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現(xiàn)象意義的多模態(tài)習得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2012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分析哲學視域下感覺詞匯的認知語義研究”(項目編號:12BYY119) 2011年度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語言交流與言不盡意之關系研究”(項目編號:2011-1139) 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言不盡意'的哲學解讀及其語義分析”(項目編號:09YJCZH005)的資助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瑞清;;感覺句子的意義三分說與翻譯的限度[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李戰(zhàn)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年05期
3 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年05期
4 徐盛桓;;心智哲學與語言研究[J];外國語文;2010年05期
5 胡壯麟;;談多模態(tài)小品中的主體模態(tài)[J];外語教學;2011年04期
6 梁瑞清;;再論感覺句子的意義三分說[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7 徐盛桓;陳香蘭;;感受質(zhì)與感受意[J];現(xiàn)代外語;2010年04期
8 張德祿;;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年01期
9 梁瑞清;;再論感覺詞匯及其現(xiàn)象意義[J];現(xiàn)代外語;2012年03期
10 張德祿;李玉香;;多模態(tài)課堂話語的模態(tài)配合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素音;;多媒體英語課堂中意義的多模態(tài)構建和傳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李曉娜;;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海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12期
3 田鑫;;大學英美文學賞析中多模態(tài)教學初探[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4 高蕊;趙濱麗;;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多模態(tài)話語研究[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0年12期
5 劉艷方;;多模態(tài)在商業(yè)廣告中的應用[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9期
6 李楓;李娜;;論多模態(tài)外語教材的特征及編寫理據(jù)[J];編輯之友;2012年06期
7 陳瑜敏;;奧運電視公益廣告多模態(tài)評價意義的構建[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8 王梅;;國外道歉語研究綜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彭漪;楊海燕;;多模態(tài)平面商業(yè)廣告語篇的整體意義構建[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趙秀鳳;蘇會艷;;多模態(tài)隱喻性語篇意義的認知構建——多模態(tài)轉喻和隱喻互動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黨軍;;雙語詞典的多模態(tài)化——用戶·詞典·編者[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2 趙廣州;;從多模態(tài)話語理論角度來看交際教學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淑瓊;基于漢語句法結構的語法轉喻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2 涂家金;英語論辯修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潘鳴威;多模態(tài)視角下的口語交際能力:重構與探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李先鋒;全球語境下的實用文章研究與教學應用[D];西南大學;2011年
5 佟穎;社會符號學與翻譯基本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6 張征;英語課堂多模態(tài)讀寫能力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邱寶林;新世紀中國青年導演電影話語建構圖景與傳播邏輯[D];上海大學;2012年
8 楊志欣;俄語電視廣告語篇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7年
9 胡丹;學生視角的中國教師批評話語的功能—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10 張立新;視覺、言語幽默的情感認知互動模式—幽默的功能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盛桓;;心智哲學與認知語言學創(chuàng)新[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李妙晴;;多模態(tài)下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電影字幕翻譯[J];電影文學;2009年07期
3 錢冠連;語言哲學修辭論:一個猜想——西方語言哲學系列研究之十[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梁瑞清;;感覺句子的意義三分說與翻譯的限度[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李戰(zhàn)子;多模式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年05期
6 梁瑞清;;“說不出”及其現(xiàn)象意義——西方語言哲學新問題研究系列之二[J];外語學刊;2006年03期
7 朱永生;;多模態(tài)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年05期
8 梁瑞清;;語言地圖說——西方語言哲學新問題研究系列之五[J];外語學刊;2008年03期
9 錢冠連;語言功能不完備原則的啟示[J];外語學刊(黑龍江大學學報);1995年01期
10 徐盛桓;;心智哲學與語言研究[J];外國語文;2010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麗;;大學英語教學多模態(tài)性對中介語石化解除作用分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2 程春松;;電影海報的多模態(tài)話語解讀[J];電影文學;2008年15期
3 趙金貞;;電影海報的多模態(tài)意義構建[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09期
4 梁瑞清;;感覺句子的意義三分說與翻譯的限度[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梁瑞清;;“說不出”及其現(xiàn)象意義——西方語言哲學新問題研究系列之二[J];外語學刊;2006年03期
6 梁瑞清;;再論感覺句子的意義三分說[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年06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編號:25317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53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