材料為例[J];上海翻譯;2007年01期
3 黃海軍;馬可云;;也談美國主流英文媒體對中國特色詞匯采取的翻譯策略[J];上海翻譯;2007年03期
4 蔣驍華;印度的翻譯:從文化輸出到文化抗衡[J];中國翻譯;2002年02期
5 孫致禮;再談文學翻譯的策略問題[J];中國翻譯;2003年01期
6 王弄笙;十六大報告漢英翻譯的幾點思考[J];中國翻譯;2004年01期
7 劉士聰;介紹一部中國散文經(jīng)典譯作——兼談David Pollard的漢英翻譯藝術[J];中國翻譯;2005年02期
8 譚淵;《好逑傳》早期西文譯本初探[J];中國翻譯;2005年03期
9 王寅;;認知語言學的翻譯觀[J];中國翻譯;2005年05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瑞強;;試從翻譯效應學角度看中國文化的嬗變[J];新疆職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4期
2 陳江寧;;翻譯的對外傳播功能及其對我國文化軟權力的提升[J];商業(yè)時代;2011年12期
3 江宛棣;閆昕霞;;“文化的翻譯”——趙啟正談對外傳播中的翻譯事業(yè)[J];對外大傳播;2004年10期
4 熊欣;;對外傳播及漢譯外現(xiàn)狀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0年05期
5 王達三;;辦好孔子學院需要打開思路[J];對外傳播;2009年09期
6 陳嵐;;翻譯標準與文化傳播[J];商場現(xiàn)代化;2008年25期
7 鄭立;;唐代漢字傳播的途徑及其影響[J];商洛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8 關熔珍;;中國文化元素的保持與對外翻譯[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9 張敏;;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對外漢語教學[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于娟;;海外中文教育中因材施教與漢文化知識運用問題淺談[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陸永昌;;翻譯,,要使中國文化走向世界[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2 羅選民;;文化傳播與翻譯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李賢華;于淼;呂雅娟;;題錄信息的機器翻譯方法[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陸永昌;;禮儀之邦為何被妖魔化——文化戰(zhàn)略與翻譯進程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六屆學術年會文集(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8年
5 于曉鵬;;春風雅言[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6 趙明明;洪宇;姚建民;朱巧明;;基于音譯和網(wǎng)絡的命名實體翻譯方法研究[A];第六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彭澤潤;;不能把胡亂解釋文字的游戲當做科學[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彭博;;外來詞的作用和翻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戴逸先生論吟誦[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10 何紅艷;;漢譯佛典與杜詩語匯[A];唐史論叢(第九輯)[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白潔 侯雪靜;提高翻譯水平,消除“文化赤字”[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2 白潔邋侯雪靜;翻譯成中國文化輸出瓶頸[N];文學報;2007年
3 余冠仕;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發(fā)布[N];中國教育報;2007年
4 倪蔚薇;錫城外教熱衷中國文化[N];無錫日報;2008年
5 本報駐京記者 鄧的榮 孫佳華;當孔子再度周游列國……[N];解放日報;2006年
6 常大群;孔子學院與中國文化傳播初探[N];光明日報;2010年
7 主講人 王蒙 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 全國政協(xié)常委;漢字與中國文化(一)[N];中國社會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郭扶庚邋本報通訊員 潘聰平;漢語讓我們觸摸中國[N];光明日報;2007年
9 記者 楊娟 付堯 實習生 顧瑋懿;“洋蘇州”引發(fā)漢語熱[N];蘇州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夏可;中國須冷靜面對全球中文熱[N];文學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平;文化模式與對外漢語詞語教學[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2 蔡平;文化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3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英鵬;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翻譯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6 宋海云;論中國文化意象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7 郭永輝;英漢機器翻譯系統(tǒng)關鍵技術研究[D];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2006年
8 黎昌抱;王佐良翻譯風格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冷惠玲;論譯者風格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10 奚念;翻譯在外國文學經(jīng)典建構中的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成茜;中國文化內(nèi)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差異[D];重慶大學;2007年
2 胡菊花;從后殖民主義翻譯研究視角看中國文化的輸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3 曾珠璇;翻譯與中國文化[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4 肖洪兵;文化負載詞及其異化翻譯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5 王金燕;文化傳播視角下孔子學院的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辜瑩瑩;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批判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7 孫雪薇;翻譯的歸化與異化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8 馬姝;從文化角度看習語的語用翻譯方法[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05年
9 曾艷;從目的論角度探討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D];重慶大學;2007年
10 李加鳳;從文化傳播角度分析語言領域的帝國主義[D];黑龍江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6720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67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