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chǎn)黨宣言》在中國的早期翻譯與傳播
本文關鍵詞: 《共產(chǎn)黨宣言》 翻譯選擇 傳播 出處:《外國語文》2011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共產(chǎn)黨宣言》是中國人最早接觸到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也是被翻譯和重釋最多的對象。學界對于《宣言》的全譯本關注較多,對其早期翻譯傳播則多流于史實概述,對早期翻譯中選擇及重譯現(xiàn)象的研究也欠缺。本文全面梳理《宣言》的早期翻譯情況,著重考察不同階段的翻譯選擇及選擇的原因,即誰翻譯了什么及為什么選擇翻譯這些內容!缎浴返脑缙诜g,不但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翻譯傳播的開始及翻譯模式的縮影,也為探究翻譯在思想文化傳播中的意義和地位提供了典型案例。
[Abstract]:The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s one of the earliest Marxist works in China, and also the object of most translation and reinterpretation. Schola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full translation of the Manifesto, while the early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 Manifesto are mostly summarized in historical facts. There is also a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phenomenon of choice and retranslation in early translation.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reviews the early translation of the Declaration, focusing on the reasons for the choice of transl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The early translation of the Manifesto is not only the beginning of Marxist translation in China and the epitome of the translation model. It also provides a typical case for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position of transl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作者單位】: 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
【分類號】:H059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永生;;翻譯主體性研究和描寫交際翻譯學的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吳之惃;“洪門”考源[J];安徽史學;2003年01期
3 周寧;試論互助進化思想在中國的興起[J];安徽史學;2005年02期
4 卞福英;;中國古典詩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譯[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5 張錦蘭,張德讓;譯語文化與譯作的變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6 吳先伍;柏格森哲學對李大釗時間觀的影響[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歐陽躍峰;20世紀中國史學的論爭與發(fā)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8 相華利;漢英動物文化對比及翻譯[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9 朱娥;從英漢民族思維差異看句子翻譯[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3期
10 張纓;;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政治文化建設[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金明;;對英漢“文化限定詞語”的思考[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2 周海波;;失落的“女神”——《女神》及其新詩的“現(xiàn)代性”問題[A];郭沫若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C];2000年
3 高黎平;;晚清在閩美國傳教士西學翻譯的興與衰[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嵇德全;;論英漢比喻翻譯中的等值與文化差異[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5 譚雙泉;曾靜;;略論李大釗早期道德觀[A];李大釗研究論文集[C];1999年
6 武際可;;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力學?[A];力學史與方法論論文集[C];2003年
7 徐先蕊;;孫中山政黨政治理論與實踐論綱[A];“辛亥革命與20世紀中華民族振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8 陳廷湘;;重釋五四運動發(fā)生的觀念基礎[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9 王鵬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關于社會主義的路徑選擇及心態(tài)論析——以惲代英選取社會主義思潮為例[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陳國清;;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的轉折[A];中國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京力;歷史評價論研究——以中國古代評價問題為中心[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2 顧衛(wèi)星;明清學校英語教學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3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4 屈永華;國民意識的覺醒與傳統(tǒng)法律的近代化[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5 楊平;康德與中國現(xiàn)代美學思想[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韓子滿;文學翻譯中的雜合現(xiàn)象[D];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7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權力話語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8 周志軍;歷史叢林中的路標[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9 侯懷銀;20世紀上半葉中國教育學發(fā)展問題的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0年
10 韓亞光;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知識分子問題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文革;中國文化局限詞及其翻譯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00年
2 連幼平;維新派的翻譯理論及實踐在中國翻譯史上的影響(1894—191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3 沈繼誠;論功能對等原則與漢語廣告英譯[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4 姜春霞;漢英稱謂語對比與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5 李建紅;奈達理論和旅游資料英語翻譯[D];廣西大學;2001年
6 彭春華;晚清政治法律著作漢譯模式研究[D];廣西大學;2001年
7 杜衡;清末圖書出版新格局的形成及意義[D];蘇州大學;2001年
8 傅夢媛;關聯(lián)理論與語用翻譯[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9 彭勝華;五四新文學與五四運動及五卅運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10 張芹;《晨報》附刊與“五四”新文化運動[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在輝;;早期受控之魯迅的翻譯選擇[J];外語學刊;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西北大學 陳漢良 陳國慶;五四時期翻譯活動與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思想傳播[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唐麗;從中國社會大文化語境視角研究翻譯選擇的目的[D];重慶大學;2004年
2 畢燕燕;從2001-2006外文圖書在中國的翻譯出版現(xiàn)狀看本土文化對翻譯選擇的影響[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范曄;譯者主體性與翻譯選擇[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06年
4 尹平芬;翻譯家董樂山先生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5 牟百冶;詩歌翻譯中譯者的角色[D];西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吳春廣;譯者主體性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7年
7 魏國珍;從操縱論視角管窺徐志摩詩歌翻譯[D];中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5544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5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