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柳宗元看歷史文化名人的廣告效應
[Abstract]:As a form of soft advertis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elebrities are releasing huge energy and producing potential advertising effects on their location. This advertising effec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 wide audience, artistic aesthetic and educational influence and so on.
【作者單位】: 蘇州大學
【分類號】:F71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偉苠;;柳宗元在柳州[J];風景名勝;1999年12期
2 忠全;金超;;官戒[J];農(nóng)村工作通訊;2007年05期
3 劉美玉;;“暫得一笑”——柳宗元《永州八記》并非騷怨之作[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年S1期
4 北京人民機器廠鑄工車間工人理論小組 ,北京大學哲學系七二級工農(nóng)兵學員;讀《天對》[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74年S1期
5 唐曾孝;;鎖在深閨的黃溪[J];湖南林業(yè);2006年10期
6 汪錫鵬;;錢幣背后的智慧、才華和氣度——名人與錢的故事之一[J];中國城市金融;2009年11期
7 古橋;;從木匠身上領悟宰相的管理[J];企業(yè)管理;2011年07期
8 九天;;有感于《永某氏之鼠》[J];中國金融;1982年12期
9 王銳;;“善運眾工而不伐藝也”——從柳宗元的《梓人傳》看中國古代的管理思想[J];天津商學院學報;1986年03期
10 胡啟元;;讓愛民之心成為愛民之實[J];決策與信息;1994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尤力;;儒家仁政思想對柳宗元創(chuàng)作道路及作品風格的影響[A];孔學研究(第一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首次學術研討會暨海峽兩岸首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4年
2 于興漢;;韓、柳師道觀比較論[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梁啟華;;一種基于Ito方程的廣告效應預測模型[A];2005中國控制與決策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5年
4 蔡伯仁;;徐霞客《游記》與柳宗元《永州八記》不“似”六說[A];徐霞客與中國旅游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3年
5 丁丙;;口腔專科門診的廣告效應淺議[A];FDI、CSA臨床口腔進展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1999年
6 翟鵬玉;;佛學融攝與柳宗元主體審美范式的建構[A];美學在中國與中國美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丁丙;;口腔?崎T診的廣告效應淺議[A];全國第六屆口腔醫(yī)院管理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0年
8 李之勤;;柳宗元的《館驛使壁記》與唐代長安城附近的驛道和驛館[A];中國古都研究(第一輯)——中國古都學會第一屆年會論文集[C];1983年
9 馮乃康;;“因為真實,所以也有力”——《徐霞客游記》與《永州八記》比較[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紀念活動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張皓;;柳宗元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A];全國第三屆生態(tài)美學會議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駱正軍;歧黃大師柳宗元[N];文藝報;2006年
2 阮小蕊;柳宗元與仙靈脾[N];醫(yī)藥養(yǎng)生保健報;2007年
3 陳引馳;“柳河東詩”何以成了“六和通史”[N];東方早報;2010年
4 劉曉林;湖湘文化與柳宗元的詩歌美學[N];光明日報;2007年
5 駱正軍;柳宗元的文學觀[N];文藝報;2006年
6 駱正軍;柳宗元的佛教觀[N];文藝報;2006年
7 李升旗(作者單位:中國民族報社);為天下者本于人[N];中國民族報;2002年
8 記者 孟苗;我省將規(guī)劃開發(fā)柳宗元后裔府第[N];山西日報;2004年
9 王雪樵;柳宗元與呂洞賓[N];山西日報;2006年
10 陳秀群;柳州市檔案館受贈《柳宗元大辭典》文稿[N];中國檔案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再喜;唐宋柳宗元文學接受史[D];蘇州大學;2007年
2 洪迎華;劉柳詩歌明前傳播接受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李伏清;論柳宗元與儒學復興[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曙霞;柳宗元與永貞革新[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5 賈名黨;中唐儒學與文學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6 常裕;河東學派考論[D];南開大學;2006年
7 何李;唐代記體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何蕾;唐代文人與法律[D];復旦大學;2008年
9 田恩銘;兩《唐書》中的中唐文學家傳記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梁靜;中古“河東三姓”文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麗;柳宗元交游考[D];西北大學;2001年
2 蔡云飛;柳宗元與中唐賦壇[D];黑龍江大學;2003年
3 于海平;柳宗元與中唐儒學[D];曲阜師范大學;2002年
4 張文安;柳宗元科學思想管窺[D];鄭州大學;2000年
5 趙彥霞;論柳宗元貶謫時期的思想及文學創(chuàng)作[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6 王德春;柳宗元的貶謫生涯與他的山水文學[D];安徽大學;2003年
7 孔妮妮;《柳宗元劉禹錫貶謫作品的對比研究》[D];安徽大學;2001年
8 張劍平;柳宗元的政治道德觀及其在當代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現(xiàn)實價值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9 李淑芳;古文運動的社會背景[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柳旭;柳宗元寓言芻論[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658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365871.html