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譯論研究模式的轉(zhuǎn)型與流變
[Abstract]:The research mode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has gone through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speculative period, the period of integration with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he internalization period of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The mode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research has thre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namely, from static to dynamic. From application to theory, from single to multivariate. In the process of this transformation and evolution, due to the impetus of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the cross-research of translation strategy, translation methodology and translation has developed in different degrees in China.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show that "Sinicization" of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are two paths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y.
【作者單位】: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哈爾濱師范大學西語學院;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建中;中國翻譯界十年(1987──1997):回顧與展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9年06期
2 朱純深;走出誤區(qū) 踏進世界──中國譯學:反思與前瞻[J];中國翻譯;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允;楊家勤;;功能翻譯理論與魯迅翻譯思想[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2 徐建龍;翻譯中的意義選擇[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李志英;異化、歸化的理據(jù)與層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4 張杰;;多元系統(tǒng)論視角下的魯迅異化翻譯理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張陽;龔昭;;論馬建忠“善譯”之等值觀[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6 陳麗;;偶爾露崢嶸——權(quán)力話語理論與胡適譯《最后一課》[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7 張錦蘭,張德讓;譯語文化與譯作的變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8 吳遠慶;李潔平;;從《雨中的貓》的翻譯看譯者的角色——基于翻譯適應選擇論的分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孫青;;由解構(gòu)主義翻譯理論引發(fā)的哲學思考[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宋萍;;譯者個性審美差異與翻譯風格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8條
1 馮全功;;職業(yè)翻譯能力與MTI筆譯教學規(guī)劃[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chǎn)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廖春蘭;;變譯與譯者主體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3 郭亞麗;;翻譯與文化的融合[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4 陳道明;;隱喻與翻譯——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理論研究的啟示[A];華東地區(qū)第6屆(泉州)翻譯研討會文集[C];2001年
5 陳道明;;翻譯中的“部分功能對等”與“功能相似”[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徐佳;;漢譯英時政語篇中的動詞名詞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王付東;;試論德國功能派翻譯理論對背景新聞翻譯的啟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8 鄒建玲;;旅游資料英譯的思考[A];第十四屆全國科技翻譯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淑敏;翻譯的歷史觀—《獨立宣言》中譯本的歷時共時比較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胡潔;建構(gòu)視角下的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黃德先;文化途徑翻譯研究:爭議與回應[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guān)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耿強;文學譯介與中國文學“走向世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潘震;中國傳統(tǒng)情感英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熊德米;基于語言對比的英漢現(xiàn)行法律語言互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韓雨葦;東坡詞英譯賞析—審美移情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趙丹丹;從功能主義理論視角看中國高校網(wǎng)頁簡介英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石徑;口譯員視角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周良謙;陪同口譯中文化差異引起的交流障礙及應對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李娟;楊必譯《名利場》中“good”一詞的具體化譯法批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張琦;從順應論淺析專有名詞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顏純;意識形態(tài)對廣告語翻譯的操縱[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9 趙亮;從福爾摩斯的翻譯看西方敘事技巧在清末民初的移植與影響[D];湘潭大學;2010年
10 張yN;從文化角度看英語習語翻譯[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郭建中;翻譯:理論、實踐與教學[J];中國科技翻譯;1997年02期
2 馮建文;譯文歸化與保存異域情趣[J];外語教學;1993年01期
3 譚載喜;試論翻譯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88年03期
4 許淵沖;文學翻譯:1+1=3[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0年01期
5 許崇信;文化交流與翻譯[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6 沈蘇儒;繼承·融合·創(chuàng)立·發(fā)展——我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建設芻議[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1年05期
7 張南峰;走出死胡同,建立翻譯學[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8 譚載喜;中西現(xiàn)代翻譯學概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9 吳義誠;關(guān)于翻譯學論爭的思考[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10 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呼媛媛;龔燕;;趨于完善的中國譯論——讀2006年《中國翻譯》譯學研究一欄有感[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2 王大偉;試論中國譯論脫離實踐的傾向及對策[J];上海海運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韓子滿;排斥、誤讀與改造——論當前西方譯論學習中存在的問題[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4 黃朝陽;張冬梅;;西方譯論研究:線索、問題與方法[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5 金倩;;從“奈達現(xiàn)象”看西方譯論的引入[J];金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6 張瑜;當代中國翻譯學的建構(gòu)[J];江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7 胡顯耀;批判的眼光看西方譯論——凱伊·道勒拉普訪談[J];外語學刊;2005年04期
8 周紅民;;中西翻譯話語可否融通?[J];湖南社會科學;2009年03期
9 尹衍桐;語境制約與國內(nèi)的歸化/異化論——西方譯論在中國的個案分析[J];外語研究;2005年02期
10 溫中蘭;;西方翻譯理論在我國傳播的理論檢討[J];學術(shù)交流;2010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李亞舒;張建佳;;當代翻譯研究上“多元下的統(tǒng)一”與“和而不同”的接受[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翟清永;;中國翻譯研究的借鑒與創(chuàng)造[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前言[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焦鵬帥 四川大學外國語學院;道器相合 學術(shù)共彰[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彭利元;論語境化的翻譯[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2 趙冬梅;五四時期的翻譯批評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華卿;西方譯論沿革對中國譯學的影響探析[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2 郭小丹;基于翻譯目的論的歸化與異化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3年
3 杜莉莉;實用翻譯標準的動態(tài)性研究[D];中國石油大學;2008年
4 岳文俠;洪堡特翻譯思想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5 周以;多元系統(tǒng)理論在中國的接受模式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6 胡葉涵;施萊爾馬赫對當代西方譯論的影響[D];天津大學;2007年
7 陳寧紅;[D];浙江大學;2004年
8 封虹虹;文本內(nèi)外的協(xié)調(diào)員[D];廈門大學;2006年
9 孫麗;當代西方文化相關(guān)流派對劉宓慶翻譯理論形成的影響[D];山東大學;2008年
10 郭恒;辜正坤翻譯思想研究[D];新疆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3564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5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