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本”的標本兼治——《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有關(guān)問題稽考
本文關(guān)鍵詞:對“標本”的標本兼治——《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有關(guān)問題稽考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遠西奇器圖說錄最》 標本 名稱等問題 稽考
【摘要】:《遠西奇器圖說錄最》系明末清初我國科技翻譯中的一部力作,被譽為我國西學東傳的一個"標本"。對于該"標本",近年來研究甚多,成果亦豐。由于種種原因,相關(guān)研究成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名稱方面的問題尤為突出,主要體現(xiàn)在"標本"初名的認定、書名的書寫及流變,作者鄧玉函中文姓名及字的書寫以及"標本"底本中文譯名等方面。本文對以上問題進行力所能及的稽考。
【作者單位】: 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文研究中心;漳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外事辦公室;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我國翻譯史上曾涌現(xiàn)幾次大潮,明末清初之科技翻譯即其中之一。既是翻譯大潮,它理應有數(shù)量可觀且影響不菲的譯作。事實上正是如此,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譯中便有為數(shù)不少的重要譯著,其中被鄒振環(huán)目為“影響中國近代社會的一百種譯作”者便有近10部,分別是:《坤輿萬國全圖》《幾何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中德關(guān)系史研究在中國[J];德國研究;1996年01期
2 田淼;張柏春;;薛鳳祚對《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所述力學知識的重構(gòu)[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3 武際可;《遠西奇器圖說》——一部偉大的科學啟蒙著作——力學史雜談之十七[J];力學與實踐;2004年05期
4 張柏春;田淼;劉薔;;《遠西奇器圖說錄最》與《新制諸器圖說》版本之流變[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6年02期
5 田淼;張柏春;;梅文鼎《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注研究[J];中國科技史雜志;2006年04期
6 張柏春;王徵與鄧玉函《遠西奇器圖說錄最》新探[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6年01期
7 康志杰;明清來華耶穌會士漢名瑣議[J];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道彬;;論凌廷堪與西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2 章永俊;;清中后期京師學人的交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葛劍雄;;中國家譜的總匯 家譜研究的津梁——《中國家譜總目》評介[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4 方立軍;;試論嘉道年間西北邊疆史地學者的防務思想[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劉道勝,朱昌榮;明代徽州方志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歐陽躍峰;姚彥琳;;近代教會報刊的在華傳播——以《萬國公報》為考察的中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7 汪乾;;民族主義在中國的源起與成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曠喬華;唐去非;;論“五四”前后陳獨秀的宗教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1期
9 章昕;;《宋元戲曲史》、《中國戲劇史長編》及《中國戲曲通史》著者治學方法之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10 薛寒冬;;林黛玉形象中的喜劇色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翠玲;;媒介演變與文化傳播的獨特景觀——中國編輯出版史的認識價值[A];中國編輯研究(2007)[C];2007年
2 ,
本文編號:13075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307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