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有標條件復句的篇章功能探析
本文選題:漢語有標條件復句 切入點:修辭結(jié)構(gòu)理論 出處:《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5期
【摘要】:修辭結(jié)構(gòu)理論重在突出篇章的關(guān)系性、功能性和層次性。以修辭結(jié)構(gòu)理論為依托來探究漢語有標條件復句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其篇章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推動篇章發(fā)展,作為始發(fā)句時可以成為篇章話題或背景話題從而推動篇章的展開和發(fā)展,作為后續(xù)句時可以延續(xù)話題或轉(zhuǎn)換話題從而推動篇章發(fā)展;二是承接上文,結(jié)束全篇,這主要指作為終止句的條件復句出現(xiàn)在篇章結(jié)尾的情況,常見的有篇章作結(jié)和發(fā)出號召等幾種表現(xiàn)。
[Abstract]:The theory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emphasizes on the relationship, function and level of the tex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hetorical structur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conditional complex sentence in the text, which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two aspects. One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which can become the topic of the text or the topic of the background when the first sentence is issued, so as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and the second is to continue the topic or change the topic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xt as a follow-up sentence; second, to carry on the above, The conclusion of the article mainly refers to the situation of compound sentence appearing at the end of the text as a condition of the ending sentence, the common performance of which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text and the issuing of the call.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年項目(11CYY043)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四批特別資助項目(201104528)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彭宣維;主題發(fā)展與銜接[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2 文旭;;話題與話題構(gòu)式的認知闡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吳為章;關(guān)于句子的功能分類[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4年01期
4 方梅;;篇章語法與漢語篇章語法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祁慶倩;;現(xiàn)代漢語心理動詞的內(nèi)部時間結(jié)構(gòu)[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楊曉黎;;傳承語素:漢語語素分析的新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汪紅艷;開啟之功 創(chuàng)新之力——略論漢語語法學的草創(chuàng)與革新[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4 蔣美豐;;充分把握原文 有效落實譯文[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1期
5 嚴芳;;淺談對外漢語中離合詞的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4期
6 薛鳳生;;動補結(jié)構(gòu)否定形式小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8期
7 李錦;;《三國志平話》的程度副詞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8 劉旭;;淺論“X門”的結(jié)構(gòu)特征[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6期
9 蘇久;石珍;;“xx門”引起的關(guān)于類詞綴一點思考——關(guān)于漢語外源類詞綴的一點思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9期
10 李光宇;;現(xiàn)代漢語表人名詞類詞綴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思潔;;形合與意合的哲學思辨[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譚學純;;辭格生成與理解:語義·語篇·結(jié)構(gòu)[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3 杜衡;李林霞;;技術(shù)特征團和外延比較法——對修改超范圍的判斷方法小議[A];專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4 龔千炎;;現(xiàn)代漢語的時間系統(tǒng)[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5 靳光瑾;郭曙綸;肖航;章云帆;;語料庫加工中的規(guī)范問題——談《信息處理用現(xiàn)代漢語詞類標記集規(guī)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6 郭中;易美珍;;篇章語序的認知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嚴春美;郭熙銅;陳曉東;;基于電子病歷的智能診斷系統(tǒng)研究[A];2011年全國電子信息技術(shù)與應用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陸丙甫;;全球化和漢語的優(yōu)化[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9 侯敏;孫建軍;;面向漢英機器翻譯的句組研究[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李艷嬌;楊爾弘;;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連詞考察[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秉震;漢語話題標記的語義、語用功能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用源;漢語和藏語復音詞構(gòu)詞比較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5 彭吉軍;《論語》話題結(jié)構(gòu)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6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劉志富;現(xiàn)代漢語領(lǐng)屬性偏正結(jié)構(gòu)及其相關(guān)句法現(xiàn)象[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司羅紅;句子功能的線性實例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敏;現(xiàn)代漢語非受事動賓式雙音復合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香玲;漢語兼語式的語義重合與話語功能的認知語法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石娜;從形合意合角度比較《傲慢與偏見》兩譯本[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張友學;句首介詞“在”的隱現(xiàn)及其對外漢教學的啟示[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姜丹丹;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焦陽;現(xiàn)代漢語類詞綴“壇”、“界”、“圈”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艾小艷;英漢左移位構(gòu)式的認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鄔述法;《九章算術(shù)》虛詞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劉靜;山西大同方言的實詞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9 王宣予;中高級階段越南留學生漢語“得”字補語句習得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10 劉洪偉;現(xiàn)代漢語詞綴研究簡論[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黃國文;英語強勢主位結(jié)構(gòu)的句法-語義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年03期
2 林大津,謝朝群;互動語言學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前景[J];現(xiàn)代外語;2003年04期
3 石定栩;漢語主題句的特性[J];現(xiàn)代外語;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余龍;從回指確認的角度看漢語敘述體篇章中的主題標示[J];當代語言學;2005年02期
2 石崇森;;“就是”篇章功能的產(chǎn)生過程及虛化原則[J];時代文學(理論學術(shù)版);2007年03期
3 肖奚強;王燦龍;;“之所以”小句篇章功能論略[J];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03期
4 吳思聰;;論篇章基礎上的語義映射現(xiàn)象[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8年06期
5 王鳳英;;情態(tài)與篇章語義[J];外語學刊;2010年02期
6 吳穎;秦亮;;“打X牌”的形成機制及篇章功能[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7 姚小鵬;;追補性“當然”的篇章功能[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6期
8 趙勁;湯春艷;;論篇章的“文化性”[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9 李勝梅;;論句首“正是”的篇章功能[J];當代修辭學;2012年02期
10 程樂樂;李向農(nóng);;連接語“我是說”的篇章功能考察[J];漢語學報;2012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樂明;;漢語財經(jīng)評論的修辭結(jié)構(gòu)標注研究[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湯春艷;篇章類型語用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樂苓;俄語科學篇章的結(jié)構(gòu)和類型[D];黑龍江大學;2005年
3 許煥榮;基于投射的隱喻篇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樂明;漢語財經(jīng)評論的修辭結(jié)構(gòu)標注及篇章研究[D];中國傳媒大學;2006年
5 徐凡;英文篇章結(jié)構(gòu)分析關(guān)鍵問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3年
6 饒萍;時間指稱的照應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7 劉禮進;視點回指和漢英長距離反身代詞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彭吉軍;《論語》話題結(jié)構(gòu)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魏紀東;英語篇章博喻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10 季小軍;俄語一般疑問句的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代晶;“甚至”的篇章功能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張茜;篇章中的連貫性及作者與讀者的交流[D];吉林大學;2004年
3 蔣曉玲;“給”字句在篇章中的使用考察[D];浙江師范大學;2006年
4 張水香;“其實”的篇章功能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5 任夏婉;“此外”篇章研究[D];南昌大學;2013年
6 宋月蓉;副詞“到底”的篇章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年
7 劉靈珊;名人微博的篇章功能分析[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3年
8 王艷;漢語“好”的篇章功能分析[D];湖北師范學院;2011年
9 王瑋;留學生若干篇章關(guān)聯(lián)詞語使用偏誤的考察及有關(guān)的語義語用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10 龔一文;“即使”的篇章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6976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9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