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運動百年與漢字簡化進程
本文選題:國語運動 切入點:百年 出處:《云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國語運動前后,眾多學(xué)者大力倡導(dǎo)使用俗字,形成強大的輿論影響。學(xué)者之舉影響到官界,國民政府擔(dān)負起領(lǐng)導(dǎo)組織漢字簡化工作并取得了可觀成績,為新中國成立后全面制訂漢語拼音方案及相關(guān)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整個進程成效顯著,其原因為:1.輿論導(dǎo)向效應(yīng)廣泛;2.簡省方法具體可取;3.穩(wěn)步進行切實妥帖。有待改進的瑕疵為:1.同音替代有致字義混淆者;2.改換符號有缺乏構(gòu)字規(guī)律者;3.簡省筆畫有致字形混淆者。
[Abstract]:Before and after the Guoyu Movement, many scholars strongly advocated the use of vulgar characters, forming a strong public opinion influence. The actions of scholars affected the official sector,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ook charge of leading and organizing the simplific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It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formulation of the Pinyin program and related work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whole process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reason is: 1.The effect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is extensive 2.The simple method is concrete and appropriate 3.The defect to be improved is: 1.The homonym replaces the confusion of the word meaning 2.The change of the symbol lacks the rule of construction. Someone with a glyph confusion.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xué)中國文字學(xué)研究中心;
【分類號】:H109.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崔樂;;辭書編纂與語言規(guī)劃[J];語文教學(xué)通訊·D刊(學(xué)術(shù)刊);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6條
1 許長安;;臺灣“語文臺獨”述評[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xué)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2 于錦恩;;注音字母頒布過程分析[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xué)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3 孫朝奮;;寫“簡”、識“繁”、“打”拼音和漢語的規(guī)范[A];北京論壇(2009)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危機的挑戰(zhàn)、反思與和諧發(fā)展:“化解危機的文化之道——東方智慧”中文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9年
4 許長安;;臺灣的語文政策沿革及語文使用現(xiàn)狀[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5 蘇培成;;評“漢字改革的屢戰(zhàn)屢敗論”[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xué)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6 董琨;;黎錦熙先生的辭書學(xué)理論與實踐[A];中國辭書學(xué)會第六屆中青年辭書工作者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俊玄 商務(wù)印書館;紀念國語運動及其先驅(qū)者[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1年
2 北京大學(xué) 蘇培成;從“國語”到普通話[N];中國教育報;2006年
3 李志江;海峽兩岸漢語語音規(guī)范的差異[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院報;2006年
4 周振鶴;從方言認同、民族語言認同到共通語認同[N];文匯報;2008年
5 本報記者 張皓 梁先學(xué);一個被女人守護了千百年的秘密[N];中國民族報;2002年
6 沈潔;“她”的崛起[N];東方早報;2010年
7 王寧;中國新語文的奠基人[N];人民日報;2010年
8 華宗德(發(fā)自德國);百年努力 任重道遠[N];中華讀書報;2001年
9 張育泉;語言文字劃時代的變革[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10 劉照雄;回顧推普工作五十年[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熊南京;二戰(zhàn)后臺灣語言政策研究(1945-2006)[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7年
2 袁辰霞;新時期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1年
3 曾曉潔;現(xiàn)代漢語母語教育演進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9條
1 李靜;民國時期廣東國語運動研究[D];暨南大學(xué);2012年
2 鄭林杰;臨汾方音百年來的演變[D];山西大學(xué);2007年
3 劉沛生;近代國語運動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07年
4 張嵐;海峽兩岸現(xiàn)代漢語通用語語音差異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09年
5 孫海娜;我國國家通用語[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06年
6 趙靜;胡適語文教育思想研究[D];揚州大學(xué);2008年
7 陳金香;現(xiàn)代漢語語法學(xué)的一部開創(chuàng)性著作[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xué);2004年
8 榮蓉;現(xiàn)代漢語審音工作的回顧及思考[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9 種海萍;趙元任與美國漢語教學(xué)[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16168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16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