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幾起語言事件的語言政策研究
本文選題:語言政策 + 語言事件。 參考:《暨南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本文主要針對近幾年頻繁出現(xiàn)的語言事件進行研究,如字母詞事件,趙C事件,撐粵語事件,李剛事件等。本文分別從語言事件的性質(zhì)、原因、層級、特點、表現(xiàn)形式及程度,以及在語言事件背后語言政策的動機與效果進行分析。 本文在語言政策理論、語言自身規(guī)律、傳播學等相關(guān)理論的基礎(chǔ)上,采用歸納演繹、案例分析的方法對社會引起的語言事件進行研究。通過對幾起具體案例的剖析,深入研究語言政策在語言事件上的動機和效果。 研究發(fā)現(xiàn),在幾起語言事件中,語言政策貫穿其中并扮演了重要角色。語言實踐、語言信仰、語言管理的兩面性都對語言事件的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認為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防止類似問題的出現(xiàn)。首先,建立應急管理機制,建立應急預案、在事件發(fā)生后快速啟動應急預案,根據(jù)事件等級確定預案等級,重視各部門間的協(xié)調(diào)配合,加強輿情分析,借助法律手段、加強法律宣傳,確保信息及時透明。其次,在語言政策的制定方面要有預警性、前瞻性,順應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加強宣傳語言政策、改變宣傳手段,,給予公眾自主選擇權(quán),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及時吸收語言學家的成果。再次,加強對媒體的監(jiān)管,針對新時期媒體的發(fā)展制定相應的語言政策進行監(jiān)管,用恰當?shù)姆绞揭龑襟w輿論的導向。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language event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alphabetic events, Zhao C events, supporting Cantonese events, Li Gang incident and so 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ature, causes, levels, characteristics, forms and degrees of language events, as well as the motivation and effect of language policies behind language ev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related theor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anguage events caused by society by means of inductive deduction and case analysi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specific cases, this paper deeply studies the motivation and effect of language policy in language events, and finds that in several language events, language polic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 Language practice, language belief and both sides of language management all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of language events to varying degrees. In view of these problems, we think that we can prevent the emergence of similar problems through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 establish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establish the emergency plan, start the emergency plan quickly after the incident, determine the level of the plan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the incid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among the various departments, strengthen the analysis of public opinion, and use legal means. Strengthen legal publicity to ensure timely and transparent information. Secondly, the language policy should be forewarning, forward-look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s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of language policy, change the means of propaganda, give the public the right to choose independently, and respect cultural diversity. Absorb the achievements of linguists in time. Thirdly,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media, formulate the corresponding language policies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in the new period, and guide the media public opinion in an appropriate way.
【學位授予單位】:暨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0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占山;語言規(guī)劃、語言政策與社會背景的關(guān)系[J];煙臺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周慶生;少數(shù)民族語言政策比較研究全面啟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7年04期
3 劉滿堂;新加坡的語言政策:多語制和雙語制[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4 蔡永良;論美國的語言政策[J];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05期
5 陳納;;美國雙語問題的兩派之爭[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01期
6 陳潔;;語言經(jīng)濟學在歐洲——與加拿大研究的比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年18期
7 趙寧;;警惕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論英語全球化與語言霸權(quán)[J];網(wǎng)絡財富;2008年06期
8 張雨蘭;;中國視角下的語言政策和語言規(guī)劃[J];考試周刊;2008年37期
9 劉海濤;;語言規(guī)劃理論視域下的漢字改革——《改革漢字:革命還是反革命》評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10 溫科秋;;老撾的多語現(xiàn)象與語言政策[J];東南亞縱橫;2010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小川;萬麗萍;;語言政策可行性研究的必要性、構(gòu)成及價值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2 唐發(fā)鐃;;調(diào)整語言政策芻議[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童小娥;;從各地的語言政策和語言使用情況看普通話的推廣[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傅榮;;歐洲一體化視角下的歐盟語言政策:成因與演變[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劉海濤;;國際語言交流中的社會公正問題[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6 向瓊;;語言潛、顯理論與語言的預測觀[A];王希杰修辭思想研究續(xù)輯——暨王希杰修辭思想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劉海濤;;語言管理、語言規(guī)劃和世界語[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shè)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shù)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8 陳建民;陳章太;;從我國語言實際出發(fā)研究社會語言學[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9 劉紅嬰;;法律保護語言的法理問題[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孫朝奮;;寫“簡”、識“繁”、“打”拼音和漢語的規(guī)范[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英姿 南開大學跨文化交流研究院;美國語言政策:“容忍”中的同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2 教育部語信司;語言國情與語言政策研討會召開[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3 魏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語言政策及其立法特點[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4 楊光;將語言文字工作納入法制軌道[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5 教育部副部長、國家語委主任 趙沁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開創(chuàng)語言文字工作新局面,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做出積極貢獻[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6 周煒;西藏語言政策變遷及藏語文的發(fā)展[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7 周慶生;語言和諧思想芻議[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8 渤海大學外國語學院 佟曉梅;全球化下的外語教育政策[N];光明日報;2010年
9 本報記者 熊彥清邋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 李宇明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段晴;多元文明碰撞中語言的流變、認同與保護[N];中華讀書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山風;少數(shù)民族語言研究及其相關(guān)問題[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渝紅;語言教育與國家戰(zhàn)略[D];西南大學;2009年
2 陳潮忠;香港回歸前后普通話使用情況及發(fā)展前景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3 李英姿;美國語言政策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4 熊南京;二戰(zhàn)后臺灣語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5 王松濤;語言政策發(fā)展與語言保護意識演進[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6 張衛(wèi)國;語言的經(jīng)濟學分析:一個初步框架[D];山東大學;2008年
7 樊榮;語言推廣與文化融合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寧繼鳴;漢語國際推廣:關(guān)于孔子學院的經(jīng)濟學分析與建議[D];山東大學;2006年
9 袁辰霞;新時期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陳亞鳳;中港新三地的語言規(guī)劃與新加坡本位小學語文課程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麗華;基于幾起語言事件的語言政策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2 陳麗;1922-1953年蘇聯(lián)的語言政策[D];吉林大學;2011年
3 黃小勇;獨立后吉爾吉斯斯坦語言政策及其特征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1年
4 Jeffrey Chen;中國語言政策和城市語言身份問題探討[D];復旦大學;2011年
5 秦明星;多元文化主義視角下新加坡語言政策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郭化龍;印度語言政策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7 劉薇;美國語言政策及其對中國向國際推廣漢語的啟示[D];廣西師范學院;2011年
8 富裕鵬;漢語國際傳播發(fā)展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張可;左右搖擺的語言政策[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10 周瑤;當代美國語言政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0037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00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