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漢英對比的使動句多角度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28 07:13
本文關鍵詞:基于漢英對比的使動句多角度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漢英對比 對外漢語 三個平面 偏誤分析 使動句 語料庫
【摘要】:在諸多的現(xiàn)代漢語語法書中并未將使動句及其相關的致使結構、使役結構等單獨作為語法項而列出來,都是將其歸為兼語句而一并介紹。筆者通過閱讀大量的相關書籍和論文發(fā)現(xiàn)這一句式與兼語句還是有一些差別。使動句從語義上分析更注重的是結果,也就是說其語義焦點在句末,這明顯區(qū)別于兼語句,因此筆者決定嘗試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視角對漢語使動句的句法、語義、語用進行分析,采用語料庫相關技術、對比分析、偏誤分析等理論對漢語和英語使動句的異同進行對比;在對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習得使動句時出現(xiàn)的偏誤分析歸納后,,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 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紹了文章的選題緣由及意義、前人對使動句研究的概況,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文研究的內(nèi)容、理論依據(jù)、研究方法、語料來源等。 第二章,分別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詳細對比了漢英使動句的異同。其間統(tǒng)計了漢語使動句約2000句,英語使動句約1800句,對各自使動句進行了詳細的句法、語義方面的歸類。 第三章,根據(jù)第二章對比分析的結果,基于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將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在使用使動句時出現(xiàn)的偏誤(約218例)進行了總結歸類,并分析了產(chǎn)生偏誤的主要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第四章,針對留學生使用使動句時出現(xiàn)的偏誤,提出了一些教學對策、教學建議,希望能對漢語使動句的對外漢語教學起到一些促進作用。 本文采用了語料庫相關技術對涉及到的漢英使動句的語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定量和定性兩方面確保研究結果的科學性;運用偏誤分析理論對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使用使動句時出現(xiàn)的偏誤進行總結和歸類分析。
【關鍵詞】:漢英對比 對外漢語 三個平面 偏誤分析 使動句 語料庫
【學位授予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7
- 一、 選題緣由及意義8
- (一) 選題緣由8
- (二) 選題意義8
- 二、 使動句相關研究概況8-15
- (一) 使動句的本體研究概況8-12
- (二) 漢英對比的使動句研究概況12-14
- (三) 外國留學生使動句習得、偏誤研究概況14-15
- (四) 存在的問題15
- 三、 本文相關的研究工作15-17
- (一) 研究內(nèi)容15
- (二) 研究方法15
- (三) 理論基礎15-16
- (四) 語料說明16-17
- 第二章 漢語使動句與英語使動句本體的對比研究17-45
- 一、 漢英使動句句法特點對比17-33
- (一) 漢英使動句前段的句法特征21-27
- (二) 漢英使動句中段的句法特征27-30
- (三) 漢英使動句后段的句法特征30-33
- 二、 漢英使動句語義特征對比33-40
- (一) 漢英使動句前段的語義特征33-36
- (二) 漢英使動句中段的語義特征36-37
- (三) 漢英使動句后段的語義特征37-40
- 三、 漢英使動句語用對比40-45
- (一) 漢語使動句語用特點40-42
- (二) 英語使動句語用特點42-45
- 第三章 母語為英語的外國留學生習得使動句的偏誤研究45-51
- 一、 母語為英語的外國留學生習得使動句的偏誤類型45-48
- (一) 遺漏45-46
- (二) 誤加46
- (三) 誤代46-48
- (四) 錯序48
- 二、 母語為英語的外國留學生習得使動句的偏誤原因48-51
- (一) 主觀原因48-50
- (二) 客觀原因50-51
- 第四章 母語為英語的外國留學生習得使動句的教學對策51-56
- 一、 使動句的教學原則51-52
- (一) 對比分析51
- (二) 注重語用51
- (三) 精講多練51-52
- 二、 使動句的教學方法52-56
- (一) 采用凝固形式的整體教學52-53
- (二) 從語義搭配入手設計教學53
- (三) 多種課堂教學方法綜合運用53-54
- (四) 適時進行歸納總結鞏固新知54-56
- 結語56-57
- 參考文獻57-61
- 后記61-62
- 個人簡歷6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守信;廖秋忠;;漢語使成式的語義[J];國外語言學;1991年03期
2 張佳易;胡健;;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學生英語迂回使役構式的習得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梁紅艷;;從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角度探討英語使役結構[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4 袁毓林;漢語句子的文意不足和結構省略[J];漢語學習;2002年03期
5 何元建,王玲玲;論漢語使役句[J];漢語學習;2002年04期
6 彭利貞;;論使賓動詞[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2期
7 彭利貞;說使賓動詞句的相關句式[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1期
8 彭利貞;論使役語義的語法表現(xiàn)層次[J];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4期
9 廖曉丹;;vP殼理論與使役結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10 趙冰波;論“使”字的介詞詞性[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秀娟;致使義的漢語兼語句和英語復合賓語句的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1071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107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