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面向漢語教育的趨向動詞“起來”作補語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20:53

  本文選題:趨向補語 + 移動動詞 ; 參考:《黑龍江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考察并分析了‘V起來‘結(jié)構(gòu)的意義,賓語的分布情況,助詞‘了’的出現(xiàn)位置,以及各個形式所具有的主要意義。有關(guān)‘起來’的研究大部分只考察‘起來’所具有的意義,或者只論及賓語的位置,本文則考察并分析了‘V起來’結(jié)構(gòu)所具有的語義特征和句法特征。 首先,‘V起來’結(jié)構(gòu)的語義可分為五類。 第一,方向意義。表示人或物通過某個動作由下至上移動的方向。第二,起始意義。表示某個動作開始進行或狀態(tài)開始變化。第三,完成意義。表示某個動作已經(jīng)實現(xiàn),或者已經(jīng)得到某種結(jié)果,,或者變?yōu)槠渌撤N狀態(tài)。 第四,見解意義。表示自己的推測或見解。第五,假設(shè)意義。表示為了證明某種事實時進行的假設(shè)。本文從這五個方面把‘V起來’結(jié)構(gòu)所具有的意義分為了五類,并把與‘起來’結(jié)合的動詞進行了分類。 首先按照是否表示具體的動作這一語義特征,把與‘起來’結(jié)合的260個動詞分為動作動詞和狀態(tài)動詞,其中動作動詞有208個,狀態(tài)動詞有52個。動作動詞又進一步分為移動動詞和非移動動詞,移動動詞又分為表示垂直移動動詞的動詞(10個),非垂直移動動詞的動詞(34個),通過這樣的分類,考察了各類動詞在與‘起來’結(jié)合時所表示的語義,賓語所在的位置以及‘了’的位置。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bject, the location of the auxiliary,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various forms. Most of the studies on'up 'only examine the meaning of' up'or the position of object. This paper examines and analyzes the semantic and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of'up 'structure. First of all, the semantics of the struc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First, the significance of direction. The direction in which a person or thing moves from bottom to top through an action. Second, the initial meaning. Indicates that an action begins or the state begins to change. Third, the significance of completion. Indicates that an action has been implemented, has obtained a result, or has become a certain state. Fourth, the significance of opinion. To express one's own speculation or opinion. Fifth, hypothetical meaning. An assumption made in order to prove a fact. In this paper, the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from these five aspects, and the verbs combined with "get up" are classified. Firstly, 260 verbs combined with 'get up' are divided into action verbs and state verbs according to the semantic feature of whether or not to represent specific actions, of which 208 are action verbs and 52 are state verbs. The action verb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moving verbs and non-moving verbs, moving verbs are divided into verbs representing vertical moving verbs (10) and non-vertical moving verbs (34), by this classification, The semantics, the position of the object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object are investigated when the verbs are combined with 'get up'.
【學位授予單位】:黑龍江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46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靖;;漢日移動表達方式對比研究[J];外語研究;2011年04期

2 黃冬麗;;“起來”體助詞語法功能的產(chǎn)生[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3 嚴寶剛;;說“過”[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4 謝奎金;;將來時的六種表達方式[J];青蘋果;2009年06期

5 馬顯彬;;“到+NP+VP”中“到”的性質(zhì)及相關(guān)問題[J];河西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6 李景華;崔艷嫣;;英漢詞匯化差異對詞匯習得影響綜合考察[J];海外英語;2011年05期

7 張國峰;;日語「R諍^テ形」的連用功能和后項動詞的關(guān)聯(lián)性——以「Vテクル」為中心[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8 李爽;;《兒女英雄傳》動詞重疊的句法功能[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年23期

9 楊俊芳;;長治方言的語法特點[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9期

10 周芬;;《儒林外史》中“將”的虛詞用法[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7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劉宏帆;;“把”字句的習得研究及其教學——基于中介語語料庫的研究[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小川;;動趨結(jié)構(gòu)對現(xiàn)代漢語位移句句型生成的制約[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建理;;英漢直接致使移動句對比研究[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尚英;;VV與V一V式動詞重疊的特征調(diào)查研究[A];2004年辭書與數(shù)字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亢世勇;鮑明凌;許小星;;基于數(shù)據(jù)庫的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語法特點研究[A];全國第八屆計算語言學聯(lián)合學術(shù)會議(JSCL-2005)論文集[C];2005年

6 李品素;;《歧路燈》中的“訖”[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春燕;中日移動動詞的認知語義學對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2 劉芳;幾組趨向動詞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3 童小娥;四類述補短語與位移事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4 劉靜;漢韓運動事件表達的認知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樸元基;《水滸傳》述補結(jié)構(gòu)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6 劉甜;漢語空間極性詞組配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7 李霞;《金瓶梅詞話》動詞語法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8 石彥霞;《紀效新書》句法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孫凡;現(xiàn)代漢語結(jié)果體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朱明來;宋人話本動補結(jié)構(gòu)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金愛恩;面向漢語教育的趨向動詞“起來”作補語的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2 張博賢;中亞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順序的考察[D];新疆大學;2011年

3 凌婉華;馬來西亞國民型中學馬來學生漢語趨向補語習得偏誤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4 阮胡君;對越漢語趨向補語教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5 宋柏林;gq埔寨人學習漢語趨向補語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6 王甜;中級水平留學生漢語趨向補語認知情況考察分析[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李來慧;以英語為背景的學習者習得趨向補語的偏誤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薩沙(Alexandra Valevskaya);俄羅斯學生趨向補語學習及其偏誤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王芳君;俄羅斯學生學習漢語趨向補語的難點及教學對策[D];黑龍江大學;2011年

10 娜斯佳;俄羅斯學生漢語趨向補語學習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5840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05840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f59d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