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說類話語標記的句法語義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言說類話語標記的句法語義研究
【摘要】:本文著重研究句首言說類話語標記的句法、語義和功能特征。第一,基于言說類話語標記與后續(xù)句的話語關(guān)系,可分為兩種話語標記類型:自述式和對祈式。第二,回顧漢英學界對言說類話語標記的研究現(xiàn)狀,重新厘清話語標記的語法性質(zhì):話語標記小句與話語內(nèi)容小句間的復句關(guān)系,可解讀為話語上的標記與內(nèi)容的關(guān)系、語用上的元語言與對象語言的關(guān)系以及句法上的述賓關(guān)系。第三,根據(jù)語言事實和邏輯范疇,可把言說類話語標記劃分為四種語義類型:質(zhì)的確切性、量的簡括性、關(guān)系的誠信性、模態(tài)的客觀性。第四,根據(jù)言說類話語標記與后續(xù)命題句的語義關(guān)系,提出言說類話語標記具有促解增信功能,并做出驗證和認知解釋。最后,討論言說類話語標記的研究對語義語法理論的啟示。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暨南大學中文系;
【基金】: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基于語言類型學的形名組合研究”(編號:12YJA740114)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一般項目“功能語言學視角下的角色關(guān)系及其語言體現(xiàn)”(編號:GD10CWW05) 201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漢語虛詞詞典編撰的方法論創(chuàng)新及其實踐”(編號:12BYY101)的資助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引言一從句法來看,某一句法位置對一定句法結(jié)構(gòu)的語義類型具有制約性,而這一句法對語義的制約性取決于該句法位置與前后句法位置的句法關(guān)系;從語義來看,只有部分語義性質(zhì)的句法結(jié)構(gòu)可進入到該句法位置,句法結(jié)構(gòu)的語義類型對其能否占據(jù)某一句法位置具有決定性,而這一語義對句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登岐;獨立成分的形式、位置等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董秀芳;;話題標記來源補議[J];古漢語研究;2012年03期
3 高書仁;論句群的插入語[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02期
4 祁峰;;“X的是”:從話語標記到焦點標記[J];漢語學習;2011年04期
5 吳亞欣,于國棟;話語標記語的元語用分析[J];外語教學;2003年04期
6 許文龍;;千姿百態(tài)的英語插入語[J];天津教育;1993年05期
7 王蕊;;基于言語行為的“說”類標記語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0年05期
8 馬寧寧;;話語標記語“老實說”的功能分析[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9年10期
9 張成福;余光武;;論漢語的傳信表達——以插入語研究為例[J];語言科學;2003年03期
10 吳安其;;意義的感知和語法的形式[J];語言研究;2011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封小雅;插入成分漢英對比分析[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2 李亞男;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孔箏;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簡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4 郭琴;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多角度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5 徐素琴;實情連接成分的話語標記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6 劉昱昕;現(xiàn)代漢語實情連接成分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7 余奕;“說”類插入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8 李麗娟;現(xiàn)代漢語中“X的是”類話語標記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朱小美;王翠霞;;話語標記語Well的元語用意識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2 張德歲;;“V+Num+是+Num”構(gòu)式初探[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3 周有斌;“不是A,就是B”句表述對象的數(shù)量及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4 李國慶;現(xiàn)代漢語的“不是P,也是Q”復句[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5 馮潔茹;;話語標記語“I think”在訪談節(jié)目中的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6 賴瑋;李丹;;試論“不論(是)……和”在單句中的功能[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8期
7 闞潔;;《三遂平妖傳》因果復句研究[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樊莉囡;;論順應(yīng)性語境構(gòu)建與元語用意識凸顯[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9 劉斐;張虹倩;;“除非”句句式歷時演變研究[J];北方論叢;2011年04期
10 吳鋒文;;面向信息處理的“一標三句式”復句層次關(guān)系判定[J];北方論叢;2012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shù)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2 劉稟誠;;“我A我B(我C/我D)”標題格式[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唐永明;王小捷;文娟;;基于關(guān)聯(lián)詞的復句語言模型[A];第三屆中國智能計算大會論文集[C];2009年
4 胡金柱;沈威;杜超華;;基于規(guī)則的復句中的關(guān)系詞標注探討[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杜超華;沈威;姚雙云;;基于復句語料庫的分詞系統(tǒng)的研究[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胡金柱;沈威;杜超華;羅進軍;;基于渡越矩陣的復句關(guān)系詞自動標注初探[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張運良;;“不是”的用法及自動處理研究[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李艷嬌;楊爾弘;;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連詞考察[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吳善子;漢韓反詰語氣副詞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高蕓;從SDRT的視角探析漢語話語結(jié)構(gòu)的修辭格式[D];西南大學;2011年
5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舒江波;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復句關(guān)系詞自動標識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向二蘭;漢英助動詞句法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楓;英語評論附加語的評價意義及其動因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9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范麗君;漢藏語因果類復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韋寧杰;插入語的主觀性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姜丹丹;面向?qū)ν鉂h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謝亮亮;俄語原因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汪姣;俄語讓步意義的表達及與漢語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佳;印尼留學生11類有標轉(zhuǎn)折復句習得順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肖艷;中高級階段越南學生漢語常用篇章銜接手段偏誤分析[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7 劉婭敏;“反而”和“倒”的對比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8 金燦;現(xiàn)代漢語假設(shè)復句語用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江亞麗;桐城諺語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10 馮曉玲;基于語篇銜接理論的留學生漢語寫作偏誤分析[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宏亮;稱呼語的社交指示功能[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2 朱銘;關(guān)聯(lián)推理中的話語標記語的語用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3 黃敏娥;;話語標記語的認知關(guān)聯(lián)論闡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4 盧江;;析標記語“不是我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5期
5 朱麗敬;;話語標記語的語用學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6 張登岐;獨立成分的形式、位置等芻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7 徐志紅;話說“就是”和“就是說”[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來魯寧,郭萌;稱呼語及其語用功能[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9 侯英俠;談括號與破折號的注釋用法[J];標準化報道;1998年03期
10 王薇;;篇章的銜接與連貫理論及其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啟示[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李秀明;漢語元話語標記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劉海燕;崇明方言的指示詞系統(tǒng)和指示范疇[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2 彭湃;表結(jié)果的紀效連接成分的結(jié)構(gòu)、語義功能分析[D];延邊大學;2004年
3 李亞男;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4 沈娉;話語標記語與元認知[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郭琴;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多角度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勇忠;信息短路下的話語標記[J];外語學刊;2003年03期
2 曾立英;“我看”與“你看”的主觀化[J];漢語學習;2005年02期
3 王影;朱妮娜;;“你別”的語法功能研究[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年06期
4 李宗江;;關(guān)于話語標記來源研究的兩點看法——從“我說”類話語標記的來源說起[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2期
5 董秀芳;;漢語書面語中的話語標記“只見”[J];南開語言學刊;2007年02期
6 王慶霞;;在演變中的交際共鳴型話語標記“我們都知道”[J];語文學刊;2011年08期
7 董秀芳;;來源于完整小句的話語標記“我告訴你”[J];語言科學;2010年03期
8 陳麗君;;話語標記“我給你說”的演變過程[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陳麗君;;試析作為話語標記的“我給你說”[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10 盧莉;話語運用的銜接與連貫:BEC的啟示[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安娜;侯敏;;基于傳媒語言語料庫的話語標記自動識別與消歧研究[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yīng)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2 殷治綱;李愛軍;王霞;;“嗯”、“啊”類話語標記的語音學研究[A];2007’促進西部發(fā)展聲學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易美珍;;“我想”的語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劉金虎;賀敬華;李蓮;;古漢語中名詞作狀語的語義類型[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曉偉;韓群;;單用“X是X”的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6 郭曙綸;陸汝占;陳玉泉;高峰;;論動詞的邏輯論元[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7 王安琛;;試論地方農(nóng)村工作會議典型報告的語篇結(jié)構(gòu)——以膠南市二零零五年農(nóng)村工作會議為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郭文燕;;區(qū)別詞新探[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2年
9 江荻;;藏語動詞的及物性、自主性與施格語言類型[A];內(nèi)容計算的研究與應(yīng)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7年
10 安娜;侯敏;;語料庫中的插入語標注研究[A];第三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董秀芳 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語法化研究:爭議與發(fā)展并存[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包敏娜;基于蒙古語影視劇語料庫的話語標記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2年
2 徐欣;基于語料庫的英漢小說語篇中話語標記功能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劉麗艷;口語交際中的話語標記[D];浙江大學;2005年
4 劉吉艷;漢語新詞語詞群現(xiàn)象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張明輝;認知類動詞及相關(guān)句式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張娟;現(xiàn)代漢語持續(xù)反復義格式研究[D];北京大學;2013年
7 趙燕珍;趙莊白語參考語法[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8 鹿榮;現(xiàn)代漢語供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9 左雙菊;位移動詞“來/去”帶賓能力的歷時、共時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宇鳳;漢語語用偏向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超;《楊瀾訪談錄》中的常用話語標記“然后”和“所以”[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2 楊天明;現(xiàn)代漢語換言類話語標記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3 孫廷廷;現(xiàn)代漢語回溯性話語標記考察[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4 王露;漢日附和類話語標記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5 鄭青青;漢韓話語標記“哪里”與“(?)”的對比[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6 嚴川;“你V”類話語標記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7 于春;漢語話語標記“好了”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8 李鑫;漢語口語話語標記“我說/你說”研究[D];渤海大學;2013年
9 曹e鴈,
本文編號:1255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55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