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式語法中的認知音系學》介紹
[Abstract]:Regular 1. "Cognitive phonology in Construction Grammar" by Riitta V. limaa-Blum,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Nice, France. (Cognitive Phonology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alytic Tools for Students of English) was published in Berlin by Mouton de Gruyter Press in 2005.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分類號】:H0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世襄;《魯班經(jīng)匠家鏡》家具條款初釋[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0年03期
2 ;報刊世界史論文索引[J];世界歷史;1981年01期
3 王世襄 ,袁荃猷;《魯班經(jīng)匠家鏡》家具條款初釋[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01期
4 H·A·塞蒙 ,朱新明;認知的信息加工模型[J];心理科學;1981年03期
5 祝堯仁;俄語格律詩的音樂美[J];外語教學;1981年02期
6 朱鶴洲;;《撫琴退兵》是抄襲的[J];棋藝(象棋版);1981年03期
7 劉歌德;;再論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就是辯證唯物論[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年04期
8 李憲如;托馬斯·庫恩科學觀簡析[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3期
9 祝堯仁;淺談馬雅可夫斯基詩的形式和教學[J];外語教學;1982年02期
10 ;構成主義[J];文藝理論研究;198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樂美龍;江希齡;陸惠生;;TMS340系列圖形圖像加速板在船舶自動駕駛模擬系統(tǒng)中的應用[A];中國圖象圖形科學技術新進展——第九屆全國圖象圖形科技大會論文集[C];1998年
2 曾琦;董奇;J.Campos;R.Kermoian;;嬰兒客體永久性的發(fā)展機制:爬行經(jīng)驗的作用[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3 張春莉;邵瑞珍;;數(shù)學問題解決過程的內在心理機制[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4 李宇明;;論語言運用與語言獲得[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5 吳繼屏;;圖表、公式的編排對自然科學學報版面形式的影響[A];四川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論文集[C];1988年
6 何卓培;徐淑平;徐俊;熊守仁;蘇錦文;;亞毫米波輻照與水稻體細胞無性系變異后代的DNA甲基化分析[A];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第五次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92年
7 熊浩;丁小燕;高晟;;爪蟾胚胎卵裂早期預定背中胚層的自主分化能力[A];動物學專輯——上海市動物學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8 江小林;;高層建筑生活熱水管系平差分析[A];全國建筑給水排水青年學術論文選[C];1996年
9 門漢光;;論多層及高層住宅分戶水表設計[A];全國建筑給水排水青年學術論文選[C];1996年
10 沈桂平;曹雪琴;;正交異性鋼橋面板應力分析及試驗研究[A];全國橋梁結構學術大會論文集(下冊)[C];199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龐云;百年老字號 醫(yī)藥發(fā)展史[N];中國企業(yè)報;2000年
2 劉子建;我的議論和張仃有關[N];美術報;2000年
3 楊楹;思維方式研究的歷史考察與前瞻[N];福建日報;2001年
4 中國科學院地理信息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心工程部主任 梁軍;城市GIS面臨四大挑戰(zhàn)[N];中國計算機報;2001年
5 傅周海;書貴自然[N];美術報;2001年
6 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孫勇軍;殞落的航空界巨星[N];人民日報;2001年
7 劉士林;先驗批判:建構穩(wěn)態(tài)性的理性保障機制[N];社會科學報;2001年
8 葛炳芳;別開生面的英語教學[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9 蔣晶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五種主要的學習方式[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10 葛紅兵;2002年的文革敘事[N];中國文化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洪軍;東北東部山區(qū)天然次生林生態(tài)空間構建機制的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1年
2 王冬梅;現(xiàn)代漢語動名互轉的認知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郭淑斌;文本閱讀中因果性預期推理構建過程的實驗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4 林若熹;線意志[D];暨南大學;2002年
5 郭裕建;語感及其心理機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6 吳剛毅;沈周山水繪畫的風格與題材之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2年
7 彭海蕾;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張向陽;貝葉斯推理的認知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的實驗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東;兒童解決學科問題認知模型的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守盈;圖式理論指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驗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0年
2 歐陽麗蓉;隱喻——語義遷移的動力[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范連義;心理圖式與閱讀理解[D];曲阜師范大學;2000年
4 馬有倫;銜接、語篇結構、圖式與閱讀[D];西南師范大學;2000年
5 劉曉梅;新時期漢語詞義演變原因探索及其他[D];延邊大學;2000年
6 任永軍;現(xiàn)代漢語空間維度詞語義分析[D];延邊大學;2000年
7 張梅;卡西爾符號形式哲學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8 何瓊;英語日常用語中隱喻的漢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9 鄭珂;中英情感隱喻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李林;三種認知語言觀與外語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本文編號:24294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42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