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福安方言韻書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7 09:17
本文選題:《安腔八音》 + 《班華字典》; 參考:《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博士論文
【摘要】:目前所能見到的福安方言韻書有《安腔八音》、《班華字典》、《簡易識字七音字匯》以及新發(fā)現(xiàn)的韻書殘卷《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本文以福安地區(qū)這四部方言語料為研究對象,綜合運用“二重證據(jù)法”、內(nèi)部擬測法、排除法以及文獻對讀等方法,從共時和歷時的角度將它們的音系與中古音系、寧德地區(qū)七縣市語音及閩東方言南片韻書《戚林八音》音系進行對比后發(fā)現(xiàn),福安方言韻書《安腔八音》實際上有新、老版本之別,老本《安腔八音》可能是陸求藻仿《戚林八音》并參考明梅膺祚的《字匯》于18世紀中、末葉編成,新本《安腔八音》實際上都是后來的傳抄者在原本基礎上根據(jù)時音重新加以修繕編排。目前所見到的版本則是1953年陳祖蔚對其祖父陳登昆及其師陸尚淋民國初年所傳抄的《安腔八音》的手抄本。這四部韻書雖然都以反映閩東北片福安話為主,但又有各自的特色:其中《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成書時間最早,以反映18世紀中葉以后、20世紀以前的早期福安話為主!栋睬话艘簟贩从沉20世紀50年代之前、19世紀中葉之后或者更早一點的福安話,它不但保留了古閩語的許多特征,而且兼具了早期福安話和現(xiàn)代福安話的特點,是一部新、舊語音系統(tǒng)疊置又雜糅周邊縣市方言的一部韻書!栋嗳A字典》以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福安城口音為主,但它保留了早期福安話的音韻特征,兼具現(xiàn)代福安話的一些特點,同時還雜糅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福安城周邊鄉(xiāng)鎮(zhèn)或郊縣的口音!逗喴鬃R字七音字匯》則以反映20世紀30、40年代的福安方言為主。這四部方言韻書對今福安話語音研究有重要的語言學及詞匯學意義,通過它們可以推測福安話具體的語音演變規(guī)律,對今福安話各種令人費解的復雜語音現(xiàn)象有重要的參證價值。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finds out that there is a new and old version of Fu ' an dialect in the late 20 ~ ( th ) century .
【學位授予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7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姍姍;馬重奇;;《戚林八音福安地方方言版》殘卷與《安腔八音》手抄本韻部比較研究[J];東南學術(shù);2012年01期
2 梁玉璋;福安方言概述[J];福建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3 黃典誠;閩語的特征[J];方言;1984年03期
4 張振興;閩語的分區(qū)(稿)[J];方言;1985年03期
5 沙平;福建省寧德方言同音字匯[J];方言;1999年04期
6 張振興;閩語及其周邊方言[J];方言;2000年01期
7 馬重奇;福建福安方言韻書《安腔八音》[J];方言;2001年01期
8 孫宜志;;江西贛方言見溪群母的今讀研究[J];方言;2009年02期
9 楊碧珠;《安腔八音》聲母系統(tǒng)研究[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10 魯國堯;論“歷史文獻考證法”與“歷史比較法”的結(jié)合——兼議漢語研究中的“犬馬鬼魅法則”[J];古漢語研究;2003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許們;中古上聲字在現(xiàn)代方言中的演變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鐘逢幫;閩東方言北片音韻研究[D];廣西大學;2003年
2 吳姍姍;《福州方言拼音字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0734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0734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