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語婺源方言語音內(nèi)部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24 02:35
婺源方言屬于徽語。與相鄰的吳語和贛語比較,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本文從溪頭、沱川、紫陽、賦春、中云五個代表點比較。本課題在前人已經(jīng)對徽語婺源方言進行分區(qū)的基礎上再大量收集詳細的語音材料,參照已有的分區(qū)標準和分區(qū)所依據(jù)的語音特點,對反映婺源方言的研究成果進行詳細的比對,通盤考察整個婺源方言的各項語音特點,通過對語料的的分類比較,提取音系特征,求出其間的異同,比較這些特征和異同點,力求對婺源方言的特點有新的發(fā)現(xiàn)并考察這些特征和特點是否與現(xiàn)行分區(qū)所依據(jù)的標準相契合,考察當前分區(qū)的合理性并為分區(qū)標準提供參考或補充。本文將通過共時層面和歷時層面的內(nèi)部比較分析,以語言地理學的視角來全面考察江西徽語以及與之相聯(lián)系的本土徽語和贛語,從而探討徽語的語言特點,從實用上和理論上來看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實用意義方面,本文的研究可以從語音學和音韻學的角度,了解婺源方言的語音系統(tǒng)及其特點,加強對徽語研究薄弱部分的研究,使?jié)h語方言研究中有關徽語研究的成果更加全面。在理論意義方面,使研究者對江西徽語的現(xiàn)狀有更加系統(tǒng)細致的了解,對其歷史也有輪廓大體清晰的認識,為徽語研究提供最新的有價值的資料,為徽語形成、演變和發(fā)展的研究提供...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婺源縣地圖
第1章 引言
1.1 婺源方言及其研究概況
1.1.1 婺源縣和婺源方言基本情況
1.1.1.1 婺源縣基本情況
1.1.1.2 婺源方言基本情況
1.1.2 婺源方言研究概況
1.1.3 婺源方言研究成果
1.2 本項研究的選題依據(jù)和研究思路
1.2.1 選題依據(jù)
1.2.2 研究思路
1.3 本項研究的選點和調(diào)查情況
1.3.1 選點說明
1.3.2 調(diào)查情況
第2章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音系
2.1 婺源縣城方言紫陽話的音系
2.1.1 紫陽話的聲調(diào)
2.1.2 紫陽話的聲母
2.1.3 紫陽話的韻母
2.2 婺源東部方言代表點溪頭話的音系
2.2.1 溪頭話的聲調(diào)
2.2.2 溪頭話的聲母
2.2.3 溪頭話的韻母
2.3 婺源北部方言代表點沱川話的音系
2.3.1 沱川話的聲調(diào)
2.3.2 沱川話的聲母
2.3.3 沱川話的韻母
2.4 婺源西部方言代表點賦春話的音系
2.4.1 賦春話的聲調(diào)
2.4.2 賦春話的聲母
2.4.3 賦春話的韻母
2.5 婺源南部方言代表點中云話的音系
2.5.1 中云話的聲調(diào)
2.5.2 中云話的聲母
2.5.3 中云話的韻母
第3章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語音特點
3.1 紫陽話的語音特點
3.1.1 紫陽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1.2 紫陽話聲母的特點
3.1.3 紫陽話韻母的特點
3.2 溪頭話的語音特點
3.2.1 溪頭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2.2 溪頭話聲母的特點
3.2.3 溪頭話韻母的特點
3.3 沱川話的語音特點
3.3.1 沱川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3.2 沱川話聲母的特點
3.3.3 沱川話韻母的特點
3.4 賦村話的語音特點
3.4.1 賦村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4.2 賦村話聲母的特點
3.4.3 賦村話韻母的特點
3.5 中云話的語音特點
3.5.1 中云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5.2 中云話聲母的特點
3.5.3 中云話韻母的特點
第4章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語音比較考察
4.1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聲調(diào)比較
4.2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聲母比較
4.2.1 古全濁聲母字今讀塞音、塞擦音時送氣與否的比較
4.2.2 微、日、疑母白讀音情況的比較
4.2.3 泥、來母相混情況的比較
4.2.4 區(qū)分尖團情況比較
4.2.5 精、知、照、見組聲母讀音比較
4.2.6 山、臻攝合口三等知三、章組字聲母讀舌根音情況的比較
4.2.7 遇、蟹、止、通攝合口三等和流攝見曉組聲母顎化情況的比較#110
4.2.8 匣母白讀情況的比較
4.2.9 崇母字“床”、“狀”讀音差異情況的比較
4.3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韻母比較
4.3.1 果(開、合一)、假(開二)攝韻母合流情況的比較
4.3.2 果、假攝字有無讀-u韻母情況的比較
4.3.3 蟹攝一、二等韻母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4 蟹攝四等(開口)字韻母讀音情況比較
4.3.5 效攝字韻母分等讀音情況比較
4.3.6 流攝一、三等字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7 咸、山攝一、二等字韻母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8 山攝一二等合口字與開口字韻母合流情況的比較
4.3.9 梗攝開口三、四等字與深、臻攝三等字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10 通攝字與臻攝合口字韻母合流情況比較
4.3.11 部分古開口字讀合口韻情況比較
4.4 歸納
第5章 結(jié)論
5.1 結(jié)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徽州方言與《鄉(xiāng)音》韻書[J]. 江巧珍,孫海峰. 黃山學院學報. 2007(04)
[2]婺源方言韻書《鄉(xiāng)音字義》、《鄉(xiāng)音字匯》[J]. 胡松柏,林芝雅. 辭書研究. 2006(01)
[3]徽語的特點和分區(qū)[J]. 趙日新. 方言. 2005(03)
[4]徽語古全濁聲母今讀的幾種類型[J]. 趙日新. 語言研究. 2002(04)
[5]贛東北方言親屬稱謂的稱謂共用[J]. 胡松柏.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6]徽州方言的知照系字[J]. 馬希寧. 方言. 2000(02)
[7]古清聲母上聲字徽語今讀短促調(diào)之考察[J]. 趙日新. 中國語文. 1999(06)
[8]徽語的小稱音變和兒化音變[J]. 趙日新. 方言. 1999(02)
[9]漢語方言的分區(qū)[J]. 李榮. 方言. 1989(04)
博士論文
[1]徽州方言音韻研究[D]. 陳瑤.福建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婺源(坑頭)方言語音研究[D]. 黃燕.北京語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05665
【文章來源】:南昌大學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2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符號說明
婺源縣地圖
第1章 引言
1.1 婺源方言及其研究概況
1.1.1 婺源縣和婺源方言基本情況
1.1.1.1 婺源縣基本情況
1.1.1.2 婺源方言基本情況
1.1.2 婺源方言研究概況
1.1.3 婺源方言研究成果
1.2 本項研究的選題依據(jù)和研究思路
1.2.1 選題依據(jù)
1.2.2 研究思路
1.3 本項研究的選點和調(diào)查情況
1.3.1 選點說明
1.3.2 調(diào)查情況
第2章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音系
2.1 婺源縣城方言紫陽話的音系
2.1.1 紫陽話的聲調(diào)
2.1.2 紫陽話的聲母
2.1.3 紫陽話的韻母
2.2 婺源東部方言代表點溪頭話的音系
2.2.1 溪頭話的聲調(diào)
2.2.2 溪頭話的聲母
2.2.3 溪頭話的韻母
2.3 婺源北部方言代表點沱川話的音系
2.3.1 沱川話的聲調(diào)
2.3.2 沱川話的聲母
2.3.3 沱川話的韻母
2.4 婺源西部方言代表點賦春話的音系
2.4.1 賦春話的聲調(diào)
2.4.2 賦春話的聲母
2.4.3 賦春話的韻母
2.5 婺源南部方言代表點中云話的音系
2.5.1 中云話的聲調(diào)
2.5.2 中云話的聲母
2.5.3 中云話的韻母
第3章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語音特點
3.1 紫陽話的語音特點
3.1.1 紫陽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1.2 紫陽話聲母的特點
3.1.3 紫陽話韻母的特點
3.2 溪頭話的語音特點
3.2.1 溪頭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2.2 溪頭話聲母的特點
3.2.3 溪頭話韻母的特點
3.3 沱川話的語音特點
3.3.1 沱川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3.2 沱川話聲母的特點
3.3.3 沱川話韻母的特點
3.4 賦村話的語音特點
3.4.1 賦村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4.2 賦村話聲母的特點
3.4.3 賦村話韻母的特點
3.5 中云話的語音特點
3.5.1 中云話聲調(diào)的特點
3.5.2 中云話聲母的特點
3.5.3 中云話韻母的特點
第4章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語音比較考察
4.1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聲調(diào)比較
4.2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聲母比較
4.2.1 古全濁聲母字今讀塞音、塞擦音時送氣與否的比較
4.2.2 微、日、疑母白讀音情況的比較
4.2.3 泥、來母相混情況的比較
4.2.4 區(qū)分尖團情況比較
4.2.5 精、知、照、見組聲母讀音比較
4.2.6 山、臻攝合口三等知三、章組字聲母讀舌根音情況的比較
4.2.7 遇、蟹、止、通攝合口三等和流攝見曉組聲母顎化情況的比較#110
4.2.8 匣母白讀情況的比較
4.2.9 崇母字“床”、“狀”讀音差異情況的比較
4.3 婺源方言代表點的韻母比較
4.3.1 果(開、合一)、假(開二)攝韻母合流情況的比較
4.3.2 果、假攝字有無讀-u韻母情況的比較
4.3.3 蟹攝一、二等韻母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4 蟹攝四等(開口)字韻母讀音情況比較
4.3.5 效攝字韻母分等讀音情況比較
4.3.6 流攝一、三等字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7 咸、山攝一、二等字韻母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8 山攝一二等合口字與開口字韻母合流情況的比較
4.3.9 梗攝開口三、四等字與深、臻攝三等字讀音異同情況比較
4.3.10 通攝字與臻攝合口字韻母合流情況比較
4.3.11 部分古開口字讀合口韻情況比較
4.4 歸納
第5章 結(jié)論
5.1 結(jié)論
5.2 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徽州方言與《鄉(xiāng)音》韻書[J]. 江巧珍,孫海峰. 黃山學院學報. 2007(04)
[2]婺源方言韻書《鄉(xiāng)音字義》、《鄉(xiāng)音字匯》[J]. 胡松柏,林芝雅. 辭書研究. 2006(01)
[3]徽語的特點和分區(qū)[J]. 趙日新. 方言. 2005(03)
[4]徽語古全濁聲母今讀的幾種類型[J]. 趙日新. 語言研究. 2002(04)
[5]贛東北方言親屬稱謂的稱謂共用[J]. 胡松柏.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00(04)
[6]徽州方言的知照系字[J]. 馬希寧. 方言. 2000(02)
[7]古清聲母上聲字徽語今讀短促調(diào)之考察[J]. 趙日新. 中國語文. 1999(06)
[8]徽語的小稱音變和兒化音變[J]. 趙日新. 方言. 1999(02)
[9]漢語方言的分區(qū)[J]. 李榮. 方言. 1989(04)
博士論文
[1]徽州方言音韻研究[D]. 陳瑤.福建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婺源(坑頭)方言語音研究[D]. 黃燕.北京語言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6056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60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