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V著”“V了”靜態(tài)存在句的語境差異及體貌地位

發(fā)布時間:2020-06-02 00:23
【摘要】:學界普遍認為,"V著"和"V了"靜態(tài)存在句可以互換使用,而通過對"V著""V了"靜態(tài)存在句語境的考察,認為"V著"和"V了"句是不同的句子,"V著"句側重描述預設場景,"V了"句側重描述變化場景,在動態(tài)的篇章中,"V著""V了"句基本不能互換使用。運用廣義結果體和狹義結果體理論,分析認為"V著"句屬于典型的廣義結果體,"V了"句和典型的狹義結果體具有高度相似性,可以大致將其歸入狹義結果體。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童小娥;;從視點角度看靜態(tài)存在句中的“著”和“了”[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2 任鷹;;靜態(tài)存在句中“V了”等于“V著”現(xiàn)象解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3 戴耀晶;現(xiàn)代漢語表示持續(xù)體的“著”的語義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凌;;補語“起來”的隱喻認知過程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祁慶倩;;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內部時間結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盧英順;現(xiàn)代漢語中的“延續(xù)體”[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4 李智;;基于語料庫統(tǒng)計分析留學生助詞“著”的偏誤分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5 楊靜;;安康漢濱區(qū)方言的體貌系統(tǒng)[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楊靜;;安康方言中兼表完成體意義的幾個動詞[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高燕,常紀;含使賓語素的漢語動詞芻議[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8 朱軍;;多項列舉式后“等”的多維考察[J];北方論叢;2006年06期

9 侯瑞芬;“動(形)+死+……”的結構語義分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10 何偉;馬瑞芝;;現(xiàn)代漢語時間系統(tǒng)研究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董秀芳;;句法構式與詞匯化[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呂曉玲;;閩南方言南安話的類結構助詞“得”、“說”、“伊”、“通”[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林達真;李紹滋;;基于模式分類的漢語時態(tài)確定方法研究[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4 徐先玉;世界的語言概念化[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6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莫啟揚;語言中的時間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學;2011年

8 張翼;復合動詞和及物結構[D];南京大學;2011年

9 王媛;事件分解和持續(xù)性語義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10 余成林;漢藏語系語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田潔;現(xiàn)代漢語回聲拷貝式“A就A”結構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戴佳;現(xiàn)代漢語特殊結構“V+得+發(fā)+X”[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艷;漢語“A+過+O”結構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魏春妮;“一樣”結構的語義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尹方園;“VA”動結式表層語義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6 王宣予;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漢語“得”字補語句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趙正瑩;漢語中“V成”構式的描寫與分析[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吳慧穎;“人人”與“每個人”的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9 徐奇;江西境內贛方言動詞完成體考察[D];南昌大學;2010年

10 李俊麗;留學生存現(xiàn)句習得調查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劉海燕;;試論存在句中“了”和“著”的互換問題[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馬希文;;北京方言里的“著”[J];方言;1987年01期

3 宋玉柱;評“存現(xiàn)賓語”[J];漢語學習;1989年04期

4 陸儉明;語義特征分析在漢語語法研究中的運用[J];漢語學習;1991年01期

5 王葆華;存在構式“著”、“了”互換現(xiàn)象的認知解釋[J];外語研究;2005年02期

6 任鷹;;靜態(tài)存在句中“V了”等于“V著”現(xiàn)象解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建軍;靜態(tài)存在句的語義辨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2 宋玉柱;;談談存在句系列[J];思維與智慧;1992年03期

3 李建清;;靜態(tài)存在句的語義、語用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8期

4 任鷹;;靜態(tài)存在句中“V了”等于“V著”現(xiàn)象解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5 童小娥;;從視點角度看靜態(tài)存在句中的“著”和“了”[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6 王曉楠;;手機短信交流的語境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7 傅遠碧;關于“有”構成的幾種特殊句型[J];綿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9年03期

8 曹爽;;靜態(tài)存在句中“著”“了”使用的南北方言差異研究[J];蘭州學刊;2011年07期

9 曾麗;;關聯(lián)理論和誤譯[J];滄桑;2009年03期

10 常暉;;跨文化交際翻譯中語境差異解讀——以武陵源旅游區(qū)為例[J];學理論;2011年13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史小沛;口譯中的語境適應策略:關聯(lián)理論視角[D];中南大學;2008年

2 周田莉;奇志大兵相聲的認知語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3 蔡丹;諸暨話持續(xù)體標記兼遠近標記現(xiàn)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李秋菊;存現(xiàn)句系列的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0年

5 賴帆;時間副詞“正”、“在”、“正在”與“著”共現(xiàn)與替換條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海琴;現(xiàn)代漢語位移動詞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7 郎瑩君;漢語動態(tài)存現(xiàn)句及其歷時演變考察[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8 江蓉蓉;中古漢語靜態(tài)句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

本文編號:26923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6923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e5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