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自然語流中韻律詞時長分布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1-21 16:36

  本文關鍵詞:自然語流中韻律詞時長分布對比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音節(jié) 韻律詞 時長


【摘要】:文章根據(jù)馮勝利對漢語韻律詞的劃分,從語言的聲學角度上對不同結構單音節(jié)、雙音節(jié)和三音節(jié)韻律詞在自然語流中的時長分布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表明在單音節(jié)韻律詞中感嘆詞時長最大,單音節(jié)+輕聲構成的單音節(jié)韻律詞中首字的時長次之,并列使用的四個單音節(jié)韻律詞中首字時長最大,尾字其次;在雙音節(jié)韻律詞中首字的時長均高于尾字,在五種雙音節(jié)韻律詞中總時長以感嘆語最長,復合式次之;在三音節(jié)韻律詞中,首音節(jié)最長,尾音節(jié)次之,中字最短。對比單、雙、三音節(jié)韻律詞總時長,發(fā)現(xiàn)韻律詞的總時長與音節(jié)的個數(shù)關系不大,而與語義緊密度和情感關系更大。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chuàng)新資助項目(項目編號:12ZS030)
【分類號】:H11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科學、言語工程技術和語音分析等手段的快速發(fā)展及語音合成的需求,韻律研究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韻律又稱節(jié)律、音律等,與音高、音長和音強等聲學變量有關,韻律成分主要靠語音的音高、音長和音強等方面的差異來加以區(qū)別(Scott,1982;Streeter,1978;Gran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林茂燦 ,顏景助 ,孫國華;北京話兩字組正常重音的初步實驗[J];方言;1984年01期

2 楊順安;;北京話多音節(jié)組合韻律特性的實驗研究[J];方言;1992年02期

3 鄧丹;石鋒;呂士楠;;普通話四音節(jié)韻律詞的時長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04期

4 馮勝利;;論漢語的“自然音步”[J];中國語文;1998年01期

5 王洪君;;漢語的韻律詞與韻律短語[J];中國語文;2000年06期

6 馮勝利;論漢語的“韻律詞”[J];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潔;;合肥話派生式“子”綴詞初探[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2 左巖;淺析韻律研究中的幾個概念[J];北京大學學報(外國語言文學?);1999年S1期

3 王衛(wèi)兵;;中文分詞連寫可行性考察[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李昊;;小議“談何容易”[J];編輯之友;2011年06期

5 秦華鎮(zhèn);“X化”結構構成限制及條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李倩;;“沒A沒B”構式的認知語用分析[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7 熊一民;;武漢方言的長音結構[J];長江學術;2007年04期

8 張雅珊;;淺談“X門”結構及修辭動因[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8期

9 江鷹;劉楚群;;“V起”與“V起來”辨微[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10 楊慧;;現(xiàn)代漢語Vs較Vd多現(xiàn)于主賓位置的韻律成因[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2 盧穎超;李雅;陶建華;許小穎;;連續(xù)語流中重音標注和大規(guī)模重音語料庫建設[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3 賈媛;;普通話同音異構兩音組重音類型辨析[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4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5 盧穎超;李雅;陶建華;許小穎;;連續(xù)語流中重音標注和大規(guī)模重音語料庫建設[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6 賈媛;;普通話同音異構兩音組重音類型辨析[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7 賈媛;李愛軍;;論普通話重音的層級性——基于語音事實的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銀沛月;;成都口音普通話“去聲+去聲”雙音節(jié)詞重音研究之簡介[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9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10 梁潔;楊新璐;;維吾爾語韻律層級邊界感知及其聲學特征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輝;漢語借詞音系學[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鳳杰;漢英對比韻律系學中的若干問題[D];南開大學;2010年

3 方清明;現(xiàn)代漢語名名復合形式的認知語義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4 金星;聽障兒童韻律詞重音的聲學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王俊;現(xiàn)代漢語離合詞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曉慧;動詞后“上”與“下”、“來”與“去”的語義演變及其不對稱性[D];浙江大學;2010年

7 殷治綱;漢語普通話朗讀語篇節(jié)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劉冬青;北京話副詞史(1750-1950)[D];蘇州大學;2011年

9 張燁;支讖譯經(jīng)“構詞法”及“造詞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劉云;漢語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敏;“難不成”的衍生過程[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云付靜;同義副詞A式與AA式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陸曉燕;修辭學視閾下英漢聲韻和押韻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梅那;同素近義單雙音節(jié)語氣副詞習得偏誤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5 曾檢紅;限制副詞“只”與“X”的粘合[D];南昌大學;2010年

6 吳慧穎;“人人”與“每個人”的比較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7 張海霞;“繼而”的詞匯化[D];河南大學;2011年

8 歐亞麗;系統(tǒng)功能音系學初探[D];西南大學;2011年

9 曲桂敏;學唐詩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韓鈺;中高級水平留學生漢語作文中的韻律偏誤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林茂燦 ,顏景助;北京話輕聲的聲學性質[J];方言;1980年03期

2 林茂燦 ,顏景助 ,孫國華;北京話兩字組正常重音的初步實驗[J];方言;1984年01期

3 顏景助;林茂燦;;北京話三字組重音的聲學表現(xiàn)[J];方言;1988年03期

4 楊玉芳;句法邊界的韻律學表現(xiàn)[J];聲學學報;1997年05期

5 王蓓,楊玉芳,呂士楠;漢語韻律層級結構邊界的聲學分析[J];聲學學報;2004年01期

6 端木三;;重音理論和漢語的詞長選擇[J];中國語文;1999年04期

7 徐世榮;雙音節(jié)詞的音量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2年02期

8 林茂燦 ,顏景助;普通話輕聲與輕重音[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0年03期

9 馮勝利;論漢語的韻律結構及其對句法構造的制約[J];語言研究;1996年01期

10 馮勝利;論漢語的“韻律詞”[J];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韞佳,初敏,賀琳,馮勇強;連續(xù)話語中雙音節(jié)韻律詞的重音感知[J];聲學學報(中文版);2003年06期

2 林茂燦;普通話語句的韻律結構和基頻(F_0)高低線構建[J];當代語言學;2002年04期

3 馬強;丁麗娟;于洪志;;倉央嘉措情歌聲學分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4 王蓓,楊玉芳,呂士楠;漢語韻律層級結構邊界的聲學分析[J];聲學學報(中文版);2004年01期

5 林茂燦;漢語語調與聲調[J];語言文字應用;2004年03期

6 熊子瑜;韻律單元邊界特征的聲學語音學研究[J];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02期

7 王紅斌;鄭承萍;;北京故宮導游話語中“那么”的功能差別及其韻律特征[J];浙江旅游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仲曉波,楊玉芳;國外關于韻律特征和重音的一些研究[J];心理學報;1999年04期

9 邢梅萍;影響北京話音節(jié)時長的實驗研究[J];聊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3期

10 馮勝利;論漢語的“韻律詞”[J];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韞佳;初敏;賀琳;馮勇強;;語句中雙音節(jié)韻律詞重音感知的初步研究[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3 王蓓;楊玉芳;呂士楠;;漢語韻律層級邊界結構的聲學相關物[A];新世紀的現(xiàn)代語音學——第五屆全國現(xiàn)代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4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5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6 施榆生;;漳州方音詩詞吟誦初探[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7 陳瑩;;英漢節(jié)奏對比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韓淑紅;吳遠慶;;《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一、五版英源外來詞語對比考察[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9 楊玉芳;;句法邊界的聲學語音學表現(xiàn)[A];第四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6年

10 王蓓;楊玉芳;;漢語重讀音節(jié)的時長變化模式研究[A];中國聲學學會2002年全國聲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泰州師專 何廣見;如何評判以“W”為開頭音節(jié)的字詞發(fā)音[N];語言文字周報;2009年

2 康麗麗;略談輕聲詞語的作用[N];語言文字周報;2007年

3 何廣見;準確、流暢、傳情[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4 沈錫倫;漢語零聲母的發(fā)展[N];語言文字周報;2008年

5 孫瑩;巧用重疊增文采[N];萊蕪日報;2009年

6 梁朝文;布依語反語規(guī)律初探[N];貴州民族報;2010年

7 郭利芳;從化學元素用字的特點看未來漢字發(fā)展的某種趨向[N];語言文字周報;2005年

8 秦暉;現(xiàn)代公民如何弘揚“漢語文化”?[N];南方周末;2007年

9 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教師 李戈平;關于漢語拼音的教學體會[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10 姜耕玉;漢語詩性智慧:“源流”與現(xiàn)代活力[N];文藝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茂林;普通話自然話語的韻律模式[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殷治綱;漢語普通話朗讀語篇節(jié)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王軼之;吳語塞音聲母的聲學和感知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4 黃梅;現(xiàn)代漢語嵌偶單音詞的句法分析及其理論意義[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5 戴光宇;三家子滿語輔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7年

6 陳寶勤;漢語詞匯的生成與演化[D];四川大學;2004年

7 李巧蘭;河北方言中的“X-兒”形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8 王媛媛;漢語“兒化”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9 周晨萌;北京話輕聲、兒化、清入字的變異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10 李鳳杰;漢英對比韻律系學中的若干問題[D];南開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伍艷紅;漢語疑問語句的實驗分析[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2 楊慧;從Vd、Vs動詞的區(qū)別看韻律在語法中的作用[D];蘇州大學;2006年

3 包明真;關于重音在不同朗讀風格中的分布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孫佳;漢語命令句語調的實驗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5 格根塔娜;蒙古語朗讀話語韻律層級單元及其邊界處的聲學和語言學線索[D];內蒙古大學;2008年

6 張金爽;藏語拉薩話新聞朗讀呼吸和韻律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

7 吳媛媛;關于與唇腭裂患者相關的語音標準值[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8 劉雪慶;句法歧義的韻律聲學表現(xiàn)初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9 陳秀梅;蒙古語察哈爾土語輔音組合“4×6”的聲學和生理分析[D];內蒙古大學;2004年

10 宋益丹;南京方言聲調實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21158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1158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37e1b***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