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離合詞習得情況調查與教學對策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饒勤;離合詞的結構特點和語用分析──兼論中高級對外漢語離合詞的教學[J];漢語學習;1997年01期
2 祁尚書;離合詞的特點、語用和仿造[J];閱讀與寫作;2002年07期
3 華玉山;關于離合詞的語用問題[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5年03期
4 聶仁忠,王德山;淺議離合詞[J];濟寧師專學報;1994年02期
5 楊崢琳;;中級水平韓國學生習得漢語離合詞情況分析[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6 曹保平,馮桂華;“離合詞”的構成及離合規(guī)律[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7 梁馳華;離合詞的價值及處理方式——兼評詞類研究的方法[J];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8 丁勇;漢語動賓型離合詞的語用分析[J];語言研究;2002年S1期
9 段業(yè)輝;論離合詞[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02期
10 饒勤!100037;動賓式離合詞配價的再認識[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史曉東;;漢英機器翻譯中離合詞的處理[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高松;趙懌怡;劉海濤;;漢語特殊結構的句法標注策略[A];中國計算機語言學研究前沿進展(2007-2009)[C];2009年
3 馬彪;;“做”與“作”的使用與規(guī)范[A];世紀之交的中國應用語言學研究——第二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郭毅;彭澤潤;;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第八次學術會議綜述[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八輯)[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5條
1 山西財經大學華商學院 吳娟娟;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程度副詞偏誤分析[N];山西經濟日報;2011年
2 韓敬體;一部精品詞典[N];中華讀書報;2006年
3 杜翔;《現(xiàn)代漢語詞典》詞本位的編篡思想[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4 肖曉暉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由合至離:語言的類推機制[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5 黃忠廉 黑龍江大學俄語語言文學研究中心;創(chuàng)立語匯學有學理支撐[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王海峰;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離析形式功能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3 王家年;漢語vP的優(yōu)選句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4 周衛(wèi)華;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動賓語義搭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7 周清艷;現(xiàn)代漢語中“V個N/VP”結構與隱性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8 陳晨;留學生漢語體標記習得的實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晁瑞;《醒世姻緣傳》方言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黃淑美;動賓結構漢英機器翻譯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麗婭;留學生離合詞習得情況調查與教學對策[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2 金美虹;韓國大學生漢語離合詞習得情況考察[D];北京大學;2012年
3 何丹;三個漢語中介語語料庫對比分析[D];中山大學;2012年
4 黃鐘淳;基于韓國留學生的漢語離合詞教學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5 陳靖石;離合詞研究述評[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麗捚;初級漢語離合詞使用情況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姚億兵;離合詞離合形式的調查統(tǒng)計及其應用分析[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8 蘭海洋;中高級階段泰國學生漢語離合詞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9 李曉東;中亞留學生離合詞使用偏誤分析[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10 金元一;針對韓國學生的離合詞教學策略[D];黑龍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5512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51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