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補性“當然”的篇章功能
[Abstract]:"of course" is used at the beginning of a sentence to indic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lement and complement, it has the function of cohesion, it can be adhesive or it can be separat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of course" has three different ways of coherence: continuation, explanation, and turning. When used in discourse cohesion, "of course" has the function of strengthening or weakening, and may lead to predictive function. Cohesion "of course" evolves from commentary "of cours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erivation of meta-word.
【作者單位】: 上海師范大學語言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批準號:09CYY035) 上海市重點學科建設項目(項目編號:S30402)
【分類號】:H1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誼生;副詞的篇章連接功能[J];語言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祥榮;兒童語言中的“上”、“下”類方位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2 力量;肖應平;;“得”的語法化動因和機制[J];北方論叢;2006年01期
3 董秀芳;“不”與所修飾的中心詞的粘合現(xiàn)象[J];當代語言學;2003年01期
4 張誼生;從量詞到助詞——量詞“個”語法化過程的個案分析[J];當代語言學;2003年03期
5 李晉霞,劉云;論定中V_雙+N_雙詞匯化的制約因素[J];當代語言學;2003年04期
6 林新年;《祖堂集》“著”的語法化等級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7 吳金花;漢語動詞介詞化動因考察[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8 曾曉鷹;先秦“得”字研究[J];貴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9 劉瑾;;從語法化角度看語言共性[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10 胡佩迦;漢語中感官知覺詞的隱喻認知義考察[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屈承熹;;怎樣為“中國文化語言學”定位?[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2 李泉;;“全速、大力”一類詞的語義語法特征及詞類歸屬[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3 崔建新;張文賢;;不同語體下連詞使用率的統(tǒng)計與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振平;單音形容詞作狀語和補語的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2 胡孝斌;現(xiàn)代漢語雙疊四字格AABB式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3 梁敬美;“這-”、“那-”的語用與話語功能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崔誠恩;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徐默凡;現(xiàn)代漢語工具范疇的認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6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7 唐賢清;朱子語類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8 王鴻濱;《春秋左傳》介詞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李焱;《醒世姻緣傳》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10 羅自群;現(xiàn)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柏靈;表轉折“X是”副連兼類詞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2 馮軍;《陳書》副詞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賀兵;越南留學生使用虛詞“倒”、“卻”、“但”的偏誤考察及相關的三個平面的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07年
4 朱娟;“反而”與“卻”的異同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劉冬;料定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6 霍靜宇;日本學生初級漢語敘述體語篇銜接手段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7 費玲;冰心短篇小說的主位推進模式[D];重慶大學;2004年
8 曲紅艷;反詰語氣副詞的功能考察[D];延邊大學;2004年
9 艾爾麗;《醒世姻緣傳》介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10 程麗麗;補語語義指向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肖奚強;協(xié)同副詞的語義指向[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2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3 廖秋忠;篇章與語用和句法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1年04期
4 周國光;;試論語義指向分析的原則和方法[J];語言科學;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敏;;現(xiàn)代漢語短時類副詞的移動性及其句法后果[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2 馬偉林;;語篇銜接手段的評價意義[J];當代修辭學;2011年04期
3 金曉艷;馬慶株;;漢語時間連接成分的非定位性[J];語言研究;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梅淑娥;;“至于”的篇章銜接功能[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張洋;;漢語韻律的語篇功能與對外漢語教學[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戴光榮;;英漢語篇語音銜接對比分析[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羅耀華;副詞性非主謂句成句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2 唐善生;話語指及其篇章功能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邊硯昕;約喻的銜接手段和銜接功能[D];延邊大學;2011年
2 袁晶;英漢人稱代詞對比研究[D];蘇州大學;2004年
3 許娜;再肯定連接成分(“的確、確實、真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4 王蒴;“如果”句的語篇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5 李佼慧;經(jīng)濟語篇中概念隱喻的銜接功能[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趙聰;應答詞“是、對、行、好”的話語功能分析[D];延邊大學;2006年
7 徐潔;再肯定連接成分“的確”多視角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 侯曉潔;語音銜接構建連貫語篇的功能[D];黑龍江大學;2009年
9 高文;“接著”及其同類詞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10 代晶;“甚至”的篇章功能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1544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5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