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疑問代詞“怎么”的語義擴展過程

發(fā)布時間:2018-08-12 10:41
【摘要】:"怎么"的語義是從原型語義逐步向次邊緣語義、邊緣語義擴展的。在語義擴展過程中,"怎么"首先失去疑問語義,由具體指代擴展為抽象指代,接著進一步擴展,"怎么"與客觀世界相聯(lián)系的指代關系褪盡,擴展出否定、感嘆、類語氣詞等主觀語義。"具體指代—抽象指代—無指代"是客觀性成分越來越少、主觀性因素越來越多而且主觀化程度越來越強的過程。與自然種類的范疇化一樣,"怎么"的語義擴展是由于認知領域的范疇化所致,與特定語境中主體的認知狀態(tài)、認知程度有關,是主體在構建意義時的一種心理過程。
[Abstract]:The semantics of "how" extends from prototype semantics to sub-edge semantics and edge semantics. In the process of semantic expansion, "how" first loses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doubt, from concrete reference to abstract reference, and then further expands, "how"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w"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fade out, expand out negation, sigh, Subjective semantics such as modal words. " Concrete anaphora-abstract anaphora-no anaphora "is a process in which there are fewer and fewer objective elements, more and more subjective factors. Like the categorization of natural species, the semantic expansion of "how" is caused by the categorization of the cognitive field,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gnitive state and the cognitive degree of the subject in a specific context, and i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the sub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作者單位】: 重慶理工大學語言學院;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倪蘭;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的基本語義分析[J];北方論叢;2005年04期

2 郭繼懋;“怎么”的語法意義及“方式”“原因”和“情狀”的關系[J];漢語學習;2001年06期

3 張伯江;;疑問句功能瑣議[J];中國語文;199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唐燕玲;現(xiàn)代漢語小句內疑問代詞同現(xiàn)情況考察[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華;;英漢附加問句在會話中的傳信功能[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2 劉翠;古漢語“不”的一類特殊用法——兼與《經(jīng)傳釋詞》商榷[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3 范振強;肖治野;;雙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4 汪紅艷;開啟之功 創(chuàng)新之力——略論漢語語法學的草創(chuàng)與革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宣恒大;;論漢語的具象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劉開驊;;選擇問句疑問語氣詞脫落的歷時軌跡與內在動因[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7 胡德明;;反問特有的句法結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8 樊友新;;從“被就業(yè)”看“被”的語用功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袁衛(wèi)華;;《五燈會元》中帶語氣副詞的測度問句[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10 陳勇;名詞謂語句研究綜述[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漢語否定詞的“實質”與演變[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2 沈家煊;;“名動詞”的反思:問題和對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3 陳立民;;語言的結構和結構的轉化——句子生成初論[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4 陳昌來;;特殊動詞的句法語義屬性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5 周紅紅;;外來詞的界定[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姬云鵬;劉裕昆;王寧川;;《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6版》譯文商榷舉隅[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周國炎;;布依語比較句的結構類型[A];布依學研究(之六)——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第二次年會暨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8 祝東平;高彥怡;;副詞“就”的釋義[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王會;;試論“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趙曉偉;韓群;;單用“X是X”的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唐樹華;有些隱喻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李紅梅;韓國語范圍表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藝彬;俄語三價動詞的語義配價與句法模式[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桂陽;現(xiàn)代漢語“不是X的X”結構考察[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顧倩;現(xiàn)代漢語否定副詞“不”“沒(沒有)”“別”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石娜;從形合意合角度比較《傲慢與偏見》兩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穆瑞鋒;漢英被動結構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林琳;“代詞+(的)+名詞”結構中“的”字隱現(xiàn)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嚴偉劍;疑問代詞“怎么”“怎樣”“怎么樣”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丁熠;“契合”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炯;;再論疑問形式的子句作賓語——答臺灣師范大學湯廷池教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2 張杰;;英語多元wh-問句句法和語用制約[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3 熊仲儒;“呢”在疑問句中的意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4 張杰;英語多元wh-問句的語用功能制約[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5 昌梅香;祝曉宏;;“怎么X怎么Y”的句式語義及其語法化[J];北方論叢;2008年04期

6 陶伏平;“誰”非疑問用法分析[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邱莉芹,鄧根芹,顧元華;淺談“哪里”的否定用法[J];常熟高專學報;2000年05期

8 李書同;由“什么”一詞的否定作用引發(fā)的思考[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9 寧春巖;簡述美國當代理論語言學的特征及研究方法[J];國外語言學;1996年01期

10 何剛;疑問句的語言學解釋——主要理論觀點和方法[J];國外語言學;1997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D];復旦大學;2005年

2 瑪琳娜·吉布拉澤;現(xiàn)代漢語疑問代詞的多視角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3 文衛(wèi)平;英漢驢子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4 王文格;現(xiàn)代漢語形謂句優(yōu)先序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來德強;“哪兒”的非疑問用法[D];河南大學;2001年

2 李敏;“誰”的非疑問用法[D];河南大學;2001年

3 鹿欽佞;疑問代詞“什么”非疑問用法的歷時考察[D];延邊大學;2005年

4 肖任飛;非疑問用法的“什么”及其相關格式[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麗花;;原型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年19期

2 郭驥;;對《左傳》“而”連接的連動式的范疇化探討[J];大眾文藝(理論);2008年12期

3 宗守云;;范疇化理論與四個世界理論[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8年06期

4 李翼;;從范疇化過程看量詞“雙”對名詞性成分的選擇[J];語文學刊;2009年11期

5 陳家旭,秦蕾;漢語基本顏色的范疇化及隱喻化認知[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陳宏俊;淺談隱喻和范疇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7 鄭麗;;試論詞類問題中的“活用”和“兼類”[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S1期

8 鄭銀芳;;談認知語言學中的原型范疇理論[J];中國成人教育;2007年20期

9 王曉敏;伍艷;;“化”綴詞語義范疇化過程[J];語文學刊;2010年03期

10 官科;;語言性別歧視的認知研究[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范鋒;;范疇化與詞匯空缺漢英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2 王宇弘;;“家族相似”與范疇的本質——論“家族相似說”在認知語言學“范疇化”理論中的哲學意義[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王揚;徐學平;;認知語言學與詞典釋義[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崔江寧;;兒童范疇化的動態(tài)發(fā)展過程的研究——三歲兒童的個案研究[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5 翁碧瓊;;從認知角度認識一詞多義現(xiàn)象[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董成如;;臨時專門性概念的建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7 王文斌;;漢英“一量多物”的認知索解[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克彬;李芳;劉磊;韓穎;;基于特征選擇和語義擴展的詞序列核函數(shù)研究[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分組討論[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操鳳玲;;合成空間理論對范疇的認知闡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石鋒 南開大學語言研究所;語言學:從卡片之學到數(shù)據(jù)之學[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釗;漢語嬰幼兒語法范疇的最初習得[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

2 周紅;現(xiàn)代漢語致使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3 鐘小勇;重動句信息結構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4 張作功;語義級差[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楊崢琳;現(xiàn)代漢語述結式的不對稱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劉道鋒;《史記》動詞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7 朱曉軍;空間范疇的認知語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趙亮;空間詞匯系統(tǒng)的認知語義分析[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7年

9 陳海葉;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范疇化:概念庫的經(jīng)驗識解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史成周;漢語敘事性語篇和描述性語篇中的信息包裝[D];山東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杰;論隱喻范疇化[D];西南師范大學;2001年

2 魯濤;認知范疇化與兒童名詞語義習得[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年

3 姜濤;認知語言學的范疇化類典型論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4年

4 張愛珍;語義模糊的認知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02年

5 杜艷;現(xiàn)代漢語平面類量詞的認知研究[D];南開大學;2006年

6 宋蕓;認知視角下英漢Soft/“軟”的語義擴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年

7 溫凌云;從概念隱喻觀文化價值觀模式[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8 宋冬冬;元語言否定的認知分析[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王卓君;漢語新義詞語義擴展的認知機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年

10 閆妍;網(wǎng)絡詞語的認知分析[D];黑龍江大學;2008年

,

本文編號:217880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7880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934c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