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商標侵權認定
發(fā)布時間:2024-04-13 16:27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是市場交易供應鏈條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本身是因應市場需求而產生,其行為既沒有改變商標標識,也沒有改變商品實體,改變的只是包裝形態(tài)。只改變包裝形態(tài)的行為與典型的商標侵權行為有著明顯的區(qū)別——銷售的商品實體是來源于商標權人的真品。分析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侵權認定問題邏輯為:首先,確定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各種形態(tài);其次,分析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中使用商標行為的法律性質,并判斷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是否適用商標權用盡原則;再次,對于構成商標性使用并不適用商標權用盡原則的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作進一步的商標侵權規(guī)則研究,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七條依次進行判斷;最后,對于商標侵權規(guī)則無法判斷的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運用商標侵權原理進行判斷。在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形態(tài)部分,研究了影響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形態(tài)因素,包括:包裝形態(tài)、包裝規(guī)格、包裝質量、包裝裝潢、包裝信息。包裝可分為小包裝和中包裝。重新包裝行為形態(tài)有分量包裝、增量包裝、拆除包裝、替換包裝。四種包裝行為與包裝規(guī)格、包裝質量、包裝裝潢、包裝信息四種因素組合,形成了紛繁復雜的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形態(tài)(共計36種)。在使用商標行為性質部分,分析...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義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一) 研究文獻數據統(tǒng)計
(二) 國內研究現狀綜述
(三) 國外研究現狀綜述
(四) 評析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一) 研究重點
(二) 研究難點
(三)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概述
一、包裝、重新包裝概念界定及概念辨析
(一) 包裝的概念和分類
(二) 重新包裝和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概念
二、重新包裝行為的類型
(一) 小包裝的重新包裝行為的形態(tài)
(二) 中包裝的重新包裝行為的形態(tài)
三、重新包裝后包裝的形態(tài)
(一) 規(guī)格變化
(二) 質量變化
(三) 裝演變化
(四) 信息變化
四、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具體形態(tài)
第二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中使用商標行為的法律性質
一、商標合理使用判斷
(一) 商標合理使用的本質特征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適用商標合理使用的法律分析
二、商標性使用判斷
(一) 商標性使用的概念和構成要件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適用商標性使用的判斷
第三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適用商標權用盡判斷
一、商標權用盡的構成要件及商標權用盡的例外
(一) 商標權用盡的構成要件
(二) 商標權用盡的例外
二、商標權用盡適用于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分析
(一) 正品構成要件分析
(二) 商標標識沒有改變構成要件分析
(三) 商品的狀況沒有改變的構成要件分析
第四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商標侵權的規(guī)則判斷
一、《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與第(二)項判斷:混淆可能性
(一) 混淆可能性標準的概念及構成要件
(二) 混淆標準下判斷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商標侵權
二、《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四)項判斷:制造、銷售商標標識
(一) 本項規(guī)定是否適用于“包裝”分析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制作包裝行為的商標侵權判斷
三、《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五)項判斷:反向假冒
(一) 本項規(guī)定是否包含隱性反向假冒分析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是否構成反向假冒判斷
第五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商標侵權的原理判斷
一、原理導入:商標法規(guī)則適用的困境
二、原理選擇:商標功能受損論
三、原理判斷一:品質保證功能
(一) 品質保證功能的新理解
(二) 品質保證功能在商標侵權認定中的適用
(三) 減損標準下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侵權認定
四、原理判斷二:廣告宣傳功能
(一) 廣告宣傳功能在商標侵權認定中的適用
(二) 運用廣告宣傳功能判定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商標侵權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53321
【文章頁數】:8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義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
(三) 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一) 研究文獻數據統(tǒng)計
(二) 國內研究現狀綜述
(三) 國外研究現狀綜述
(四) 評析
三、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點、難點及創(chuàng)新點
(一) 研究重點
(二) 研究難點
(三) 研究創(chuàng)新點
第一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概述
一、包裝、重新包裝概念界定及概念辨析
(一) 包裝的概念和分類
(二) 重新包裝和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概念
二、重新包裝行為的類型
(一) 小包裝的重新包裝行為的形態(tài)
(二) 中包裝的重新包裝行為的形態(tài)
三、重新包裝后包裝的形態(tài)
(一) 規(guī)格變化
(二) 質量變化
(三) 裝演變化
(四) 信息變化
四、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具體形態(tài)
第二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中使用商標行為的法律性質
一、商標合理使用判斷
(一) 商標合理使用的本質特征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適用商標合理使用的法律分析
二、商標性使用判斷
(一) 商標性使用的概念和構成要件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適用商標性使用的判斷
第三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適用商標權用盡判斷
一、商標權用盡的構成要件及商標權用盡的例外
(一) 商標權用盡的構成要件
(二) 商標權用盡的例外
二、商標權用盡適用于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分析
(一) 正品構成要件分析
(二) 商標標識沒有改變構成要件分析
(三) 商品的狀況沒有改變的構成要件分析
第四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商標侵權的規(guī)則判斷
一、《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與第(二)項判斷:混淆可能性
(一) 混淆可能性標準的概念及構成要件
(二) 混淆標準下判斷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商標侵權
二、《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四)項判斷:制造、銷售商標標識
(一) 本項規(guī)定是否適用于“包裝”分析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制作包裝行為的商標侵權判斷
三、《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第(五)項判斷:反向假冒
(一) 本項規(guī)定是否包含隱性反向假冒分析
(二)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是否構成反向假冒判斷
第五章 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商標侵權的原理判斷
一、原理導入:商標法規(guī)則適用的困境
二、原理選擇:商標功能受損論
三、原理判斷一:品質保證功能
(一) 品質保證功能的新理解
(二) 品質保證功能在商標侵權認定中的適用
(三) 減損標準下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侵權認定
四、原理判斷二:廣告宣傳功能
(一) 廣告宣傳功能在商標侵權認定中的適用
(二) 運用廣告宣傳功能判定重新包裝后轉售行為的商標侵權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533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39533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