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卷舌音類的地理共現(xiàn)與共變
[Abstract]:Reel tone is a kind of phonetic type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 tip of the tongue and the posture of retraction of the body of the tongue. According to the acoust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frequency of the third resonance peak decreases obviously if the rolling tone is turbid or vowel. Only about 11%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use this posture to silence their tongues. There are consonants and vowels in Chinese, which are generally divided and controlled geographically, more in the north and less in the south. If we analyze the geographical co-occurrence of two kinds of rolling sounds, we may find the covari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大學(xué)首都國際文化研究基地;上海高校比較語言學(xué)E-研究院;
【基金】:北京市共建項目“文化接觸與當代北京話變異研究”(2009)
【分類號】:H1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熊正輝;官話區(qū)方言分ts t■的類型[J];方言;1990年01期
2 朱曉農(nóng);從群母論濁聲和摩擦——實驗音韻學(xué)在漢語音韻學(xué)中的實驗[J];語言研究;2003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曉渝;略談?wù)Z音的演變[J];達縣師范高等?茖W(xué)校學(xué)報;2004年01期
2 岳立靜;日照方言知莊章和精見端的讀音類型[J];方言;2005年03期
3 周磊;蘭銀官話的分區(qū)(稿)[J];方言;2005年03期
4 王臨惠;張維佳;;論中原官話汾河片的歸屬[J];方言;2005年04期
5 朱曉農(nóng);;內(nèi)爆音[J];方言;2006年01期
6 周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中原官話(稿)[J];方言;2007年02期
7 劉曉南;羅雪梅;;宋代四川詩人陽聲韻及異調(diào)通押中的方音現(xiàn)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一[J];古漢語研究;2006年03期
8 劉曉南;羅雪梅;;宋代四川詩人陰聲入聲韻通押中的方音現(xiàn)象——宋代四川方音研究之二[J];古漢語研究;2007年03期
9 賴先剛;郭沫若早期詩作“陰氣過重”嗎?[J];郭沫若學(xué)刊;2002年03期
10 吳波;;合肥話“-i”、“-y”音節(jié)聲韻母前化再探[J];合肥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6年04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徐越;杭嘉湖方言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5年
2 張燕來;蘭銀官話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xué);2003年
3 胡萍;湘西南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4 李建校;陜北晉語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6年
5 孫小花;山西方言語音歷史層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6年
6 劉雪霞;河南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7 石紹浪;江淮官話入聲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7年
8 董建交;明代官話語音演變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7年
9 孟萬春;商洛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7年
10 顏同林;方言與中國現(xiàn)代新詩[D];四川大學(xué);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侯超;合肥方言高元音實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7年
2 朱晶松;徐州及洪洞、洛陽、鄭州、金鄉(xiāng)方言的比較研究[D];廣西大學(xué);2004年
3 桑宇紅;中古知莊章三組聲在衡水市的讀音類型[D];河北大學(xué);2001年
4 張呈柱;東明方言語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唐金花;湖南石門方言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6 陳榮澤;宜賓(白花鎮(zhèn))方音研究[D];西北大學(xué);2006年
7 吳媛;岐山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6年
8 曹強;海原方言音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6年
9 郭麗;孝感(花園鎮(zhèn))話音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荀海燕;江蘇方言音韻個案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6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5條
1 賀巍;;東北官話的分區(qū)(稿)[J];方言;1986年03期
2 黃雪貞;;西南官話的分區(qū)(稿)[J];方言;1986年04期
3 熊正輝;官話區(qū)方言分ts t■的類型[J];方言;1990年01期
4 劉勛寧;;再論漢語北方話的分區(qū)[J];中國語文;1995年06期
5 朱曉農(nóng);從群母論濁聲和摩擦——實驗音韻學(xué)在漢語音韻學(xué)中的實驗[J];語言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琴;;安徽阜陽方言來自古照組的f聲母[J];方言;2009年04期
2 張維佳;;漢語方言卷舌音類的地理共現(xiàn)與共變[J];語言研究;2011年04期
3 周成蘭;攻克卷舌音,學(xué)好普通話[J];河池師專學(xué)報;2002年03期
4 桑宇紅;棗強(桑莊)話知莊章三組聲母與《中原音韻》之比較[J];河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5期
5 丁文艷;;《韻法直圖》中的知莊章[J];安徽文學(xué)(下半月);2009年04期
6 李行杰;知莊章流變考論[J];青島大學(xu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1994年02期
7 陳衛(wèi)恒;;兒化音對于單字音的影響——輝縣、淇縣方言卷舌聲母的產(chǎn)生過程[J];語言研究;2010年04期
8 王勝男;;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在河北鹽山方言中的讀音差異[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12期
9 李樹儼;中古知莊章三組聲紐在隆德方言中的演變——兼論寧夏境內(nèi)方言分ts ts的類型[J];寧夏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1993年01期
10 桑宇紅;;知、照組聲母合一與知二莊、知三章對立——兼論《中原音韻》知莊章聲母的分合[J];語文研究;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董濱;顏永紅;;計算機輔助語言學(xué)習(xí)算法的研究[A];2008年全國聲學(xué)學(xué)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劉琉;揚州人說普通話須注意的幾個問題[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2 記者 鄭黎;發(fā)音要查清記牢靠 記音要記少不記多[N];長春日報;2006年
3 本報記者金柯;講普通話,,上海人還須努力[N];解放日報;2002年
4 《語言文字報》原主編 杜永道;漢語書面上的“兒”有幾種讀法[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利;晉東南晉語語音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2 馬照謙;漢語方言兒化韻的發(fā)音音系學(xué)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7年
3 李建校;陜北晉語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6年
4 孫小花;山西方言語音歷史層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06年
5 馬君花;《資治通鑒音注》音系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8年
6 尹佑晉;韓國釜山華僑的榮成方言與中國榮成本土方言的語音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7年
7 郭麗;湖北西南官話音韻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9年
8 王彥;梁山方言音變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5年
9 胡萍;湘西南漢語方言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6年
10 王瓊;并州片晉語語言研究[D];北京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桑宇紅;中古知莊章三組聲在衡水市的讀音類型[D];河北大學(xué);2001年
2 王敏;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在河北方言中的讀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劉麗娜;河南長竹園(商城)方言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5年
4 梁新榮;山東榮成方言新老派語音差異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9年
5 于瑩瑩;昌邑方言語音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08年
6 張輝;《等韻精要》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07年
7 張雄;酸湯話內(nèi)部差異研究[D];貴州大學(xué);2007年
8 孫俊濤;明三種韻書比較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07年
9 董巖;大連方言語音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xué);2008年
10 郭春霞;山東方音內(nèi)部比較及分區(qū)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本文編號:21839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8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