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方言區(qū)片劃分語音標準的層級和主次
本文關鍵詞:漢語方言區(qū)片劃分語音標準的層級和主次
更多相關文章: 方言分區(qū) 語音標準 語音層級 音節(jié)類
【摘要】:跟傳統(tǒng)利用早期歷史性條件、晚期歷史性條件及現(xiàn)在平面性條件區(qū)分大方言、次方言和小方言的做法不同,文章提出利用漢語語音自身層級系統(tǒng)(音節(jié)-音位-音值)的特征來進行漢語方言的區(qū)片劃分:用音節(jié)層面的音節(jié)類(俗稱字類)分合標準作為第一層級方言分區(qū)的語音標準;用音位層面的音類分合(不造成音節(jié)類分合)標準作為第二層級方言分片的語音標準;用音類或音類分合的具體音值(不造成音類和音節(jié)類分合)作為第三層級方言小片的語音標準。在權衡同一個層級語音標準的主次方面,我們貫徹以下幾條原則:第一,早期的音節(jié)類或音類分合比晚期的音節(jié)類或音類分合重要,早期的音值特征比晚期的音值特征重要;第二,音節(jié)類或音類的合并比音節(jié)類或音類的分化重要;第三,大的音節(jié)類或音類分合比小的音節(jié)類或音類的分合重要;第四,轄字多的音節(jié)類或音類分合比轄字少的音節(jié)類或音類分合重要;第五,音節(jié)類或音類分合規(guī)律明顯的比分合規(guī)律不明顯的重要;第六,典型的音值特點比非典型的音值特點重要。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漢語方言分區(qū)語音特征的層級和主次研究——以粵桂毗連地區(qū)漢語方言區(qū)片劃分為例》(批準號:12CYY008)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粵桂毗連地區(qū)漢語方言語音比較研究——以嶺南古都封開方言為樞紐》(11YJC740035)
【分類號】:H17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一)關于方言區(qū)片劃分的性質(zhì)問題關于方言分區(qū)工作的性質(zhì),目前學界主要有兩種看法:一是把方言分區(qū)工作看作是方言地理類型的分類[1]或共時語言特征的分類[2];二是把方言分區(qū)看作是方言間親疏遠近的譜系分類[3]。前者分區(qū)時多使用共時層面的語言結(jié)構特征,而后者多使用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小凡;;漢語方言分區(qū)方法再認識[J];方言;2005年04期
2 韓莎莎;;元曲里的“呆”字音在昌邑方言中的積淀[J];語文學刊;2008年16期
3 高然;對漢語方言分區(qū)問題的再認識[J];學術研究;1997年01期
4 張軍;張永梅;徐彤;;語言學方法與陜北民歌研究[J];榆林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5 溫端政;晉語“分立”與漢語方言分區(qū)問題[J];語文研究;2000年01期
6 周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中原官話(稿)[J];方言;2007年02期
7 郝紅艷;;漢語方言與地域文化的考察[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10期
8 詹伯慧;;廣東粵語分區(qū)芻議[J];學術研究;1988年03期
9 汪平;;再說上海話的分區(qū)[J];方言;2006年03期
10 靳開宇;閆晶淼;;黑龍江方言的形成、特點和分區(qū)[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孟暉;;從普通話水平測試談新時期普通話的語音規(guī)范[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陶昱霖;;《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與《江蘇省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細則(試行)》的比較分析——兼論《大綱》與《評分細則》的關系[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蘇金智;;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diào)查中的雙語雙方言問題[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4 王暉;;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詞匯、語法問題[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單虹;王頤嘉;喬麗華;;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細則研究[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英君;;從上聲偏誤引發(fā)的對PSC語音標準的思考[A];第四屆全國普通話培訓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魏勵;;《簡明海峽兩岸對比詞典》的編寫問題[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8 徐泉;陳佑林;;關于影響普通話水平測試信度和效度因素的分析及對策[A];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9 朱麗紅;;PSC中“說話”項的題型分析和改進建議[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李竹屏;;普通話水平測試在語言測試中的共性與個性[A];第三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何廣見;關于“命題說話”增設“語調(diào)”評分項的思考[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2 本報通訊員 楊旎 本報記者 郭扶庚;規(guī)范創(chuàng)新,和諧發(fā)展:讓我們的漢語內(nèi)外同熱[N];光明日報;2006年
3 何廣見;普通話水平測試涉及到的幾個概念[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4 孫桂平;容易忽視的朗讀問題[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5 劉慧英;關于“蔭”的讀音(上)[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6 何廣見;測試員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水平[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7 何廣見;取消語音錯誤測評要素之思考[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8 何廣見;普通話一級甲等水平的語言表征[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9 何廣見;普通話一級乙等水平的語音表征[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10 本報記者 李玉蘭;審音,為普通話定標準“腔”[N];光明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海燕;江蘇省北部中原官話和江淮官話的分界再論[D];蘇州大學;2007年
2 周楊;計算機漢語方言辨識的理論與方法探討[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王宏佳;湖北咸寧方言詞匯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孟萬春;商洛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彥;梁山方言音變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6 曹廷玉;贛方言特征詞研究[D];暨南大學;200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郭麗;孝感(花園鎮(zhèn))話音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唐麗麗;歷史時期安徽方言的分區(qū)及分布特點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3 程熙榮;景德鎮(zhèn)地區(qū)方言歸屬與分布考察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4 吳媛媛;關于與唇腭裂患者相關的語音標準值[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5 徐芳;沅江市南大膳鎮(zhèn)話語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張文;北方官話200詞表比較[D];廈門大學;2008年
7 郝瀅;臨汾方言詞綴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9年
8 錢華;PSC“說話”測試項的現(xiàn)狀與新的設想[D];浙江大學;2007年
9 劉洋;岳陽方言的語音研究[D];汕頭大學;2007年
10 馮慶莉;《廣韻》和《集韻》方言詞比較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2912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91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