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并列連詞的歷史演變
本文關(guān)鍵詞:漢語并列連詞的歷史演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漢語并列連詞的發(fā)展在漢語史上呈現(xiàn)出較為齊整的歷時更迭現(xiàn)象,并且經(jīng)歷了大體相同的虛化過程:動詞—介詞—連詞。另外,它們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的地域分布,表現(xiàn)為南北兩大不同系統(tǒng):客、粵、閩保留中古乃至上古的用法,北方方言以及湘、贛則是近代漢語的直接承傳。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中文系;廣東第二師范學院中文系;
【關(guān)鍵詞】: 并列連詞 歷史概貌 地域分布
【分類號】:H14
【正文快照】: 學者們已從橫的角度對漢語并列連詞1的不同切面作過研究2,本文著重從縱的角度考察它們的歷史概貌和地域分布。一、歷史概貌漢語并列連詞的發(fā)展在漢語史上呈現(xiàn)出較為齊整的歷時更迭現(xiàn)象,見下表:表1漢語并列連詞的歷時發(fā)展時期存現(xiàn)詞形殷商西周早中晚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唐宋元明清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真;;淺探并列連詞“將”的虛化歷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5期
2 薛蓓;;并列連詞“與”、“及”差異詳解[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3 張瑩;;并列連詞來源探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宋青;曹煒;;北京話并列連詞的歷史嬗變(1750-1950)[J];學術(shù)交流;2012年02期
5 楊麗周;;泰漢常用并列連詞語法功能比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年04期
6 李艷;;《左傳》中并列連詞“與”的語例分析及特征[J];長春大學學報;2012年09期
7 薛蓓;;并列連詞“與”“及”差異探源[J];語文學刊;2009年13期
8 賈慧范;;淺談并列連詞的使用[J];快樂閱讀;2012年36期
9 陳淑華;;學習并列連詞必須掌握的8個要點[J];第二課堂(初中);2013年Z1期
10 籍萬杰;;那些?嫉牟⒘羞B詞[J];高中生;2013年2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麗麗;;連詞“以及”的語法化[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盧健;;英文標點符號漫談[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陶伏平;湖南慈利通津鋪話連詞、介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艷;漢語并列連詞的歷史演變[D];吉林大學;2004年
2 承倩;《新漢語水平考試大綱》中并列連詞研究[D];安徽大學;2012年
3 徐沛;留學生漢漢語單音音節(jié)并并列連詞詞習得得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4 李月俠;泰國華校中小學生學習漢語并列連詞偏誤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5 劉睿涵;并列連詞“而”的韻律組配規(guī)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年
6 丁嘉懿;對外漢語并列連詞教學初探[D];蘇州大學;2012年
7 林昊;中國大學生英語學習者并列連詞使用分析與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7年
本文關(guān)鍵詞:漢語并列連詞的歷史演變,,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72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31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