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漢語年”開幕式上的講話
[Abstract]:......
【作者單位】: 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紀委;
【分類號】:H19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為群;象形會意另一景[J];法國研究;2005年01期
2 馮景朝;;日語和漢語及其文化差異[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1年04期
3 劉曉蕾;;淺析英漢語言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4 陳斯惠;從漢語中的借詞看文化交流現(xiàn)象[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年01期
5 戴寧熙;;法英漢顏色詞的文化涵義[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6 馬健;;文化是我們引為自豪的財富——訪法國駐華使館影視專員伊莎[J];文化月刊;1999年08期
7 唐錫陽;;法國人真會玩[J];生活與健康;2006年03期
8 蘇春梅;胡明志;;從哈爾濱方言中的俄語借詞看俄語與漢語的相互影響[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01期
9 李海瓊;;中情局關于中法關系的特別評估報告(1963年10月23日)[J];冷戰(zhàn)國際史研究;2010年01期
10 劉省非;;左右尊卑觀念在漢俄語言文化中的對比[J];成功(教育);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慧;;淺析漢英文化差異與翻譯[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2 蘇寶榮;;漢語“副+名”現(xiàn)象的語義、語法分析與認知基礎[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瑋;蔡蓮紅;周同春;;表述漢語重音的屬性參數(shù)研究[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范開泰;由麗萍;劉開瑛;;漢語框架語義分析系統(tǒng)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5 陳卓銘;伍麗梅;張秋梅;;漢語Broca失語患者的字詞加工研究[A];廣東省康復醫(yī)學會、廣東社會學會健康研究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7年
6 聶亞寧;;論漢語中“水”的動態(tài)意義及隱喻概念[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陳二春;梁潔;;漢語數(shù)字式略語英譯研究——說“三”道“四”[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丁_g藻;;漢英關系從句不對稱中的共性[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9 馮勇強;初敏;賀琳;呂士楠;;漢語話語音節(jié)時長統(tǒng)計分析[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10 吳志勇;蔡蓮紅;陶建華;;基于漢語韻律參數(shù)的語音基元選取[A];第六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王慶環(huán);讓漢語更快走向世界[N];光明日報;2005年
2 記者 施芳;首屆世界漢語大會閉幕[N];人民日報;2005年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習近平;在俄羅斯“漢語年”開幕式上的致辭[N];人民日報;2010年
4 劉東凱;賈慶林會見法國參議長蓬斯萊[N];人民日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劉禹兵提供;新加坡人有機會到法國擔任漢語助教[N];今日信息報;2009年
6 李泓冰;讓漢語在國內(nèi)也熱起來[N];人民日報;2005年
7 施芳 趙婧;漢語蘊涵巨大的魅力[N];人民日報;2005年
8 本報記者 喻京英 李煒娜;世界需求拉動漢語走向世界[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9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東亞文明比較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莫斯科實用東方學學院教師 黃立良;在俄羅斯大地上感受漢語溫度[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10 本報駐法國記者 李釗;大家都來學漢語[N];科技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宗世海;漢語話語中誤解的類型及其因由[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0年
2 姜美玉;漢語口誤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解海江;漢語編碼度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4 楊少琳;法國學位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5 莫愛屏;漢語話語中推理照應的語用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3年
6 伍文義;布依族《摩經(jīng)》語言文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曉斌;歷史上云南文化交流現(xiàn)象研究[D];云南大學;2002年
8 房建國;美國對阿爾及利亞戰(zhàn)爭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9 吳平;漢語部分句式的形式語義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10 周筱娟;現(xiàn)代漢語禮貌語言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鐵飛;漢西諺語文化因素比較[D];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07年
2 毛英;漢語外來詞的模因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3 徐榮妗;漢韓形容詞重疊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4 DIEW Mohamedou;從喻體比較看漢阿語言文化的異同[D];安徽大學;2006年
5 陳焱;關于英漢方言與標準語接觸的比較研究[D];魯東大學;2007年
6 姚峰;漢語主題結構及其翻譯[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7 余朝國;英漢禮貌原則及禮貌策略對比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4年
8 張魯昌;漢語模糊限制策略研究[D];暨南大學;2005年
9 孫冰;中法恭維語比較[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10 桑紫宏;基于形式重復的漢語幽默語言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772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277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