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語義學”十論》出版
[Abstract]:Why "Humanoriented Semantics" written by Professor Cheng Yumin. Recently published i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Due to the great achievements of formal analysis, many people in western linguists advocate to continue to follow the method of formal analysis until the solution
【分類號】:H03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福增;;語義學與語言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1986年02期
2 董孝感;語法與語義的辯證關系[J];現(xiàn)代外語;1991年02期
3 陳維振;實證主義語義學批判[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1期
4 陳靜茹,李全福;語用學與語義學之再觀[J];高等職業(yè)教育-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5 游澤清;;多媒體畫面語言中的認知規(guī)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04年11期
6 李弘,王寅;語義理論與翻譯研究——認知語言學對翻譯的解釋力[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10期
7 周曉東;方芳;;社會文化和語言的聯(lián)想意義(英文)[J];語文學刊;2006年03期
8 周志遠;;詞匯意義研究的新視域:詞匯語用學[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9 范建華;;論語義學與大學英語教學[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2期
10 王群;;語義學理論在俄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大學學報;2008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長召其;張志毅;;語文性辭書的語義學原則[A];中國辭書論集1997[C];1997年
2 李戰(zhàn)子;;社會學的語義學對英語教學的啟示[A];全國語言與符號學研究會第五屆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2年
3 蕭紹博;俞華;;知難行易 知難而進——再論人本電子健康:國際動向和我們的思考[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醫(yī)療儀器分會2010兩岸四地生物醫(yī)學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易綿竹;南振興;李紹哲;薛恩奎;;文本生成與理解的語言學模擬——伊戈爾·梅里丘克《意思(?)文本》模型評介[A];語言計算與基于內(nèi)容的文本處理——全國第七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李小五;;條件句邏輯諸語義學之比較[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6 朱建平;;從語形學、語義學到語用學[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7 吳新民;;And的語義學及語用學分析[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8 黃展驥;;評塔爾斯基的“說謊者”悖論——矛盾的“顯”“隱”與“被證”[A];邏輯研究文集——中國邏輯學會第六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0年
9 馬林;;論意義的漸進過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關興麗;;試論金岳霖的語義學和語用學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學術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興德;新視角下的語義學[N];光明日報;2005年
2 葉作榮;以人本為 打造和諧企業(yè)[N];黔南日報;2011年
3 記者 張清君 通訊員 孔建國;人本興院 平穩(wěn)發(fā)展[N];駐馬店日報;2011年
4 本報記者 盧丹;系統(tǒng)創(chuàng)新 回歸人本[N];中國建設報;2011年
5 本報記者 劉興標 李旭東;譜寫發(fā)展的人本贊歌[N];廣西日報;2011年
6 李燕楠;黃俊燦:創(chuàng)新引領人本生活[N];中國建設報;2011年
7 本報記者 王珊;特色 人本 科技 低碳[N];西藏日報;2010年
8 特約撰稿 鄧朝暉;人本 構筑企業(yè)軟實力[N];常德日報;2011年
9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qū)朱里街道中心學校 肖茂瑞 高淑琴;踐行多元管理 打造人本校園[N];中國教育報;2011年
10 山推機械公司 于敏;企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人本環(huán)境[N];濟寧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亮;論卡爾納普的意義理論[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吳莊;漢語基數(shù)詞語義和語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3 溫紅子;商務安全策略及其形式分析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軟件研究所);2005年
4 馮名正;Web服務組合關鍵技術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5 張佩云;基于語義的Web服務組合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6 周力;法律的模糊性分析[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7 俞詠梅;現(xiàn)代語言哲學視域中的漢語語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8 殷杰;哲學對話的新平臺[D];山西大學;2002年
9 楊華;俄英句子命題結構的稱名學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孫國俊;語言歧義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麗清;法律語言模糊性的語義學與語用學研究[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6年
2 王巖;語義學視野中的音樂意義研究[D];吉林藝術學院;2009年
3 郭菲;設計語義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4 顧鋒強;蒙太格語法研究述評[D];西南大學;2006年
5 賀燕;現(xiàn)代維吾爾語量詞研究[D];新疆大學;2006年
6 寶音;蒙古語常用動詞與名詞的義位組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7 李海波;語言游戲論與自然語言量化結構[D];中國海洋大學;2004年
8 李媛;英語腦筋急轉彎的語義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9 丁淑華;我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麗;俄語認知命題態(tài)度謂詞句的邏輯語義及其語用意義[D];吉林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3388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3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