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類“一p就q”復句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發(fā)布時間:2017-12-14 12:39
本文關鍵詞:因果類“一p就q”復句及其對外漢語教學
【摘要】:“一p就q”是現(xiàn)代漢語中可表示因果關系、條件關系、連貫關系的固定復句句式。本文主要以“一p就q”復句表因果關系的用法為研究對象,文中稱為“因果類‘一p就q’復句”。動詞鏈相比于條件關系、連貫關系,“一p就q”復句的因果關系在對外漢語語法研究中一直得不到重視。主要是因為“一p就q”的因果關系大多數(shù)是隱含的,而且因果關系是否凸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說話人意圖。本文第一章介紹因果類“一p就q”復句的相關研究;第二章對“一p就q”三種語義關系做了語法分析,并將因果關系與條件關系和連貫關系做了對比分析,并得出了三者的時間關聯(lián)特征的序列。第三章著重分析因果類“一p就q”復句的句法、語義和語用分析,主要從句法層次、動作鏈和話語類型三方面討論,并引入了解釋語、因果類“一p就q”復句的三個特征和兩個結構形式。第四章主要與典型的因果復句和相關句式進行對比分析。第五章我們通過對搜集到的偏誤進行整理,詳細分析了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并在第六章部分結合教學現(xiàn)狀和教學技巧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我們也希望因果類“一p就q”復句能在對外漢語教材中擁有自己合適的地位。我們希望在本文一系列的對比分析之后,能引起對“一p就q”表示因果關系用法的重視,一方面對某些固定語法句式的隱性語法產(chǎn)生更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不斷完善對外漢語語法教學。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2 程琪龍;Jackendoff“致使概念結構”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7年03期
3 劉丹青;語法調查與研究中的從屬小句問題[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4 邢福義;現(xiàn)代漢語復句問題之研究[J];黃岡師專學報;1994年02期
5 王光全;;也論“一 X 就 Y”結構[J];漢語學報;2005年03期
6 丁力;;復句三分系統(tǒng)分類的心理依據(jù)[J];漢語學報;2006年03期
7 宋作艷;陶紅印;;漢英因果復句順序的話語分析與比較[J];漢語學報;2008年04期
8 施關淦;用“一…就(便)…”關聯(lián)的句子[J];漢語學習;1985年05期
9 龍青然;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重點和難點[J];漢語學習;1990年03期
10 朱其智;;留學生漢語雜糅偏誤分析[J];漢語學習;2007年03期
,本文編號:12879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87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