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漢語二合復(fù)句中分句語氣異類組配的傾向性研究
[Abstract]:In modern Chinese, the same matching is the subject and the heterogeneity is secondary. The frequency of heterogenous combination of the former and the former has a certain tendency: the combination of statement and doubt / imperative / interjection / imperative / interjection, and the statement of doubt / imperative / interjection. The number of shared features of declarative mood and interrogative / imperative / interjection is more than that of doubt, and the number of shared features between imperative and interjection is more than that of doubt, so the former is a superior combination. There are usually three conditions to be met before questioning / imperative / interjection, which is not restricted at the later stage, so the combination of doubt / imperative / interjection is an advantage combination.
【作者單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南民族大學外語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袁明軍;;小句的語氣類型與小句之間語義聯(lián)結(jié)類別的關(guān)系[J];漢語學習;2006年03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曾常年;現(xiàn)代漢語因果句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艷霞;;“小句中樞說”理論下的祈使型復(fù)句關(guān)系及成因[J];殷都學刊;2010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復(fù)句關(guān)系詞自動標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王智強;敦煌變文祈使句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張磊;“為了”目的句句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劉振華;二句式轉(zhuǎn)折句群的語義成分及其配置類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4 查潔;現(xiàn)代漢語說明性因果復(fù)句與轉(zhuǎn)折復(fù)句互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5 周云;現(xiàn)代漢語容認性讓步復(fù)句套層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6 杜靜波;日語修辭格句群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7 李艷霞;現(xiàn)代漢語祈使句聯(lián)[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8 金慶愛;韓漢“原因”表達對比[D];延邊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黎澤渝;;從句群說到語法的綜合性教學[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2 王祥;句群切分舉隅[J];北方論叢;1997年02期
3 楊紅華;句組小議三則[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2期
4 蔡德榮 ,萬明;有關(guān)總分式句群的幾個問題[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5 高書仁;論句群的插入語[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6 邢福義;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的三個“充分”[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6期
7 李守田 ,佟士凡;試談現(xiàn)代漢語語段[J];漢語學習;1980年03期
8 田小琳;句組的切分[J];漢語學習;1983年01期
9 吳為章;句群研究興起的原因[J];漢語學習;1988年03期
10 刑福義;選擇問的句群形式[J];漢語學習;1993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商拓;淺論理想祈使語氣的表達[J];修辭學習;1996年04期
2 石鋟!碩士副教授;元代幾種白話文獻中的祈使語氣詞[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3 熊建練;公文寫作的語氣藝術(shù)[J];閱讀與寫作;2002年02期
4 石鋟,董偉;元代幾種白話文獻中的陳述語氣詞[J];重慶師院學報;1996年03期
5 王希杰;什么是“現(xiàn)代漢語”? “現(xiàn)代漢語”是什么?[J];漢語學習;1988年02期
6 李文栓;一種容易被誤為疑問句的陳述句[J];思維與智慧;1994年01期
7 周有斌;現(xiàn)代漢語課程改革的設(shè)想[J];宿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8 Chauncey C.Chu;;A Contrastive Approach to Discourse Particles ——A Case Study of the Mandarin UFP Ne 呢[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9 趙陸平;曲永恒;;現(xiàn)代漢語易混詞舉隅[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6年04期
10 金妙芳,王正民;漢維疑問句對比[J];語言與翻譯;199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屈承熹;;現(xiàn)代漢語中“句子”的定義及其地位[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2 胡明揚;;現(xiàn)代漢語的詞類問題[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3 陳一;;關(guān)于現(xiàn)代漢語“廣狹同詞”現(xiàn)象的若干考察[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4 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時間詞說略[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5 李德津;;《現(xiàn)代漢語教程》中語言結(jié)構(gòu)與交際功能的關(guān)系[A];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0年
6 馬慶株;;“V來/去”與現(xiàn)代漢語動詞的主觀范疇[A];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6年
7 梅達;;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動詞結(jié)構(gòu)連用的格式[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85年
8 柯航;;現(xiàn)代漢語“被”字句的HNC分析[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徐富美;;從"語篇"看古代漢語的介賓省略[A];第38屆國際漢藏語會議論文提要[C];2005年
10 亢世勇;許小星;劉金鳳;孫茂松;;現(xiàn)代漢語句子語義成分標注研究[A];中國計算技術(shù)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楊耕耘 見習記者 韓曉玲;現(xiàn)代漢語發(fā)展的第二次高峰[N];湖北日報;2000年
2 章紅雨;《現(xiàn)代漢語小語典》配多媒體光盤擴容[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3 北京師范大學,,遼寧師范大學 刁晏斌;引入現(xiàn)代漢語史的觀念[N];社會科學報;2007年
4 李國華;也說“樓××”類ABB式新詞[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5 許嘉璐;為什么要把二十四史譯成現(xiàn)代漢語[N];光明日報;2004年
6 牡丹江師范學院中文系 張穎;現(xiàn)代漢語課程:著力提高學生語言素質(zhì)和能力[N];中國教育報;2007年
7 張稷;瘦身版“現(xiàn)漢”新裝上陣[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8年
8 記者 廖翊;李銳:“用方塊字深刻地表達自己”[N];新華每日電訊;2006年
9 金寅;現(xiàn)代漢語中輔音能否自成音節(jié)及其他[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10 北京大學教授 蘇培成;促進通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范[N];中國教育報;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文欣;現(xiàn)代漢語責訓句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2 馬春華;現(xiàn)代漢語歐化結(jié)構(gòu)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3 安美娜;現(xiàn)代漢語高頻語素復(fù)合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4 劉街生;現(xiàn)代漢語同位組構(gòu)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5 李晟宇;呢字疑問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郭婷婷;現(xiàn)代漢語疑問句的信息結(jié)構(gòu)與功能類型[D];武漢大學;2005年
7 陳鴻瑤;現(xiàn)代漢語副詞“也”的功能與認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成軍;現(xiàn)代漢語感嘆句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葉建軍;《祖堂集》疑問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10 金智妍;現(xiàn)代漢語句末語氣詞意義研究[D];復(fù)旦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瑞;漢語普通話雙音節(jié)句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2 劉妍李;漢語焦點重音位置對回聲疑問句句尾語調(diào)的影響初探[D];暨南大學;2010年
3 笠原理惠子;《紅樓夢》疑問句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李青;最簡方案框架下英漢多元疑問句的比較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5 李智;現(xiàn)代漢語口語疑問句語調(diào)升降規(guī)律及其成因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6 李花子;漢韓疑問句否定表達對比[D];延邊大學;2010年
7 黃向榮;現(xiàn)代漢語中以“不”結(jié)尾的疑問句研究[D];暨南大學;2009年
8 李長華;語氣詞“呢”的情態(tài)意義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9 倫茜;泰國留學生漢語疑問句語調(diào)習得實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翠花;關(guān)于蒙古語疑問句——語用平面分析[D];內(nèi)蒙古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843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84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