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語言學獎金第十四屆評獎工作即將開始
[Abstract]:Wang Li, Peking University, the 14 th prize in linguistics is about to begin. According to Wang Li's rules of Linguistics bonus, the academic papers and works reviewed must be published within five years before the year of the award (excluding the year of the award). The jury accepts only the recommendation of experts and does not accept individual claims from authors
【分類號】:H1-2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林虹;;語言與性別差異初探[J];文教資料;2011年18期
2 ;河北省語言學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在石家莊市舉行[J];中國語文;2011年04期
3 尹少君;鄒長虹;;南非語言政策概述[J];文學界(理論版);2011年07期
4 張婷婷;;言語幽默的語用功能闡釋[J];才智;2011年18期
5 辛宇杰;;淺評胡塞爾的語言現(xiàn)象學[J];才智;2011年18期
6 范允龍;;從“大一統(tǒng)幽默觀”談幽默分類[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7 本刊記者;;商務印書館舉行“2011中青年語言學者沙龍”[J];語言科學;2011年02期
8 王曉云;;簡介布龍菲爾德的《語言論》[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理論研究);2011年02期
9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語言學杰出學生論文獎[J];語言研究;2011年02期
10 顏楊洋;;淺議思想的語言表達[J];青年文學家;2011年08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曹劍芬;;漢語韻律切分的語音學和語言學線索[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陳東有;;江西省語言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總結(jié)講話(代跋)[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語言理論的新發(fā)展——2004·學術(shù)前沿論壇北京市語言學會專場綜述[A];和諧社會:公共性與公共治理——2004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C];2004年
4 郭祖儀;;荀子《正名》篇的心理語言思想初探[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5 劉尚慈;;《王力古漢語字典》的特色及編后絮語[A];中國辭書論集2001[C];2001年
6 朱峰;;顯性和潛性——語言學中的新概念——讀《修辭學通論》[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7 朱峰;;顯性和潛性——語言學中的新概念——讀《修辭學通論》[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8 周洪波;;他深深地迷戀著語言學——讀王希杰《這就是漢語》[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9 李晗蕾;;重讀《漢語修辭學》[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C];2004年
10 李新力;任創(chuàng)業(yè);;語言學的研究需要數(shù)理統(tǒng)計知識[A];中國現(xiàn)場統(tǒng)計研究會第九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陳潔;特等獎“照例”空缺[N];中華讀書報;2008年
2 宗守云 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為語言學鼓與呼[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3 張肖雯 編譯;“自私的聲音”:語言學中的達爾文主義[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4 馮志偉;數(shù)學是語言學現(xiàn)代化的重要工具[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5 尹洪波 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語言研究所;賦予語言學一級學科地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6 周諾;讓語言學“熱”起來[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江濤;北京召開語言學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N];文學報;2000年
8 王玉紅 華中師范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七老八十”成“語”的語言學理據(jù)[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9 記者 李瑞英;語言學大師羅常培學術(shù)成果被整理出10部文集[N];光明日報;2009年
10 龐兆麟;迎來文字改革的春天[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曉紅;陳望道對中國語法修辭研究的歷史貢獻[D];復旦大學;2005年
2 卡麗娜;烏漢語詞匯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3 雒自清;語義塊類型、構(gòu)成及變換的分析與處理[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聲學研究所);2004年
4 高海洋;北京話常用詞社會分層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5 張瑩;譯學觀念的演進和沖突[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6 孫國俊;語言歧義及其消解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7 王望妮;中美政府首腦記者招待會語言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8 田兵;義項的區(qū)分與描寫[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9 封一函;結(jié)構(gòu)與解構(gòu):從喬姆斯基到韋努蒂[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蕭國政;漢語語法研究的指向與選擇[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艷紅;翻譯研究的新課題[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2 錢英嬌;當代合同語言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09年
3 李俊勇;寫作基本規(guī)律再認識[D];長春理工大學;2006年
4 賴陽;試論語用的基本原則[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5 程艷梅;賈公彥語言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龔瀟;[D];四川師范大學;2004年
7 周滿偉;邢f:語言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4年
8 孫莉萍;[D];電子科技大學;2003年
9 徐萍;翻譯中的詞匯空缺[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馮欣;品牌命名問題的綜合研究[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23109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10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