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倫理視角下審視胡適的翻譯活動
本文選題:翻譯倫理 切入點:胡適 出處:《外國語文》2013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翻譯活動中,譯者作為操作主體,其自身所具有的倫理觀和所處的倫理環(huán)境對其翻譯文本和翻譯方法的選擇都會產生極大影響。從翻譯倫理的視角,進一步從微觀層面剖析了胡適先生的翻譯活動。胡適先生在翻譯文本選擇上主要偏向于詩歌、戲劇等西方文學原著的翻譯,在翻譯方法上主張直譯,翻譯話語選擇上主張白話,作者認為這些都與他自身以及當時社會的倫理觀密切相關。
[Abstract]: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the translator, as the subject of operation,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texts and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thics. From the microcosmic level,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of Mr. Hu Shi. In his choice of translation text, he mainly favor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original works of Western literature, such as poetry and drama, and advocates literal translation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vernacular in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discours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ll thes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his own and the ethics of the society at that time.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翻譯學院;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史國強;也向西風舞一回——論胡適與白話翻譯文學[J];社會科學輯刊;2000年06期
2 廖七一;論胡適詩歌翻譯的轉型[J];中國翻譯;2003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富偉;;論胡適的聊齋學研究(續(xù))[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2 程永生;描寫與交際——我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研究的兩大主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 許文勝;;從漢語外來新詞研究看文化策略的變遷[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李志英;異化、歸化的理據(jù)與層面[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5 馬亞娜;;翻譯中歸化與異化在句法上的體現(xiàn)[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王安原;吉哲民;;對譯者角色——“隱身”的分析[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7 周茹薪;論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陳麗;;偶爾露崢嶸——權力話語理論與胡適譯《最后一課》[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9 陳宏斌;;文化翻譯的策略——《儒林外史》英譯本個案分析[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10 張德讓;;清代的翻譯會通思想[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姚瓏;;網(wǎng)格理論在翻譯中的應用——以林語堂編譯《虬髯客傳》為例[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陳愛中;;以舊的姿態(tài)矗立——重讀《嘗試集》[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吳建;;從文學翻譯中錯位文化意象的處理談起:翻譯文學一定要保留“洋裝”么?[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楊士焯;;論譯者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5 李明棟;;從一首古詩的翻譯看功能翻譯理論[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郭莉;;揭秘信息誤讀——試論《潮騷》譯本中的翻譯問題[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高永欣;;翻譯理論與譯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8 林莉莉;;英漢翻譯寫作觀[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朱思;;從奈達的“對等”理論看兒童文學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10 黃瑋;;文化生態(tài)平衡與適度翻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云才;文本意義的詮釋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秀英;中國當代翻譯文學系統(tǒng)中主體間關系的生態(tài)分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高玉蘭;解構主義視閾下的文化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馮軍;論外宣翻譯中語義與風格的趨同及篩選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黃芳;跨語際文學實踐中的多元文化認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崔紹懷;中國魯迅《野草》研究史論[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盧玉卿;文學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焦晴;從順應論角度看雙關廣告語的翻譯[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達夫的情愛生活與其文學創(chuàng)作[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楊巧蕊;唐詩英譯翻譯批評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王平;論重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韓雨葦;東坡詞英譯賞析—審美移情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朱姍姍;形神兼?zhèn)鋄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彭強;從等效理論看辜正坤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鄭清斌;妥協(xié)、互動、融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劉菲菲;論林語堂英譯《浮生六記》的審美再現(xiàn)[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孫瑞;朱生豪翻譯風格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史云波;胡適對中國現(xiàn)代翻譯事業(yè)的貢獻[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0年03期
2 高新;;從翻譯的特殊性看歸化和異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年12期
3 高新;剛成;;從翻譯的特殊性看歸化和異化[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1期
4 涂兵蘭;;論切斯特曼翻譯倫理模式[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5 周殿龍 ,沈志剛;“五四”時期胡適關于書面語改革主張一瞥[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6 李紅綠;趙娟;;胡適翻譯思想探析[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年02期
7 史云波;胡適對中國現(xiàn)代翻譯事業(yè)的貢獻[J];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0年04期
8 高新;;論影響翻譯方法選擇的客觀因素[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8年11期
9 沈悅英;;從意識形態(tài)角度看翻譯[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年09期
10 鄭國民;胡適對白話文教學的貢獻[J];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世芝;;翻譯、翻譯主體性與翻譯倫理[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2 李賢華;于淼;呂雅娟;;題錄信息的機器翻譯方法[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明明;洪宇;姚建民;朱巧明;;基于音譯和網(wǎng)絡的命名實體翻譯方法研究[A];第六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彭博;;外來詞的作用和翻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陳晴;姚天順;張俐;姜濤;石磊;李彥丹;肖桐;;基于謂詞驅動模板的漢日機器翻譯方法[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張捷;陳群秀;;提高日漢機器翻譯系統(tǒng)翻譯質量的研究[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2002年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7 王海峰;;多策略的機器翻譯[A];中文信息處理前沿進展——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五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8 劉鵬;宗成慶;;基于人機交互的統(tǒng)計翻譯方法[A];機器翻譯研究進展——第四屆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9 付雷;呂雅娟;劉群;;基于句型模板和統(tǒng)計機器翻譯技術的翻譯方法[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呂永進;鄭承萍;;外國人名、地名翻譯中的漢字應用問題[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蒙;漢字思維和拼音思維是不一樣的[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袁偉時;“私塾弟子”與胡適的箴言[N];南方周末;2008年
3 根秋多吉;我州選送的5篇翻譯論文入選[N];甘孜日報(漢文);2007年
4 謝f ;文言、白話:母語教育的共同資源[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5 本報記者 賈婧;口語翻譯:突破語言通訊障礙的“法寶”[N];科技日報;2007年
6 黃寶生;佛經翻譯的啟示[N];中華讀書報;2003年
7 楊桂青;漢學讓我們重新打量這個世界[N];中國教育報;2007年
8 歐陽晨雨;不應強限網(wǎng)絡語言使用[N];民營經濟報;2006年
9 陳鍵興;杜正勝說成語使人思想懶惰,遭余光中痛批[N];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
10 李文海;文貴通達[N];人民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方薇;忠實之后:翻譯倫理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2 劉桂蘭;論重譯的世俗化取向[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葛林;論跨文化倫理對翻譯的規(guī)約[D];廈門大學;2008年
4 王莉娜;翻譯的折衷主義及倫理視角[D];復旦大學;2009年
5 駱賢鳳;后現(xiàn)代語境下的譯者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6 彭發(fā)勝;翻譯與中國現(xiàn)代學術話語體系的形成[D];北京大學;2008年
7 胡顯耀;當代漢語翻譯小說規(guī)范的語料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8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蔡平;文化翻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封一函;結構與解構:從喬姆斯基到韋努蒂[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辜瑩瑩;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的批判性研究[D];廈門大學;2006年
2 孫雪薇;翻譯的歸化與異化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3 馬姝;從文化角度看習語的語用翻譯方法[D];東北財經大學;2005年
4 曾艷;從目的論角度探討影視作品的字幕翻譯[D];重慶大學;2007年
5 吾見才讓;試論藏漢翻譯的虛詞翻譯方法[D];西北民族大學;2006年
6 毛春華;文本功能對翻譯策略的主導[D];中南大學;2008年
7 張琳;從系統(tǒng)論角度看翻譯策略的實現(xiàn)[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8 李磊;隱喻及其翻譯[D];寧夏大學;2005年
9 陶源;語言模糊性與翻譯[D];武漢大學;2005年
10 彭錦;《紅樓夢》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關聯(lián)理論的運用[D];中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5943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9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