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語言類型學
[Abstract]:Language typology i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functional linguistics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has been proved to complement and draw lessons from other linguistic schools, including formalistic linguistics. The paradigms and achievements of linguistic typology have gradually been brought into various linguistic schools, which provide more research parameters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linguistic typology.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field of language typology and to raise its theoretical level.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typology can also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fact, typology (systemic functional typology) in the path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s emerging as an applied field of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system functional typology are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problems to be solved are discussed.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句法功能特征及現(xiàn)代漢語相關(guān)句法問題研究”(批準號:10BYY061)的資助
【分類號】:H003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9條
1 徐晶凝;漢語語氣表達方式及語氣系統(tǒng)的歸納[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2 王勇;;論語言類型學研究中的解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3 王紅陽;陳瑜敏;;韓禮德語言思想溯源——來自四份訪談錄的啟示[J];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年01期
4 張德祿;;漢語語氣系統(tǒng)的特點[J];外國語文;2009年05期
5 俞建梁;黃和斌;;體驗·識解·語法——《認知語法概論》評介[J];山東外語教學;2007年01期
6 劉丹青;;語言類型學與漢語研究[J];世界漢語教學;2003年04期
7 朱永生!200433,嚴世清!215006;語法隱喻理論的理據(jù)和貢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2期
8 尚新;突顯理論與漢英時體范疇的類型學差異[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年06期
9 黃國文;;作為普通語言學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J];中國外語;2007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華;;徐杰《生成語法的“語類”與傳統(tǒng)語法的“詞類”比較研究》述評[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2 陶振偉;;“拿”的語法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李聰;;科技語篇的隱喻思維——以研究地學論文中的名詞化現(xiàn)象為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4 陳榮澤;;近十年漢語方言研究的新發(fā)展[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方義桂;;英語語篇隱喻體現(xiàn)形式探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6 蔡淑美;;框式結(jié)構(gòu)語法化過程中形式和意義的互動關(guān)系——以“為……起見”的語法化過程為例[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02期
7 羅天華;;語言類型學和我國語言學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王紅陽;;從加的夫語法看“語法”與“語言學”的關(guān)系[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9 劉婷婷;祖大慶;;從認知的角度分析英語語法隱喻對專業(yè)英語教學的啟示[J];才智;2011年05期
10 呂軍偉;;漢語名量結(jié)構(gòu)狀況的歷時考察[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王麗軍;;認知能力與語法[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五輯)[C];2010年
2 江海燕;;漢語陳述、疑問基本語調(diào)的調(diào)位表現(xiàn)[A];第七屆中國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暨語音學前沿問題國際論壇論文集[C];2006年
3 林芳;;從認知角度看英漢科技語言中的語法隱喻現(xiàn)象[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官曉勤;;語法隱喻中的名詞化結(jié)構(gòu)及其在語篇中的功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徐佳;;漢譯英時政語篇中的動詞名詞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裴振霞;;英語財經(jīng)新聞報道中的語法隱喻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鐘明榮;謝雙園;;古今介詞類型之比較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gòu)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張雷;黎語志強話參考語法[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方小燕;廣州話句末語氣助詞對句子表述性的作用[D];暨南大學;2002年
5 姜玲;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英漢隱喻句對比研究[D];河南大學;2003年
6 張小峰;現(xiàn)代漢語語氣詞“吧”、“呢”、“啊”的話語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7 宋春陽;面向信息處理的現(xiàn)代漢語“名+名”邏輯語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8 李晟宇;呢字疑問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9 尚新;語法體的內(nèi)部對立與中立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宋永圭;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動詞“能”的否定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友學;句首介詞“在”的隱現(xiàn)及其對外漢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瑩;美國公共政治演說中的隱喻現(xiàn)象[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郭黎明;中英文經(jīng)濟新聞?wù)Z篇語法隱喻對比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5 謝靜;隆安丁當平話副詞系統(tǒng)[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孫興銳;現(xiàn)代漢語“上”類方位詞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7 章靜;從人際功能視角分析英文索賠信函中的情態(tài)[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8 張萍;新疆少數(shù)民族學生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習得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年
9 陳明燕;從純理功能看中國政府工作報告的漢英翻譯[D];寧波大學;2010年
10 鄧瑤;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作文中主位推進模式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成方志,霍翠柳;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觀看漢語的語氣[J];濱州師專學報;2000年01期
2 Joseph H.Greenberg;陸丙甫;陸致極;;某些主要跟語序有關(guān)的語法普遍現(xiàn)象[J];國外語言學;1984年02期
3 文玉卿;漢語是否有語法功能——評兩份博士論文對主語的討論[J];國外語言學;1994年03期
4 金立鑫;對一些普遍語序現(xiàn)象的功能解釋[J];當代語言學;1999年04期
5 張德祿;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新發(fā)展[J];當代語言學;2004年01期
6 鄔敏辰,李江華,鄔顯章;堿性脂肪酶的發(fā)酵及提取工藝[J];河北輕化工學院學報;1998年01期
7 齊滬揚;論現(xiàn)代漢語語氣系統(tǒng)的建立[J];漢語學習;2002年02期
8 左思民;試論“體”的本質(zhì)屬性[J];漢語學習;1998年04期
9 趙元任;北京,蘇州,常州語助詞的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26年02期
10 唐青葉;李東陽;;漢英語氣系統(tǒng)對比分析與翻譯[J];上海翻譯;2007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增霞;現(xiàn)代漢語連動式的語法化視角[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龔麗;;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再認識[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2 何梓燕;;對《奧巴馬在歡迎胡主席訪美儀式上致辭》的功能語篇分析[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1年08期
3 王春玲;;淺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科學性與適用性的辯證關(guān)系[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4 黃穎_g;;從“緣分”到“隨緣”——從語境中尋求翻譯等值的最大化[J];青年文學家;2011年12期
5 王楠;;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情景語境探究[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6 張嵐;;《雪夜停林邊》三個漢譯本的人際功能分析[J];湖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任潤志;程子殊;;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角度看詩歌Wild Nights的可譯性[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8 肖陽;;批評語篇分析及應(yīng)用——以奧巴馬宣布本·拉登被擊斃的演講為例[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6期
9 吳甜甜;;CNN關(guān)于廣電總局近日加強地方電視臺節(jié)目審查報道的批評性話語分析[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10 劉曉曉;;基于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元功能理論對《我和你》的語篇分析[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高貞;;名詞化與語法隱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2 鄔倩;;王建《新娘嫁詞》英譯文的經(jīng)驗功能分析[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8年翻譯學術(shù)研討會交流論文匯編[C];2008年
3 何念龍;;“仙”、“圣”之別——李白杜甫文化類型比較[A];中國李白研究(2005年集)——中國李白研究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張玉軍;;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核心思想在綜合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5 林啟祥;張克信;王國燦;王永標;;東昆侖二疊紀生物礁基本特征及其與揚子區(qū)二疊紀生物礁比較[A];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九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中國古生物學會第二十三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何彤慧;米文寶;;寧夏的植物多樣性特征及其保護[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上冊)[C];1999年
7 孫蘭蘭;吳雅峰;;經(jīng)食管超聲心動圖對成人卵圓孔閉合類型的分析[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次全國超聲醫(yī)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8 李東娟;劉金龍;陳幼娥;周潤嫦;;高壓氧對腦膜瘤預(yù)后的影響[A];中華醫(yī)學會第十六次全國高壓氧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07年
9 黃金偉;黃建勝;余方友;張麗娟;陳麗珠;李國雄;;應(yīng)用VITEK2-compact分析系統(tǒng)對菌株ESBLs的檢測分析[A];2008年浙江省檢驗醫(yī)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8年
10 劉晉河;董振華;;干燥綜合征合并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的證候特點[A];第十一屆全國中醫(yī)風濕病學術(shù)研討會專輯[C];2006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付宇q;夾層建模處理[N];建筑時報;2007年
2 朱偉菊 主治醫(yī)師,,朱偉菊中醫(yī)診所所長;白癜風的中醫(yī)綜合治療[N];上海中醫(yī)藥報;2006年
3 口泉六校 陳驊;讓學生愛上朗讀[N];大同日報;2007年
4 造造 編寫;魯班軟件實戰(zhàn)練兵場(47)[N];建筑時報;2007年
5 記者 賈偉;首只可分離債發(fā)行受歡迎[N];經(jīng)濟日報;2006年
6 袁華演邋曾斌;沙村法庭加大對人民調(diào)解指導力度[N];人民法院報;2007年
7 本報記者 蘆燕娟;山東房地產(chǎn)“相當時間供不應(yīng)求”[N];濟南日報;2006年
8 李云崢;民企原罪的中國式分析[N];證券時報;2007年
9 特約通訊員 周彥濤 特約記者 楊亞斌;讓“身邊星”亮起來[N];解放軍報;2011年
10 沈東坡;新區(qū)金融“家底”日漸豐厚[N];北方經(jīng)濟時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房紅梅;言據(jù)性的系統(tǒng)功能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2 王紅梅;漢語方言動詞重疊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3 李曙光;巴赫金超語言學理論的重新語境化及其在書面新聞?wù)Z篇分析中的應(yīng)用[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趙德全;純理功能的傳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5 管淑紅;《達洛衛(wèi)夫人》的系統(tǒng)功能文體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顧?quán)l(xiāng);試論近代歷史語篇的語言變化[D];復旦大學;2008年
7 秦俊紅;對中篇小說《饑餓》中女性主義特征的及物性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8 鄭元會;翻譯中人際意義的跨文化建構(gòu)[D];山東大學;2006年
9 王品;人稱系統(tǒng)中詞匯與語法的互補[D];復旦大學;2011年
10 陳小兆;《賣花女》話語文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華;新聞英語特征的功能文體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6年
2 馬敏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和關(guān)聯(lián)理論的互補性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張宏剛;英語旅游語篇的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分析[D];長春理工大學;2008年
4 陳麗;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角度剖析語境在語篇連貫中的作用[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5 丁麗鳳;論翻譯中人際意義的建構(gòu)[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賀莉;[D];成都理工大學;2005年
7 楊劍;銜接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5年
8 孔亞明;歧義之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5年
9 許朝陽;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框架下的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10 張U
本文編號:23878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87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