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學觀照下的譯者道德
本文關(guān)鍵詞: 學術(shù)精神 目的論 伽達默爾闡釋學 譯者道德 出處:《河南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通過對目的論的辯證評價,使用伽達默爾的闡釋學系列概念對目的論在譯者道德建設方面的缺陷加以分析和批評,指出其危害性并嘗試對樹立譯者道德標準問題給出闡釋學的建議: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應帶有偏執(zhí)的、不可否定的目的,而應秉著學術(shù)精神和文本進行開放性的闡釋學對話。
[Abstract]:Based on the dialectical evaluation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riticizes the defects of Skopos theory in the moral construction of translators by using Gadamer's hermeneutics series of concepts. The author points out its harmfulness and tries to give some hermeneutical suggestion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ranslator's moral standard: the translator should not have a paranoid and undeniable purpos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but should engage in an open hermeneutical dialogue with the academic spirit and the text.
【作者單位】: 河南廣播電視大學;
【基金】:2009年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2009BYY003)
【分類號】:H05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敏;顏文娥;;如何更好發(fā)揮釋意派理論對口譯的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2 楊凡;;從《春江花月夜》三種譯文比較看文學翻譯標準問題[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7期
3 張曉;;準確理解是翻譯的前提——海明威《士兵之家》兩個中譯本的比較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4 莊芹;;論譯者的主體性和社會文化規(guī)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5 張錫偉;;漢語古詩詞中的比喻及其翻譯策略[J];長城;2010年04期
6 張藝寧;;從《牛虻》譯本中透視文學的“雅”譯觀[J];長城;2010年06期
7 李謐;許淵沖的詩譯“三美”說[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熊亭玉;王慧;;從翻譯活動中的絕對忠實到創(chuàng)造性叛逆[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嚴曉江;;興、觀、群、怨——論梁實秋的著譯內(nèi)涵[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王蓓;戈玲玲;;淺議《簡·愛》兩個中譯本[J];成都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2條
1 王薇生;;高爾基《海燕》譯文的歷史鉤沉——兼評瞿秋白、戈寶權(quán)、宜蘭的幾種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2 王薇生;;高爾基《海燕》譯文的歷史鉤沉——兼評瞿秋白、戈寶權(quán)、宜蘭的幾種文本[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謝龍新;文學敘事與言語行為[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田小勇;文學翻譯模糊取向之數(shù)字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賀顯斌;論權(quán)力關(guān)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5 酈青;李清照詞英譯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遲慶立;文化翻譯策略的多樣性與多譯本互補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7 費玉英;小寶西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孫立春;中國的日本近現(xiàn)代小說翻譯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9 林作帥;論上海翻譯文學與本土文學的張力與對話(1843-1919)[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10 李潔;琴聲何處不悠揚[D];蘇州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林穎;文學創(chuàng)作中文體深隱原因探究[D];江西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劉仕敏;以韋努蒂的解構(gòu)主義翻譯觀解讀王際真的《紅樓夢》英譯本[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3 馬耀娟;從喬治·斯坦納的翻譯理論看譯者主體性[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王婉鴻;論辜氏《論語》英譯本中文化意象的傳遞[D];吉林大學;2011年
5 叢倩倩;《儒林外史》中帶標記的被動句英譯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6 徐曼曼;翻譯美學視角下的《秘密花園》兩漢譯本比較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邵成;楊憲益漢詩英譯中的文化翻譯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園園;從文學文體學看《哈克貝利·芬歷險記》三個中譯本的風格翻譯[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秦秋福;論異化翻譯[D];廣西民族大學;2011年
10 安娜;《圣經(jīng)》中文和合本與法文塞貢本在基本概念詞翻譯上的差異及其文學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中林;馬秀蓮;;從目的論和接受美學看廣告文體翻譯[J];商場現(xiàn)代化;2007年04期
2 周發(fā)財;李小平;;自然法中的目的論[J];理論界;2007年08期
3 陳煉;;功能翻譯理論在商標翻譯中的運用[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11期
4 袁澤玲;;從目的論角度淺談幾則標示語的翻譯[J];雙語學習;2007年12期
5 陳麗嬌;;從目的論看“五四”前的兒童文學翻譯[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年12期
6 林玉華;;從目的論看旅游資料漢譯英[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7年04期
7 周錳珍;;從目的論看商務文本的翻譯策略[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李曉梅;;從目的論談英文影片字幕漢譯的策略[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9 張海鷗;;譯者主體性在影視字幕翻譯中的體現(xiàn)[J];電影評介;2008年09期
10 呂建英;;從目的論看廣告翻譯策略[J];文教資料;2008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蔣祈楠;;翻譯目的論指導下中國古典詩詞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譯[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盧祖瑛;;目的論在當今翻譯實踐中的廣泛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周貝;;目的論關(guān)照下的《達·芬奇密碼》中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4 李琳琳;;翻譯目的論與翻譯策略[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二輯)[C];2008年
5 桂起權(quán);;系統(tǒng)科學:生物學理論背后的元理論[A];全國復雜性與系統(tǒng)科學的理論、方法及應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吉靈娟;;功能翻譯理論對翻譯專業(yè)口譯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溫年芳;;目的論與《茶館》譯介[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8 王明安;;科學發(fā)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升華[A];2006年湖南社科聯(lián)學科前沿問題研究論壇論文集[C];2006年
9 劉科;;從目的論視角看導游口譯策略選擇中的文化制約[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葉超;蔡運龍;;地理學方法論:主觀與客觀的思辨[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shù)論文摘要集[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復旦大學校長 楊玉良;應堅守學術(shù)精神和學術(shù)傳統(tǒng)[N];中國教育報;2009年
2 《云夢學刊》主編 余三定;尋找失落的學術(shù)精神[N];社會科學報;2011年
3 記者 徐漣;堅守學術(shù)精神與文化品格[N];中國文化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趙鳳華;大學和學者要堅守學術(shù)精神[N];科技日報;2009年
5 魏文彪;傳承學術(shù)精神是對季羨林的最好紀念[N];中華讀書報;2009年
6 本報記者 汪瀅;研究“一代宗師” 傳承學術(shù)精神[N];上饒日報;2006年
7 南京大學教授、南京大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董健;從學人之“罵”看學術(shù)精神的萎縮[N];中華讀書報;2008年
8 孟繁仁;蕩盡風濤鑄精神[N];太原日報;2007年
9 劉艷平;再現(xiàn)和弘揚北大學術(shù)精神[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10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 執(zhí)筆人 董佰壹 李金慧 武建敏;法律文本的目的論向度[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欣;辯證法視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論——從康德哲學引出的一種思考[D];復旦大學;2004年
2 張曦;目的論視角的龐德翻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3 王平;目的論視域下的康德歷史哲學[D];復旦大學;2004年
4 倪勝;《判斷力批判》體系探微[D];復旦大學;2005年
5 王濤;朝向善:對亞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論的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6 崔潔;刑事證據(jù)法目的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洪慶福;神秘主義文化視域中的中西詩學本質(zhì)“合一”論[D];蘇州大學;2003年
8 于慧;清代嘉(慶)道(光)之際詩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9 許恒兵;理解“歷史規(guī)律”[D];南開大學;2009年
10 舒躍育;心理動力系統(tǒng)與心理學的目的論原則[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y囂煜,
本文編號:14949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494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